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电源模式智能化发展趋势

来源 :汽车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ntity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动驾驶场景的丰富和智能网联功能的普及,电子电气架构正在经历从分布式向中央大脑式的演进.根据电动化的趋势,利用继电器和熔断丝对车载用电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简单供电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来提升车载电源的利用效率将是电动车工程师面临的持续挑战.本文首先介绍电动车的电源转换和分配系统,并分析不同用电器使用继电器和(MOSFET)智能供电电路进行控制的优缺点,其次讨论典型的网络拓扑形式对于网络唤醒行为的影响,再次结合驻车条件下的车辆使用工况,提出对网络管理行为的要求,最后提出集中能量分配模式和动态负载功率控制的设想和实践指导及展望未来电源系统的升级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现代车辆已经越来越普及车联网应用,车联网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本文主要介绍手机车联网的系统组成、远程控制、车辆状态查询、快捷寻车、蓝牙钥匙、车辆投屏、语音控制等功能作用,介绍远程控制失败、语音无法唤醒、蓝牙钥匙无法连接车联网等常见故障排查方法,为修理厂及用户了解车联网及故障修理提供参考指导.
以水平壳管式相变蓄能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相变的流动传热耦合数学模型,对蓄能单元熔化/凝固过程的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化过程传热机理为从以导热主导到以自然对流主导再恢复到以导热主导;而凝固过程,传热机理为全程以导热主导;自然对流对熔化过程影响较大,可以强化传热,减少总的熔化时间,而对凝固过程影响很小;由于自然对流的强化传热效果,熔化过程蓄热速率会在快速下降后经历一个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直至熔化结束的过程;凝固过程释热速率呈现快速下降后再缓慢下降直至凝固结束;熔化和凝固过程热量的吸收与释放均以潜热
本文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调试的方法,主要通过资料准备、设备检查、静态测试、路试测试等多方面解释驱动系统调试过程,最后说明软件应用和故障模拟方案.
以某标准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CFD模拟计算的方法,对地铁屏蔽门渗透风对车站空调负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站厅掺混率随屏蔽门渗入风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屏蔽门渗出风量的增大而减小;站台掺混率随屏蔽门渗入风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受屏蔽门渗出风量的影响较小;屏蔽门渗透风对车站空调负荷的影响较大,隧道空气温度按运行远期取40℃时,屏蔽门渗透风负荷约为37~122 kW.给出了不同屏蔽门渗透风量时的掺混率计算公式和参考取值,可用于指导空调负荷的计算.
利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上海地铁运营近期、中期和远期共18个车站,进行了环控风系统空调箱、回排风机的现场实测,获得了地铁环控风系统及设备性能参数随运营年限变化特性:地铁运营近期空调箱冷量衰减18%左右,远期冷量衰减高达60%;空调箱送风机及回排风机性能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与运营年限无明显线性关系;空调系统供冷能效比平均值在车站运营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1.00、1.63和1.18,呈现中期较高、近期和远期较低的变化特性.
提出一种宽间隔双频带超材料吸波器(双频带为1.35~2.24 GHz和10.37~12.37 GHz),将2种损耗结合起来消耗电磁能量,从而获得更好的双频吸收效果.在吸波器电损耗层中,介质基板的两面都印有弯折线结构,并且与电阻串联.考虑到小型化的需求,本文用8个金属过孔将这些弯折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2.5D结构,单元的尺寸为5.94 mm×5.94 mm,该尺寸在低频吸波带的中间频率处为0.035λ.在吸波器磁损耗层中,0.4 mm厚的磁材料层应用于金属平板上.此外,本文给出了磁材料的复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本文结合整车项目的开发设计和测试验证经验,介绍了非屏蔽高压充电线束对整车EMC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抑制整车EMC发射的措施,最后验证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非屏蔽充电线的可行性.
本文通过量化分析研究了车辆电动化替代的节能减碳效果,分析表明燃油车辆电动化替代可以减少碳排放,不同地区减碳效果会有明显差异,但节能效果一致,耗油量大的车辆电动化替代减排效果更明显.建议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车辆电动化替代的差异性,将减碳效果最大化.
针对车用扁铜线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高速时绕组中交流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首先运用电磁场理论建立扁铜线绕组交流电阻的解析模型,得到定子扁铜线绕组交流电阻的解析表达式,并建立电机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扁铜线绕组在不同转速和不同温度下的交流损耗特性.然后,结合有限元模型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一台60 kW车用扁铜线绕组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循环工况下性能优化设计,并将优化后结果与散线绕组电机进行电磁、散热性能对比分析.最后,制作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了扁铜线绕组电机在全转速下的效率Map和温升等性能.结果表明,扁铜线绕组永
本文描述汽车线束过孔橡胶护套功能、布置位置、关键尺寸、设计依据及关重点、性能要求等内容,本论文为线束过孔橡胶护套结构设计及产品验证提供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