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对苏北7所职业学校284名青年教师调查,发现目前在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总体学历(学位)水平偏低、自我成长意识不强,教科研水平和意识不强以及外部成长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从青年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的专业成长理念和改善青年教师外部成长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63-04
  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规模的快速扩张之后,职业技术教育固有的一些瓶颈问题,如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据调查发现职业学校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比例为35%以上。虽然青年教师工作精力充沛、工作热情较高,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取得满意的成绩。另外很多职业学校在制度和方法层面都缺乏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有效指导,使得部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缓慢,影响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和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基于对苏北7所中等职业学校284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梳理,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为职业学校制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范围与对象。为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我们选取淮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学校,其中淮安5所,盐城、徐州各一所。涉及园艺、园林、畜牧兽医、机电、计算机、汽车、会计、建筑、电子电工和公共基础课等专业教师共28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占81.4%,公共基础课教师占18.6%。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作为补充。淮安市内职业学校主要发放纸质问卷,盐城、徐州两学校通过网络发放电子问卷。教师访谈形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以面谈为主,其他主要通过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访谈。
  (三)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发展重要性、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教科研水平和继续学习等五个方面共27个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8题,不定项选择题9题,还有2个开放性简答题。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课题组对《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表》进行试测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和专家意见最后定稿,以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当面发放和网上发放两种方式,共回收问卷303份,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93.7%。
  二、结果与分析
  (一)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总体偏低
  调查结果,各学校青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占比情况偏低(见图表1)。这与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评审标准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占20%以上存在一定差距,与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达100%相比,差距较大。[2]
  图1 被调查教师中研究生学位、学历占比
  (二)部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喜欢程度(见图2),被调查教师对职业教育工作专一程度(见图3)。
  图2 被调查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喜欢程度
  图3 被调查教师对职业教育工作专一程度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外在环境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管理压力。被调查教师中26.79%的教师将学生管理压力排在工作压力的第一位,缺少对学生的心理了解和管理方法。
  第二,教学工作量的压力。有56.6%的教师周学时12学时以上,其中有17.3%的教师周学时在16学时以上,57.6%的教师同时担任3门及以上专业课的教学,备课和上课的压力较大。
  第三,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竞赛和评选等。被调查教师中18.35%的教师将各种考核、竞赛和评选排在工作压力的第一位。调查发现,青年教师每年要迎接省、市、学校各级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创新大赛、论文评比、品牌专业视导等各种考核、评估不少于10次,平均每个月1至2次重大考核与评估活动。
  另外,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缺乏专业的系统性指导。调查发现,青年教师进校有一定学时的专业指导,而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系統的指导则较少。虽然也有不少学校为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但实质性培训带教不多。而对40多名进校1-2年的青年教师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为其指派1名高水平的“师傅”进行系统性指导。
  第二,缺乏适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青年教师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47.01%的人首先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将学习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和翻阅书籍。在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3]如果学校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料和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将更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四)大部分青年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近3年青年教师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总体偏低(见图4),撰写教科研论文数量总体不足(见图5)。学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反思,更多地参与教科研课题的研究。
  图4 青年教师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情况   图5 青年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情况
  (五)部分青年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对青年教师学习和阅读情况调查(见图6和图7),只有部分教师学习和阅读情况较好,大部分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图7 青年教师平均每年阅读情况
  三、建议与对策
  (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理念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应坚持树立“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理念,始终意识到“学无止境”。青年教师只有坚持“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和再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理应是终身学习者。[4]青年教师更应做“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二)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师德为先”,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忠诚度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青年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校领导更要重视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进校门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忠诚度。
  (三)学校和社会需要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其专业发展需要不同的支持和帮助。[5]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实践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社会应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以下帮助。
  第一,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技能、学历等方面的提升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和推动管理、教学、学习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表扬先进,形成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进取。对有突出表现的教学能手、技能标兵和教学骨干在聘用、晋级、评奖评优及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以调动其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学校应为青年教师“减压”,让他们能够“厚积薄发”。我们认为尤其应对年轻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一些有效的培训,特别是在青少年心理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些针对性培训或开展“班主任沙龙”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生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第三,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竞技、展示的舞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会”“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展现青年教师的风采,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另外,可以设立“青年教师研究基金”,让更多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到课题申报和研究中来。
  第四,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青年教师沙龙”。通过工会组织青年教师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沙龙”,组建学习型团队让教师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心理支持,交流新的想法,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负担,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6]当然也可组建“青年教师沙龙”网络空间,将一些热点话题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另外,可购置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教师学习电子资源,以便于青年教师下载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发手机学习平台,让青年教师能利用“碎片时间”有选择性地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
  总之,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种成才有途径,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良好氛围,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关心青年教师,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青年教师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快速成長。
  参考文献:
  [1]张桂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规制及经验[J].教育科学,2013(10).
  [2]徐朔.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6(5).
  [3]吴建琴.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4]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
  [5]赵昕,严璇.欧盟职业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9).
  [6]贺丹君,戴恩宇.给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构建良好环境——摭谈溧阳青年教师E团队的研修策略[J].江苏职业教育研究,2013(12).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其他文献
摘要:从1983年,起我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从分科教学向综合课程改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幼儿园综合课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经过30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园独到的课程价值取向、课程框架、课程方法、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以主题来建构幼儿经验的课程模式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们梳理出综合课程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摘要:终身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理念。基于终身教育“面向人人”、“服务需求”和“开放融合”的理念,并结合江苏省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创新教育实践,课题组首先构建了“终身教育理念下校企共赢创新机制研究”的总体框架,然后通过实施“校企人才培养共赢”和“产品技术研发共赢”,探究了终身教育理念下,如何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相结合、高校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攻关相结合,实现校企共赢人才培养的
摘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习得,离不开诵读。无论是经典诗词的浸润,还是文学名篇的体悟,或是课文内容的把握,都需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巩固和拓展。初中时代是学生诵读的黄金时光。针对当前部分初中生诵读状态较差、效率较低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激励教育理念的主导下,制定励志的标语,以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加星激励、榜样激励等形式,提高学生诵读效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激励教育;核心素养 ;诵读效
摘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的核雕课程文化建设是江苏省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化的方式,逐步形成核雕课程文化,并基于此发展、积淀为学校课程文化。学校在核雕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了课程基地建设从项目到全息,课程样态建构从范例到模型,文化发展提升从专项到整体的跨越,为乡村学校课程能力建设与
摘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迎合未来岗位的需求,可结合专业的素质目标开展职业特色德育教育。本文以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实践对象开展实践探索,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施行特色德育,初显成效。尽管不同的专业素质需求不一,开展特色德育教育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六个一”活动仍然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特色;特色德育;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应用面宽、涉及面广,学生泛学而不专,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专业实训课程需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科学组织分层教学、合理设置目标考核体系、构建分层教学管理体系、合理设置分层教学评价机制等实施教学。实践证明能够克服学生个体差异,基本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动态调整;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希望”是个长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着无词的歌曲  永远都不会停息  ……  一直对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这首《“希望”是个长羽毛的东西》情有独钟。一直觉得:“希望”,是个充满温暖感与力量感的词汇,拥有它,生命便有了绿意,拥有它,心灵便长了羽翼。所以当发现有一部国际大奖小说,书名叫《35公斤的希望》([法]安娜·嘉瓦尔达著),便骤然被吸引——  封面封底,以蓝绿渐变融合为主色调,一个
摘要:现行七、八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130多幅的插图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研究插图并在课堂上巧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文中的重点、巧妙地突破文中的难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插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职校及教师应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  关键词:中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46-03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受
摘要: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深入的教育研究,为人们破译神奇的生命密码不断地提供着新的视角。作为使用医学手术而出生的剖宫产儿童,他们在生理、心理、行为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怎样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以人文关怀等,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教育话题。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有关课题组从2015年以来在上述方面进行了持续的跟进研究。  关键词: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跟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