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试验方法,验证了直播与机插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響,得出直播稻高产应从提高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入手,机插稻高产应从保证穗数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的结论。
  关键词:水稻;种植方式;生长;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118-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主要采用机插秧苗方式,各地区机插面积均不断扩增。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取代直播方式,直播方式在一些情况中同样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使其有了显著的上升趋势,亟需提供正确指导[1,2]。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品种
   在试验过程中,选取3个水稻品种,即淮稻5号、淮稻7号和武运粳9108。
  1.2   试验地
   试验地土层10 cm深度内,有机质实际含量为15.88 g/kg、氮0.83 g/kg、磷30.7 mg/kg、钾42.5 mg/kg。
  1.3   试验设计
   在5月底采用塑料秧盘进行育秧,于6月中旬开始栽插,隔日进行直播播种。施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3∶3∶4,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250 kg/hm2,基肥主要使用氯化钾与磷酸钙。栽插密度为2.85×104穴/hm2。小区面积66.7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剩余的栽培方式均按照高产标准实施。
  1.4   试验项目与方法
  1.4.1   苗情
   开始移栽前1 d,随机选择30株秧苗,对以下项目进行测定,包括发根力、绿叶数、叶宽、苗高及叶长。
  1.4.2   产量因子
   在所有小区中随机选择10穴,对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行准确测定。达到成熟期后,在所有小区中随机选择100穴,完成脱粒、晾干和扬场后,对实际产量进行计量。另外,在生育生长中,应对重要生育时期进行准确记录。
  1.5   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计算两年的平均值结果并进行分析,在Excel软件中录入实测数据,并自动生成数据图,然后采用SPSS软件完成数据整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2.1   直播与机插的产量和构成对比
   正常成熟条件下,机插实际产量9.12 t/hm2左右(平均值),直播实际产量7.23 t/hm2左右(平均值);穗数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多;穗粒数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多;千粒重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低;产量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少。
  2.2   直播与机插在生育期中的差别
   采用机插种植方式的稻,其苗期比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少12 d左右,所有关键生育期都有一定的推迟;而在成熟期方面无太大差别,整个生育期可以缩短约10 d,生育类型不同的稻种,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
  2.3   结果与讨论
   从本次试验可以看出,采用直播种植方式,可使生育期有所缩短,且成穗率较低,具有穗多粒少的特点,实际生长量相对较小;相较于机插种植方式,有不安全影响因素。在正常的成熟条件中,机插实际产量在9.12 t/hm2左右(平均值),直播实际产量在7.23 t/hm2左右(平均值)。为保证安全,对于沿海地区,建议采用中熟中粳种植。
   通过以上试验与分析可知,采用直播种植方式时,其产量比采用机插种植方式低;采用直播种植方式时,其穗粒数也比采用机插种植方式少;两者在结实率与千粒重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基于此,对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而言,要想实现高产,需要在保证正常成熟前提下,提高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对采用机插种植方式的稻而言,要想实现高产,需要保证穗数的合理性,保证大穗粒,并使千粒重与结实率都能达到要求。
  2.4   直播水稻肥水运筹
  (1)对水浆管理而言,应将间隙灌溉作为核心,使田间始终保持湿润。严格遵循保持湿润、少量多次和浅水化除等基本原则。在出苗期时,保持半沟水,避免板面积水;2~3叶期后,灌溉浅水,使其没过秧板,以免长出杂草;在分蘖期时,对灌水和浅露充分结合,以起到促进作用;当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要求后,一般为计划穗数的80%,进行搁田。之后应做好间隙灌溉,在收割之前的7 d断水,以此保护根叶,并起到抗倒防衰作用。
  (2)严格遵循前足、中稳和后补的基本原则,总氮量按照16 kg/667 m2进行控制。此外,氮、磷、钾之比应控制在1∶0.5∶(0.5~0.8)范围内。在水稻出苗后达到2叶1心期时,开始浇灌浅水,并进行施肥,每667 m2施用25~30 kg三元复合肥(45%),并加7.5~10 kg尿素,以此加快秧苗的生长和分蘖速度;当进入6~7叶期时,每667 m2继续加5 kg尿素,以此促进平衡生长,并对有效分蘖数予以巩固;待穗肥后,于抽穗前30 d,每667 m2继续加5.0~7.5 kg尿素,同时配以少量磷钾肥。
   综上所述,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产量,如直播种植应在保证正常成熟前提下,提高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机插秧苗则要保证穗数的合理性,保证大穗粒,并使千粒重与结实率都能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 1 ] 李定超,付国林,王化春,等.水稻不同栽插规格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02).
  [ 2 ] 伍丹丹,谢小兵,陈佳娜,等.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4(01).
  (收稿日期:2018-12-17)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中,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2型载体与腺病毒和反转录病毒载体比较,由于其无致病性,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目的:观察体外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2型转染
背景:陆军航空兵空勤人员训练任务较重,对飞行人员的心理素质的评估及早发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处理.目的:比较陆军航空兵空勤与地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并为制定相应
目的:观察冬季野外训练前后战士心理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4-12某部步兵参加冬季野外训练战士110名,男性,年龄18~22岁,军龄1~3年,实验时
背景: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应激源,必然会引起脑内某些神经核团物质和功能的变化,哪些核团与运动性疲劳关系密切,哪些物质介导了疲劳的中枢神经功能和/或结构的改变,目前尚不清
摘 要:柑橘的正常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增加依赖于有效的栽培技术,实践中为了增强柑橘栽培效果,保持其栽培过程中良好的技术含量,则需要考虑该类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从而降低柑橘种植风险。基于此,对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柑橘;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94-01 中图分类号: S666
摘 要:目前,大棚葡萄是新兴产业,是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树体、花果、肥水、温度、湿度、光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大棚葡萄春季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当地葡萄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葡萄;春季;管理技术  大棚葡萄栽培相对于露地栽培来讲,高投入、高回报、易种植,较其他种类的作物而言具备更多种植优势。葡萄需以植物大棚的方式进行栽种培植,通常情况下其会比露地直接栽培提前近1个
摘 要:选用噻虫胺18FS种子处理剂拌种防治水稻害虫,并以高巧、锐胜为对照药剂,进行了噻虫胺18FS防治水稻害虫药效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噻虫胺18FS 5~15 mL拌种1 kg,对处于苗芽期的水稻生长安全及水稻苗期蓟马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对飞虱也有一定的防效。推荐用药剂量为每拌1 kg干种子以噻虫胺18FS 7~9 mL为宜。  关键词:噻虫胺;种子处理剂;水稻;害虫;药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