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7-02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异的快速期,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引导和激发。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来看,研究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活跃的因素。
  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探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取之不竭的源泉。这段话可以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许多启迪,特别是在激发兴趣的具体手段和技巧上,可以说是给我们指点了具体的路径。
  一、激发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伟大人物的奋斗历程、催人泪下的“感情故事”、惊心动魄的悲壮场面,本身就具有激起人探究欲望的魅力,是汲取语文学习兴趣的丰富源泉。
  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如果能有机地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引入教学活动之中,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富于群众智慧的口头创作,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趣闻逸事,往往闪耀着机智运用语言的奇光异彩,一经揭示,就能引发学生共鸣或惊喜,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鲜活生动的好教材。当代报刊杂志上颇见语言功底的、属于“妙手偶得”的具有创新意味的妙言隽语,是激发学生趣味,足资揣摩仿效的典型范例。
  语文教学工作者,只要能真正意识到激发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在“激发兴趣”上肯下工夫,那么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是指日可待的。
  二、激发兴趣是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导向
  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可以成为一种教学要求,但也不是要求的惟一或全部。从语文教学的功能来说除了思想品德的陶冶、审美情趣的培养外,最直接的责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必须与培养语文能力的要求相一致,至少要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增强。具体地说,语文学习的“激发兴趣”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通过激发兴趣把学生引向对于语文学科知识技能要求的总体把握,要善于把激发兴趣导向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要努力用高昂的学习兴趣去推动思维的深入和发散。要以趣导学,以趣设疑,以趣促思。
  三、激发兴趣采用多元化途径和多样化手段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发现通过以下途径可以较为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发疑质疑、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前人苦学勤学,最终事业有成的事例,是激发兴趣,维持兴趣的动力。杰克·伦敦少年失学,边打工谋生边自学文化,随身携带记录着各种词语和警句的小纸条,一有空闲,就加以记诵,二十多岁开始发表作品,一生著述颇丰,传世之作《热爱生命》大受推崇。高玉宝仅上过三年学,苦读苦写,发表了自传体小说《高玉宝》。这些伟人、名人刻苦学习语文,最终斐然成家的事例,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坚定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高度凝练概括的对联是激发兴趣的好帮手。用于相关的课文开头,往往可以引发阅读探究的欲望。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介绍名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然后由学生解释对联,再引出教学内容,这样引入新课比较生动活泼,学生由对联记住了苏轼父子,再由词作可以推知苏氏三杰的文学风格。趣味有了,知识也有了,可谓一举多得。用这种方法来使学生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就能转化为比较稳定而持久的探求欲望,由此前进,可以发展为对某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终身热爱。兴趣激发的意义真不可小视啊!
  (三)通俗易懂、习见习闻的谜语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材料。“刘邦闻之而笑,刘备闻之而哭”,涉及两个历史人物项羽和关羽;跨越了整整一个朝代,牵扯出一串历史史实,教师稍作点拨,联系相关课文,学生不难由谜面推出谜底。机关识破,满堂欢笑。再由老师或学生讲述史实、点评人物,融历史知识、文学典故于一炉,合旧知与新知于一体,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其导因不过是一则谜语。激发兴趣手段用得巧,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热烈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下求知、探疑,其收效不必质疑。
  (四)可以视作智慧花朵、语言精品的格言警句的引入,其功用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树人励志。好的名言警句,如果配上充满激情的诵读,每每使师生双方感动,老师由感动而产生引领学生迈入知识殿堂的激情,学生由感动产生强烈的阅读、领悟的兴趣。兴趣搭载上由感动而催发的进取之舟,就会成为学生深入求知的动力。兴趣岂止是一种情绪!
  (五)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章,特别是短小易记、含义精深的唐宋诗词是酌取学习趣味的不竭之源。引导学生漫步袁宏道笔下的杭州西湖,领略一番春光明媚之趣后,不妨让学生回忆一下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的“夜泊秦淮”,由诗而文,由文而诗做点比较,加深对虽然材料相类,而时代、体裁、作家有异的作品的理解与感悟。由比较而生趣,由生趣而求思,由求思而体悟,学生的学习就自然地由被动转入主动。思维也因此深入发散。把兴趣引向思维,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倦探索和刻意追求。
  (六)当代报章上,妙手偶得的语言结构,匠心独运的诗文短章,如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恰当运用,对于开辟激发兴趣的新途径,也是功能独特的利器。一次进行《中学生名著导读》,阅读指导过程中讲到《三国演义》人物周瑜形象时,正好读到报载的一条足球消息,说的是某足球队在比赛中受挫,教练姓周。编辑妙笔生花,用的标题是“东风不与周郎便”。笔者课上即以此标题“开篇”,引入历代提及并评价周瑜的名篇,让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周瑜,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学生表现得格外专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则标题,使学生进入了阅读思考的境地。兴趣变成了鉴赏文学名篇的好向导。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还可以有许多,随着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广泛地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形象、生动、变化万千的画面,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入耳动听的诵读,在触发着学习之趣,开启着灵感之窗。以上介绍的激发兴趣方法如果能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激发兴趣的魅力定可大增。试想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让学生看一看抗美援朝影片的有关片断,欣赏一下名家诵读的录音,自己有表情地高声读一读作品,学生能不对志愿军战士产生更高的敬意,能不对魏巍及其作品产生兴趣吗?被感动的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进入真实感人的情境中能不产生独到的体悟吗?激发兴趣,不只是一种技巧,如果结构设计得好,它同时应该是一种优化了的教学策略。
  四、激发兴趣必须遵循身心发展和能力生成的规律
  前面已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是为培养语文能力服务的,重视激发兴趣是一回事,采用激发兴趣的手段能否收到激发兴趣的效果又是一回事。会不会发生教师意图激发兴趣,然而虽有所“激”而“趣”仍未发的情况呢?完全有这种可能。因此,在构思设计“激发兴趣”的策略时,大体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激发兴趣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背景相符,因为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学习兴趣产生的条件是不同的。
  (二)兴趣的发生和维持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兴趣就只是个迷路的孩子,游荡不定,一无寄托。
  (三)要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存在个性差异,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另一个学生未必感兴趣。激发兴趣的手段应多样化和随机化。
  (五)语文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以累积的方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要努力使兴趣最终发展成为对语文学科持久不变的热爱。
  其实,上述原则是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所熟知的,但是“知”并不等于“行”,关键还要敢于去实践,用成功的实践来增强改革的勇气,进而大胆去突破语文教学的陈旧传统,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格局,把学生领入充满趣味的语文学习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度”字,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关键词】课堂教学 恰到好处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1-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本课题源于企业生产实际。主要内容是研究淋滤处理工艺中的核心驱动设备低速大扭矩的五级行星传动减速器的国产化设计开发。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第一,根据混合垃圾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8-0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改变学习方式、知识自主建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运用到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效果是显著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防滑差速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防止汽车在驱动过程中发生车轮滑转,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轮式工程机械
为研究湘北洞庭湖区历年早稻僵苗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1981年省协作组在湖区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1982年又在安乡县作了定位试验,并对益阳、常德、岳阳和长沙4个地(市)及其13
【摘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2-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人的课程目标。有老师私下议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质量搞题海、多练、多考以记住知识,现在我们是不敢、不想让学生多练多考。”不敢,是因为怕“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想,可能是因为在“减负”了学生的同时,也“减负”了自己。然而,现今笔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及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甚至成为阻碍教改深入推进的“绊脚石”。本文从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出发,提出改善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路,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 学生 全面发展 改善 多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6
随着异步电机在工业生产中广泛运用,对交流调速控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精度高,响应快是控制系统追求的目标。为此先后出现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而这两种控制方法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磁链估计的精度。本文首先在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经典的磁链估计方法。对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估计做了深入详细的分析,电机在低速下采用电流模型(i—w)和高速运行时采用电压模型(u—i)进行磁链估计以提高交流
我省是两熟棉区,棉花播种出苗阶段有前作荫蔽,棉田光、热、气、肥、水等条件均差,而且苗期田间管理也有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缺苗或棉苗迟发。我省过去小麦茬与蚕豆茬棉花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