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脑中风临床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药对脑中风的治疗研究及经验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脑中风;综述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24—02
脑中风临床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明显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现象,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现代医学运用溶栓、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及手术等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对脑中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综述于下:
1 病因病机
对中风的发生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其病机关键为风、火、痰、气、虚、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而为病。宋一亭[2]认为,肾亏气虚血瘀是脑中风后痴呆的基本病机,主张以补肾益气活血法作为治疗脑中风后痴呆的重要治法。张久亮[3]认为,中风非由风、火所致,关键原因是“故邪”,即痰瘀。夏苏英[4]认为,中风主要是内伤积损,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经络阻滞,或血溢脉外。张兆蓬[5]认为,中风主要是血瘀脑络、阴阳气血升降逆乱于脑所致。还提出肝脾肺胃共主血气升降,中风的病位在脑,其病机本质为气血逆乱。脑为元神之府,其位最高,为周身气血升已而降之所,故脑部气血运行失常,无外两端:一则升之不及,一则降之不及;升之不及则病在肝脾,降之不及则病在肺胃。从而提出了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关键在于保持脏腑阴阳气血升降平衡。
2 临床研究
2.1辩证论治
郭耀康教授[6]提出以以阴阳为本,交通任督二脉法为主治疗中风,以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路志正[7]认为中风初期多痰火、肝风为患,只宜清补,常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祛湿通络之法治疗;中期阴复阳潜,而气虚征象明显,用益气活血之法治疗,常以补阳还五汤因时制宜,随症加减;后期多肾精不足,宜扶正固本,重视扶正气,益肝肾,养精血,强脾胃。常用熟地、制首乌、桑寄生、山萸肉填精益肾;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麦冬、石斛养肺胃之阴而滋水源;石菖蒲、郁金豁痰醒脾开窍;地龙活血通络;冉雪峰[8] 认为中风不是风病而是脑病,指出中风的病因不在内外寒热,而在犯脑不犯脑,提出镇静兴奋、疏表和里及透络宣窍法治疗中风,镇静方如百合地黄汤、铁精散、珍珠母丸、紫雪丹。兴奋神经法选用局方伏虎丹、蟾酥丸。若中风实为风邪所犯,当疏表和里,选用千金排风汤,酌情加用干姜、生姜温里,人参、炙甘草补虚,柴胡、厚朴通结气,大黄、半夏降逆疏雍滞。透络宣窍法则选用局方活络丹为基础方加减应用。
2.2基本方加减
张善举[9]等采用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活血化瘀通络,通腑泄热等法为基本治则,以当归、丹参、牛膝、钩藤、牡蛎、全虫、大黄、胆南星等为基本用药,随症加减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4%。谢滨[10] 以丹参、天麻、钩藤、胆南星、瓜蒌、大黄、菖蒲为基本用药,临证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2.3中药制剂治疗
袁海洋[11]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地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6%。王晓梅[12]采用醒脑静注射液(麝香、郁金、 冰片、 栀子)治疗中风神智障碍取得较好疗效。孙静[13]等应用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治疗早期脑梗塞,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15%。
3 实验研究
王晋平[14]等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给予中医小续命汤灌胃10天后,测定血浆中NO和NOS的活力,结果发现,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NO含量和NOS的活力,抑制缺血性脑损伤。任培清[15]等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回春偏瘫方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连续给药14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和体重、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变化和脑细胞形态学改变。发现回春偏瘫方中药具有促进MCAO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可减小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脑中风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疗效,除了中医的临床辨证论治,灵活处方用药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在脑中风的治疗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各种实验室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脑中风的机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用现代医学的一些指标来解释复方的疗效或机制,这些指标却只能反应脑中风复杂病理机制的某一环节,对单味药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困难期,整个中医药的实验室研究也处于胡同口。今后中医药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现代医学成果在中药研究中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应把中医药带向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应重新思考中医药的研究思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對中医药的研究中,把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作为中医药研究的航标,中医的将来可能才“柳暗花明”。
参考文献:
[1] 蒋利魁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63例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0,25(8)1448-1449
[2] 雷清怡 宋一亭教授治疗脑中风后痴呆临证经验拾零[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34-253
[3] 张久亮.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位、病机及治疗方法的新见解[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709-710
[4] 夏苏英.从病因病机探析中风治疗的临床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3,8(1):89-91.
[5] 张兆蓬. 从中医病机角度谈便秘对脑中风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4-134
[6] 郭霞、赵立新.郭耀康教授治疗中风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1):108-108
[7] 商阿萍. 路志正教授治疗中风经验撷菁[J].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7-1057
[8] 肖长国、刘志梅. 冉雪峰辨证中风学术经验述要[J].中华医药学刊,2008,26(1):31-33
[9] 张善举.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5
[10] 谢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76-3177
[11] 袁海洋. 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72-72
[12] 王晓梅.醒脑注射液治疗中风神智障碍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4):716-717
[13] 孙静、杨林. 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8-48
[14] 王晋平 唐农.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3-15
[15] 任培清、梅建伟、王辞晓、张英强. 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肝肾亏虚型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9,27(10):11-13
【关键词】中医药;脑中风;综述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24—02
脑中风临床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明显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现象,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现代医学运用溶栓、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及手术等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对脑中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综述于下:
1 病因病机
对中风的发生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其病机关键为风、火、痰、气、虚、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而为病。宋一亭[2]认为,肾亏气虚血瘀是脑中风后痴呆的基本病机,主张以补肾益气活血法作为治疗脑中风后痴呆的重要治法。张久亮[3]认为,中风非由风、火所致,关键原因是“故邪”,即痰瘀。夏苏英[4]认为,中风主要是内伤积损,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经络阻滞,或血溢脉外。张兆蓬[5]认为,中风主要是血瘀脑络、阴阳气血升降逆乱于脑所致。还提出肝脾肺胃共主血气升降,中风的病位在脑,其病机本质为气血逆乱。脑为元神之府,其位最高,为周身气血升已而降之所,故脑部气血运行失常,无外两端:一则升之不及,一则降之不及;升之不及则病在肝脾,降之不及则病在肺胃。从而提出了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关键在于保持脏腑阴阳气血升降平衡。
2 临床研究
2.1辩证论治
郭耀康教授[6]提出以以阴阳为本,交通任督二脉法为主治疗中风,以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路志正[7]认为中风初期多痰火、肝风为患,只宜清补,常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祛湿通络之法治疗;中期阴复阳潜,而气虚征象明显,用益气活血之法治疗,常以补阳还五汤因时制宜,随症加减;后期多肾精不足,宜扶正固本,重视扶正气,益肝肾,养精血,强脾胃。常用熟地、制首乌、桑寄生、山萸肉填精益肾;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麦冬、石斛养肺胃之阴而滋水源;石菖蒲、郁金豁痰醒脾开窍;地龙活血通络;冉雪峰[8] 认为中风不是风病而是脑病,指出中风的病因不在内外寒热,而在犯脑不犯脑,提出镇静兴奋、疏表和里及透络宣窍法治疗中风,镇静方如百合地黄汤、铁精散、珍珠母丸、紫雪丹。兴奋神经法选用局方伏虎丹、蟾酥丸。若中风实为风邪所犯,当疏表和里,选用千金排风汤,酌情加用干姜、生姜温里,人参、炙甘草补虚,柴胡、厚朴通结气,大黄、半夏降逆疏雍滞。透络宣窍法则选用局方活络丹为基础方加减应用。
2.2基本方加减
张善举[9]等采用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活血化瘀通络,通腑泄热等法为基本治则,以当归、丹参、牛膝、钩藤、牡蛎、全虫、大黄、胆南星等为基本用药,随症加减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4%。谢滨[10] 以丹参、天麻、钩藤、胆南星、瓜蒌、大黄、菖蒲为基本用药,临证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2.3中药制剂治疗
袁海洋[11]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地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6%。王晓梅[12]采用醒脑静注射液(麝香、郁金、 冰片、 栀子)治疗中风神智障碍取得较好疗效。孙静[13]等应用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治疗早期脑梗塞,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15%。
3 实验研究
王晋平[14]等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给予中医小续命汤灌胃10天后,测定血浆中NO和NOS的活力,结果发现,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NO含量和NOS的活力,抑制缺血性脑损伤。任培清[15]等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回春偏瘫方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连续给药14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和体重、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变化和脑细胞形态学改变。发现回春偏瘫方中药具有促进MCAO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可减小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脑中风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疗效,除了中医的临床辨证论治,灵活处方用药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在脑中风的治疗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各种实验室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脑中风的机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用现代医学的一些指标来解释复方的疗效或机制,这些指标却只能反应脑中风复杂病理机制的某一环节,对单味药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困难期,整个中医药的实验室研究也处于胡同口。今后中医药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现代医学成果在中药研究中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应把中医药带向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应重新思考中医药的研究思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對中医药的研究中,把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作为中医药研究的航标,中医的将来可能才“柳暗花明”。
参考文献:
[1] 蒋利魁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63例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0,25(8)1448-1449
[2] 雷清怡 宋一亭教授治疗脑中风后痴呆临证经验拾零[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34-253
[3] 张久亮.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位、病机及治疗方法的新见解[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709-710
[4] 夏苏英.从病因病机探析中风治疗的临床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3,8(1):89-91.
[5] 张兆蓬. 从中医病机角度谈便秘对脑中风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4-134
[6] 郭霞、赵立新.郭耀康教授治疗中风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1):108-108
[7] 商阿萍. 路志正教授治疗中风经验撷菁[J].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7-1057
[8] 肖长国、刘志梅. 冉雪峰辨证中风学术经验述要[J].中华医药学刊,2008,26(1):31-33
[9] 张善举.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5
[10] 谢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76-3177
[11] 袁海洋. 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72-72
[12] 王晓梅.醒脑注射液治疗中风神智障碍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4):716-717
[13] 孙静、杨林. 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8-48
[14] 王晋平 唐农.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3-15
[15] 任培清、梅建伟、王辞晓、张英强. 回春偏瘫方治疗中风偏瘫肝肾亏虚型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9,27(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