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学校课程模式下的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开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发展十分迅速。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国内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有着一定的不同,教学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同样不同,随着国际学校的数量以及影响程度不断地增加,对于其开展相应的研究十分必要。中文课程作为国际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汉语的学习,尤其是中华文化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当前的教育理念,以高质量高效率的为代表的教学有效性影响广泛,提升国际学校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本文将从教学方法的层面入手,首先分析国际学校课程体系的特点,基于特点的层面分析国际学校课程模式下的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为今后国家学校的课程发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国际学校 中文课程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43-02
  国际学校从数量的层面而言不具有广泛地代表性,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学校自身定位的发展,国际学校的影响里不断地提升,这也体现了国家教育体现的长足发展。中文课程对于國际学校教学而言,是促进学生发展,尤其是汉语文化知识提升的重要课程,从广义的层面而言,也是一种促进汉语推广发展的途径,一定程度上促及了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基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地开展汉语教学,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促进学生水平提升,还能够形成教学方法的层面经验系统,为今后的发展与推广也是十分有利,为了探究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的开展,首先结合国际学校实际,分析国际学校的特点。
  一、国际学校课程体系的特点
  1.丰富性
  国际学校课程体系首要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性的特点,首先其课程体系的丰富性体现在课程模式的丰富性,由于国家学校的面向的对象是多样化的,不通国际学校有着不同课程模式的开展,有的即使在同一国际学校也有着不同课程模式的开展,例如,国际课程、本国课程、组合型课程以及中文课程等,这便体现了课程体系设置层面的丰富性。其次,从国际学校学校具体的层面进行分析,课程体系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课程类型与数量的丰富性,国际学校可供学生学习的课程十分丰富,有着不同的课程体系。例如,IB课程为学生提供智力,情感,个人发展,社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获得学习,工作以及生存于世的各项能力。可见丰富的课程设置下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再者,国际学校丰富的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学校在教学活动,教学素质培养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策略与措施,这里的丰富性还是国际学校核心的优势所在,体现了对于人的全面培养。
  2.国际化
  国际学校课程体系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国际化。首先,由于国家学校的学生来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并且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基于国际学校这一现实特征,所以其教学模式大部分为国际化教学模式,即国际课程的开展。其次,从教学语言的层面进行,大部分国际学校采用全英文教学,这便体现了教学语言层面的国际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际学校是为了适应一定的社会背景而形成的,但是发展至今,国际学校的功能不断地拓展,例如,大量的本国学生也去国际学校进行学习,这也体现了国际学校代表的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学校的国际化特点已经成为了国际学校的一个属性层面的品牌,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国际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1],保证国际化的特点是十分必要,但是与当地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融合,开展带有文化属性的课程,不仅仅能够丰富自身层面的教学体现,对于其相应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3.综合评价性
  课程体系中,评价系统是十分关键,即对于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初衷进行检查,对于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在国际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中,综合的评价性使其重要的特点,综合的评价性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在教学目的的层面,国际学校最大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做以积极的引导与培养,因此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以及评价,不会过多地重视成绩层面,而是在过程中,全面地评价与考察学生,这便体现了评价层面的综合性。其次,国际学校在课程评价体系中,积极开展丰富地系统评价,例如参与IGCSE课程评价,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的机制考察,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今后的升学也是有利的。国际学校综合的评价性,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进行全面地考察与评价,不仅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较为全面的引导,对于整个教学体系质量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
  二、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的分析
  1.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基于国际学生课程模式下,开展对于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的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提升国际学校中文课程的有效性,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就应当积极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中文课程的教学知识,而是通过大量的举例,积极地引导让学生一步步认识到教学知识。这种引导性思维的体现,符合国际学校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中文教学中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对于中文甚至是中国文化产生积极兴趣,不断地进行探索,实现对于自身知识水平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学举例,由于国际学校的学生来及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汉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为了弥补学生在这一层面的缺失,就应当进行适当的举例。例如,将生活中常见的文化元素举例,如春节,中秋节以及具有代表的中国功夫、瓷器等方面。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引用,主要在于积极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具有探索意识,这就显著地提升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使得学生学习汉语,还应当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
  2.文化教学方法的开展
  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的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展文化教学方法,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一样,语言代表一种文化,学习语文需要文化的支撑,汉语代表着中华文化,因此开展文化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学习中文的有效性大大促进。首先,文化教学方法就是开展中文教学的过程中,广泛穿插文化,例如,对于汉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汉字的演化,使得学生学习汉字背后的文化,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诗词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基础上大量的学习文化。其次,中文课程的设置,应用与思想的功能同在,因此学生学习中文课程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汉语的应用,而且还应当不断地对于思想文化展开学习。文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了解文化,尤其对于一些外国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下,更对于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文化教学,不仅仅使得学生对于中文课程产生兴趣,而是使得学生基于文化层面下更能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不论是基于兴趣背景下,还是学生深入理解内容,都能够使得学生进行高效地学习,对于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必要。   3.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了提升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学有效性,开展广泛地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方法。首先,在中文课程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取材于中文课程中的,例如,在国际学校中学中文课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猜谜语小比赛以及相应的诗词大赛等。通过这些课堂小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活跃的课程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广泛地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够使得学生们的汉语知识面不断地得到拓展,这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十分關键。其次,研究表明,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活跃课程氛围,还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地与同学在课程活动展开交流与沟通,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核心在在广泛的层面,将中文课程的教学最大程度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教学方法层面的突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4.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促进国际学校中文课程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策略,所谓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就在于实践,中文课程最好的学习,就是基于实践不断地练习,让学生深入实践,不断地开展学习与练习十分必要,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体现。首先,在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下,开展相应的汉语社团,学生们基于兴趣参与到汉语社团中[2],可以对于汉语以及汉语文化的知识进行研究讨论,通过社团学生们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总的来说开展汉语社团,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对于学生汉语知识的丰富与提升。其次,实践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校外活动,例如,参观学校附近的古文化遗址,实现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度理解,再例如组织学生在附近的一些文化小城,传统村庄进行旅游参观,对于文化实践层面进行直观的认识。开展实践教学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水平以及理解深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不断地结合国际学习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地域特色,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十分关键。
  5.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
  提升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从教学方法的层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应用上述教学方法,总的来说是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地创新实践,不断发现多种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相应的优化策略,建立教学教学反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反馈机制就是不断收集学生对于中文课程开展的意见建议以及想法,通过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优化,对于良好建立建议进行采纳,实现对于教学的促进。教学反馈机制的核心在于问题的收集,可以通过与学生面谈的形式,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实现对于问题的有效收集。
  三、结语
  本文探究国际学校课程模式下的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开展,总的来说,中文课程的开展不论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学生,意义重担,积极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方法措施,实现对于教学有效性的促进,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叶笠群.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场有效性的探索——以“同课异构”中的《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2).
  [2]吴阳.基于课程和云平台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2):29-31.
  作者简介:
  秦文(1987.06),女,湖北省十堰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南通思德福国际学校,双语部中学语文教师,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而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衡量当今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数学则是受大数据影响最大的一门课程了。本文对大数据以及大数据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进行了分析,对数学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大数据 大数据视角 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为求解平面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提出基于Muskhelishvili基本解和样条虚边界元法的样条虚边界元交替法.该方法将平面内带裂纹有限域问题分解成带裂纹无限域问题与不带裂纹
一、困惑  教育教学中,你是否遇到过学生上课不听讲,说话、玩玩具、看课外书、东张西望等让你心烦意乱、甚至恼羞成怒的局面?是否也经常会碰到有学生上课精神会神、认真听讲,让你废寝忘食、甚至忘记下课的场景?我是经常遇到第一种状况,让人好不胜烦。有时我会发现一种现象,学生上课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可打球、玩游戏却专心致志,以致完全忘记了时间呢?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同学上课时东倒西歪,无精打采,可一听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