在课堂教学中要调控好学生学习心理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常常会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常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你如果去问学生一个问题,最难学的一门课程是哪个?大多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语文”;那么最容易学的课程呢?他们回答还是“语文”。它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理可找,有公式可循,因为这个错觉,导致很多学生是“误入歧途”哇!把自己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理科学习上,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和积累,使得语文学习的底子薄,语文知识的金字塔的底座不牢。为此我以为,我们的教学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密切合作,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等作用,密切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利用学生内部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意识的调控,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学习心理我们常说的学习心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时的思想情绪状态。其实,我们在自己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就是我们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自我感觉还好以至于达到津津乐道,可学生不买你的账,觉得不以为然,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真是“各得其所”啊!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客体,而客体本身是否具有新异色彩是极为关键的。而我们要调控学生学习的心理,那就需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喜闻乐见、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情境,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调控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我们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因素。
  一、要调控好学生学习的心理,就要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努力来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就要从调控学生学习心理入手,想方设法来改进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而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沿用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彰显课堂主人的生力军能耐,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把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极运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手段,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达到艺术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主动、愉快、生动的感情状态之下来获取新知识。在常态之下,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尝试着采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如我们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新课。比方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用这个谜语起兴,学生会异口同声说道;“是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章,看他是怎样描写滁州的山水,人物形态的,还有那醉翁亭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同学纷纷举手,使课堂学习气氛一下就被激活了。当然,可以用讲故事引入课堂学习;用唱歌方式引入新课;用演讲的方式引起激情等,总给学生新鲜感,感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二、要调控好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以情感人
  要上好一堂课,跟一个教师良好情绪有直接关系。试想一下,一个垂头丧气的老师,用一种有气无力的话语来讲课,请问有哪个学生会爱上他的课呢?怎么会有好心情来学习呢?不免在内心深处引起厌烦之心,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怎么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相反,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走进课堂,给学生带来一种活力四射、激情无限、令人心情振奋的喜悦感动。一下子就让学生喜欢上他,还有那在课堂上爽朗的笑声,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配合那得体的、潇洒的、飘逸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感到一个教师的魅力之所在,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别有一番洞天,那笑声、那掌声、那读书声、那歌声、那种热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师生共同唱响课堂学习交响乐。这样的老师,能不受学生欢迎吗?能不受学生爱戴吗?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与一个教师情绪影响是极大的,一旦这种影响形成情绪性条件反射,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应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学生喜欢什么,爱做哪些事情,深入了解学生习性,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和学生拉近距离。我们教师还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入自己应有的角色。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构建一个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三、要调控好学生学习的心理,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进行,使学生终身受益
  有道是:“功夫在课外。”社会才是大课堂。我们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还要通过不断扩大学生同社会的联系和信息交流,体验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养和思想道德情操,全方位提高语文能力。因为课外活动的多样性,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心胸,扩大了知识视野,让学生深入其中,定能感到身心愉悦,兴趣盎然,情绪激昂,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快乐成长。平时,让学生多留心周围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时写下来,从生活感受酸甜苦辣,体悟人生滋味。我们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学习小组,成立小小记者站,办办小报,写写书法,读读书,讲讲故事、唱唱歌、写写诗、演演节目、练练舞蹈等等,这样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学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作为教师要勇于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控好,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相信我们的努力会大见成效的,辛勤的汗水不会白流的。
  参考文献:
  [1]谯健.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2011,(01).
其他文献
【摘要】電化教学形式以其直观、多元等特征,对学生知识理论的行动化、具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应用并不等于见效,怎样让电化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正是从小学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角度研究电化教学的目的。【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电化教学生活化“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抛弃了原来大量的理论灌输教育内容,教学的方向更趋于实践性和能力化。因而,新时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匹配,强调教育要体现在
摘要: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一科多模”的科学探究课进行了实践研究。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要求的有效教学学案,再通过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高、反思小结五步实践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初中科学 科学素养 一科多模 探究课  一、科学课堂低效的现象透析  1.内容简单,华而不实  课堂合作中似
创新是成功的条件,本文围绕创新教学展开解读。全篇论述了抓好课前的准备活动、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教学、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以及补充新鲜的血液四个方面的内容。  英语教学课前准备灵活教学英语不是母语,要想教学成功,最关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兴趣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不用任何人去催促,它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当中,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不去机械地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发生的各类语法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解决教学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了新集二矿1812综采面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规律 ,超前卸排瓦斯钻孔的应用 ,并对卸排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学生习作时常常无从下笔,这是作文教学的老难题。为了摆脱这种窘况,教师应着力去挖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且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这个源泉,使他们写作时涌现出活水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水平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或抓耳挠腮,或眼盯天花板,或嘴咬笔杆,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想写作文,手中却没有素材。要想改变这种窘况,关键是要让学生心中有“米”(写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有效引导工作,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逐渐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立足于小学数学"有效引导",首先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对应掌握知识的获得程度和自身的进步。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数学学习有效性个体差异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上的收获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收获颇多,而有的人可能只收获了一点皮毛,但不管怎么说,是要每个人都能从数学课堂中得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