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宝石级酱香酒?

来源 :休闲读品·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afe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2020年的夏天,经历了大疫之后的中国经济正在有序恢复,又进入新的一轮万物生长,已经是热火朝天的酱酒军团中突然又杀出一匹黑马,湄窖酒业公司推出的“宝石坛”酱香酒。
  可能有人要问,湄窖酒业不是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吗?
  没错,湄窖酒业酿造的黔派浓香酒堪称标杆,但酿造黔派浓香酒就不能再酿造酱香酒了吗?总部在天津的天士力集团可以在茅台镇建立起国台酒业,原来的国家事业单位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可以在茅台镇建立钓鱼台酒业,湄窖酒业就不能在茅台镇建立他的酱香酒基地吗?
  当然能。
  湄窖酒业是贵州的企业,所在地湄潭离茅台镇其实并不太远,仅100多公里,管理、联系起来都非常方便。湄窖酒业原来只生产浓香酒,曾任习酒公司副总经理的陈长文接手湄窖酒业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之后,带来了酱香酒,湄窖酒业才开始生产酱香酒,并且开发了茶香酒,进入了“一元三花”的新的发展格局。
  2020年4月下旬,笔者随团队到湄窖酒业采访,初次听陈董事长提到宝石坛酒,因为我们当时喝的是湄窖酒业的酱香型白酒“铁匠”,便没有往心里去。6月份,我突然在网上看到山东网友发过来的“宝石坛”照片,当时还有点奇怪,此前还在商讨中的方案怎么这么快就面世了,难道泄密了?没过两天,在淄博的糖酒会上,“宝石坛”的首发消息传出,顿时明白过来,并非泄密,而是这款酒推进的速度就这么快。
  7月初,笔者再次到访湄窖酒业,陈长文董事长拿出自己珍藏了10多年的铁匠酒来款待我们。这款酒由于放的时间长了,已经天高云淡,柔和、醇雅,不着火气,于是笔者问他,铁匠酒已经足够好了,为什么还要推出宝石坛呢?陈总告诉我,铁匠酒是不错,但是宝石坛更好,称得上是宝石级的酱香酒。当时好奇,就要求喝一喝宝石级的宝石坛酒,但是宝石坛在山东淄博的糖酒会上非常受欢迎,带去的样酒已经销售一空,厂里也只留下了几箱酒,都是各地客商打过预付款的,不好动,而新酒还没生产出来。几经周折,营销公司那边送回酒厂两箱酒,笔者总算在湄窖尝到了宝石坛酒。
  就酒说酒。笔者将宝石坛的品后感受与铁匠系列做一对比。黑铁的风格接近习酒1988,比之更细腻一点,后味有一种在别的酒里面比较罕见的鲜味。“鲜”这个概念笔者在品酒的教科书上是见过的,但实际上在酒的品尝过程中很少能尝到,在铁匠这款酒里却尝到了,所以笔者认为这款酒是很不错的。宝石坛酒的香气、口感更接近飞天茅台,酱香明显,但同时有一股花果香气,优雅细腻,最大的特点是醇厚圆润,回甘,喝后的体感非常好。笔者当时喝过两种酒,喝了有半斤多,第二天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铁匠产地是春阳岗,靠近习水,而宝石坛酒的主要产地是茅台镇,在品级上两者都是很好的酒,在口感和风格上宝石坛更加细腻、圆润,与飞天茅台的风格更为接近。
  2
  对于酱香酒有了解的酒友们都知道,酱香酒有大的等级差:最好的酱香酒一定是坤籽大曲酱香酒,高粱的粉碎度很低,是基本上接近完整的贵州本地红缨子糯高粱作为酒粮生产的大曲酱香酒,也叫坤沙酒;差一点的是碎沙酒,高粱要粉碎,而且以麸曲作为糖化剂和发酵剂来生产的酒;更差的有翻沙酒、串沙酒。这是市场上的分类,实际上有更细致的分类,比如同是本地的红缨子糯高粱酿造的坤沙酒,它本身也是要分等级的。坤沙酒有三条分类的标准:
  第一,坤沙酒在入库之前有一个分型定级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反映的是自然发酵和蒸馏出来的酒质的好坏。不论是酱香酒、浓香酒还是清香酒,在自然发酵蒸馏入库前分级的过程中,所谓好酒,也就是优级酒,一般是20%左右,少了15%,多的25%,受當时的气候和工人的手艺、生产管理过程等等的影响。中等的酒,也就是一级酒,占了50~60%左右,差的酒20~30%。也就是说,同样是坤沙酒,在入库分型定级的时候,它的等级就分出来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决定好酒与坏酒的因素很多。酒粮要好,酒曲要好,窖池要好,发酵过程管理工作严格细致,而且要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因为不是每一年的气候都一样,要做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决定了酒的基本类型。
  第二,勾调要得法。茅台酒的工艺是“12987”工艺,9次蒸馏、8次发酵、7次接酒,有7个轮次酒,7个轮次酒又有分级,这个分级在不同的厂又有不同,但大体上分成三个典型体,三个典型体又分成不同的等级。有的厂分得细一点,有的厂分得粗一点,但是优级酒、一级酒、二级酒这种三级分类是比较普遍的。茅台酒的7个轮次酒,储存三年之后,按照不同的比例、等级进行盘勾,盘勾之后储存一年,再进行微调,微调后才能出厂。所以酱香酒的完整生产周期比较长,从发酵到蒸馏耗一年,储存三年,盘勾后再1年,整个加起来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出厂。盘勾和微调对酱香酒的影响比其他的酒要大得多,直接影响着酒的品质。
  一位资深的调酒师告诉笔者,能酿出来20%的好酒并不难,是个酿酒师都能做到,而对于调酒师来说把中等的50~60%的酒也能调出来一部分达到20%的靠天然发酵蒸馏就出来的好酒的标准,提高酒的经济性,这才是困难的,衡量调酒师水平就在这里。好的酒能卖好价钱,中等的酒只能卖中等的价钱,这是市场长期发展形成的一个分类评估体系。把50~60%的中等酒,哪怕其中再勾兑出来一半左右的相当于好酒的酒,就提高了优质酒的出酒率。勾调专家们都知道,好酒勾好酒一般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中等酒和好酒取长补短,勾出好酒也是有可能的,而差酒和中等酒想勾出来优质酒,天师也没有办法。没有优质酒想勾出好酒,那是异想天开,所以,几乎所有的勾调师们都在努力的通过勾调提高优质酒的占有率,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正如陈长文董事长所说的湄窖酒业的一个企业理念,要遵从天道,靠天然发酵能达到的极限是什么样,就要尊重它,不能勉强去破坏、试图用人工勾调来实现自然发酵出来的优质酒。所以,勾调的时候要顺从酒的天性,尽可能多地使用真正的优级酒,只佐以少量的人工干预的酒,从而形成酒的个性。
  我们在不同的酱香酒里面能感受到不同的个性,在不同时代的酱香酒里也能感受到不同的个性。现在茅台镇酱香酒的风格已经多样化了,有的酒更传统一点,那么就更浓郁饱满,更有力;年轻一点的就更醇和清新。这就是勾调师赋予它们不同的个性。酿酒师的个性是在酿酒的过程中赋予酒的,勾调师的个性是在勾调的时候赋予到酒中的。   第三个标准,陈化老熟的时间要充分。前面讲过,优质酱香酒最基础的陈化老熟时间是5年。在陈化老熟中,它会发生很多反应,有酯化的反应,甚至也有酸化的反应,酸、酯、醇、醛等呈香呈味物质会演化的更为协调,口感更为醇和柔顺,更丰富,更加圆润,更加饱满,喝后身体的感受更加舒适。这些是任何人工手段都不能代替的,所以老熟的时间一定要充分。宝石坛酒的基酒是15年以上的酒,保证了它有足够的陈化老熟带来的那种优雅醇和。
  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宝石级的酒,但是市场上能不能喝到?那是另一个概念,取决于企业是否诚信经营,这也是湄窖酒业的经营理念。酒厂是不是真正给用户提供了这种天然发酵出的优质酒,勾调过程中是否遵从天道,尽量少做人工干预,陈化老熟时间是否充分?这种酒大多数正规的酒厂中都有,但因为它的产量少,稀缺,价格就高。价格不能便宜,同时还要消费者接受,依赖于一些其他市场条件,比如广告推广、销售网络的发展、消费者的认同等等。但很多酒厂都不是茅台那种已经有了多年名气的大牌酒,在没有这些条件配套支持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的接受度比较差,酒厂就会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做出妥协,把优质酒更多的参与中等酒的勾调,使酒的口感比一般中等酒要略好一点,但是价格亲民一点,這也是现在酱香酒的主流。所以在市场上想要真正喝到宝石级的酒,是比较难的。好的酒价格一定是比较高的,但是价格高不一定能买到好的酒,这中间还有商业诚信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所以,在诚信经营的前提下,除了生产,要想把真正宝石级的酱香酒坚持下来,也要坚持它的价格,从而保证质量。
  3
  酒是人酿出来的,好酒是好人酿出来的。酿造开发宝石坛酒的是三个钻石级的男人,我们也可以叫他们酒界的“钻石王老五”。
  第一位是湄窖酒业董事长陈长文先生。他1964年出生,既是作家、诗人,也是企业家。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学习过刑事侦查、工业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专业。曾经出任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现在是湄窖酒业公司的董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出版有诗集《夸父的悲哀》《黄河入海流》,散文集《酒城汉子》等,他创作的《中华酒赋》在2014年博鳌论坛上进行宣读,引起各方好评,本期杂志也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笔者与陈董事长多次交流,感觉他带有一种诗人梦幻般的气质,理想主义倾向非常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通体透明的文人,披上铠甲也是一个铮铮铁骨的武士,所以他具有诗人的浪漫、梦想、情怀,同时也有企业家的务实、坚韧、果断和豪迈。他入主湄窖酒业以来,给湄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带来了酱香酒。他还拥有成功的经验:他在习酒期间主持开发的小豹子系列,曾经占习酒销售的半壁江山;他参与主持开发的习酒1988经典系列享誉全国,在全国各地的主流市场都能看到,在酒友中口碑非常好;他开发的铁匠也是口碑非常好的酱香酒。


  笔者第一次拜访陈董事长是想要了解贵州白酒的历史,引荐我的韩可风先生告诉我陈董事长对贵州白酒的演变史非常熟悉,于是促成了我们的初次会面。而陈董事长也不负笔者所望,确实谈了很多贵州白酒历史上的事情。他有诗云“百年酿造百年伤,影影杯中血泪长。醉里河山无人识,直把神州做道场”。这首诗的含义非常丰富,有很多我们现在还无法记述、无法言说的内容。他把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中国白酒的认识,全部都融入到了他所酿造的酒里面。他是一个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那种人,一直坚信酒质是销售的基础,所以品质是第一位的,从来不在品质上妥协,一款好酒没有卖好,他宁肯停掉这个项目再开发一款更好的。这种执着是宝石坛这款酒能成为宝石级酒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第二位是宝石坛的生产基地茅台镇天邦酒业的董事长陈小林先生。湄窖酒业和天邦酒业互相持股,深度战略合作,天邦就是湄窖酱香酒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笔者在湄潭喝到宝石坛酒之后,陈长文董事长建议我去生产酱香酒的酒厂看一看,于是我到访天邦酒业,遇见了陈小林董事长。
  遇见陈董事长的过程是非常有戏剧性的,平生仅遇,值得一记。我们下午到达天邦酒业,参观完车间已经是黄昏了,进入酒厂的宾馆稍作休整就去吃饭。大厅里几方来的客人全围坐一桌,陪同我们的天邦酒业副总经理王华先生安排笔者就坐,并告诉我旁边的空位是他们陈董事长的,他一会儿就来。我问他陈董事长在哪,他说陈董事长正在厨房里炒菜。我大吃一惊,还没见过客人坐在这,董事长还在厨房炒菜的事,马上叫上我的同事到厨房去拍个视频。进入厨房,一片烟火气之中,陈董事长正颠着大铁锅,非常专注。我们拍了两段视频后,他才突然发现我们进来,直问你们怎么进来了,有些意外。在席间,陈董事长指着羊肉说羊是他们自己养的,吃到猪肉又言猪也是他们自己养的,黄瓜是他们自己种的,鸭蛋是自己养的鸭子下的,而且是他亲自腌的。之前笔者就发现离我们住宿的地方不远就有一处水池,不少鸭子在游水。
  陈董事长的经历,其实也十分坎坷,让人听了想要落泪。他是贵州石阡县人,16岁就出去谋生,投奔河北的姐姐。他姐姐实际上是被人贩子贩卖到河北去的,他姐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受过伤,娶媳妇困难,人贩子把他姐姐贩卖过去被他姐夫买了下来。他16岁到河北,后来到北京工地上当小工,遇到了来自仁怀县的夫人,两人结为伴侣后来到仁怀,在茅台镇发展,经过多年打拼,成了天邦酒业的董事长。他后来把他姐姐、姐夫和孩子都接到酒厂里来,在厨房里给大家做饭。我理解他自己跑到厨房做饭,有的时候可能也不完全是为了接待客人或者想秀一把厨艺,而是心疼姐姐,进去帮忙。从这些细节我看到了一位有着坎坷经历,心地又非常善良的董事长,他很聪明,也非常练达,一个晚上要招呼几桌客人,对每个人说的话都非常得体。我想,他的善良、练达、圆融也都已经融入到他的酒中。   第三位是一位正宗的酒界科学家龙则河先生。在天邦酒业的晚宴中,我对面坐着一位穿着中式对襟、蓄着长髯的先生,特别像一位道长,我以为是外面来旅游的酒客,后来王华副总经理介绍这是天邦酒业的总工程师龙则河。我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中国酒业协会要在茅台镇搞酿酒师、评酒师培训班,有一位茅台镇的酿酒师提出来要跟北京的专家同台打擂,看看能不能分出轮次酒,能不能分出它的基本类型,这个人就是龙则河。这件事当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一直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在关注,但是后来没有结果。一听龙则河的名字,笔者就问是不是他当时提出打擂的,回答果然是他,我问他结果怎么样了,他说北京的酿酒专家比较谦和的说他们是搞基础科研的,和搞生产的不是一回事,这个擂就没打成。这是席间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仅仅从这段插曲来看的话,龙则河先生应该是一个狷介的人,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家。


  龙则河是正宗的科班出身,贵州大学酿酒专业毕业,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放弃了回老家黔东南进入政府机关就业的机会,主动要求到习酒厂工作,而且主动要求从酿酒工人干起,是习酒厂第一个主动下车间当工人的大学生。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习酒厂的研究所所长,在改制的过程中,习酒被茅台收购,收购之后对研究所的职能有一些调整,原来研究所下辖的两个车间完全划给了生产部门,研究所成了虛职部门,只做科研远离生产,他就辞职离开了习酒厂。他对酒的认识非常深刻,他曾经说对于酱酒,我们只知道1%。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也是成立的。实际上我们不仅对酱香酒,对传统白酒,现代科学需要认知的东西也还是很多。
  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几乎对所有学科的知识都感兴趣。他在不断的学习。他的办公室、实验室里堆着各种各样的书,化学、量子物理学等等。有趣的是他在席间专门来找我交流,说别人说我是一位地质学家,要问个地电学的问题。我吃了一惊,地电学属于地球物理,我对石油地质学有了解,对于地电学并不是太熟。我问他怎么关心这个问题,他说他做过一个储酒的老熟实验,认为洞藏或者土埋藏的酒老熟快慢不一,地电是一个影响因素。我觉得可能地球化学的影响更多一点,便问他是否排除了地球化学的影响,他说基本上可以排除,因为他不是用陶坛做实验,而是用不锈钢罐在土中埋藏或者放在山洞中,这样避免了物质通过渗透性的交换,已经避免了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他强调地电场的影响,测了电压,发现埋在土壤中的电压和放在山洞里的电场电压是不同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独到的一个观察视角,实际上在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地电场的电压、电流都是不同的。地电场对于白酒这种有机溶液的反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他保持着对科学的好奇,热衷于用现代实验手段来证实,用现代的科学逻辑来解释,怀抱着理性主义的精神。他的很多研究都是自己有了设想,就来用科学验证它,比如地电场对白酒老熟的影响。但同时他也尊重市场,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商业,比如如何直观快速地鉴别酒质。他们开发的一款黄金酱酒,酒瓶设计就比较独特,黑色的瓶身中间有一个透明的观察孔,匹配了一个专门的可以照到观察孔里的小手电筒,通过这种专门的光就可以直接看见丁达尔现象,从而确认酒质。众所周知,好的固态发酵酒,因为高级脂肪酸比较多,不溶于水,所以加水会有浑浊的现象,浑浊之后用电筒打光就会出现丁达尔现象,展现出某种胶体的特性。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对打入的光线采取了一些别的技术手段,从而使不加水也能够看到丁达尔现象。遇见了科学上的同道,笔者非常兴奋,次日对龙先生做了一个长达6小时的专访,采访记录择其要者刊载于本期杂志,实际交流的内容还要更为丰富些。酒圈里有些人据说靠摇酒花听酒瓶里的酒花声能判断出酒好与坏,龙先生认为可以把它用一个量化的仪器观察下来,比如它设计一个仪器把酒瓶包裹起来,获取声波信号,然后再解析,显示出可视化的波形,根据波形就可以判断酒的好与坏。这些是技术上的一些小手段,更重要的是他对哲学、物理学、数学等的深入思考,比如,他提出根据酒质用数学公式推算出酒的价格。他有很多这种想法,在做访谈时我感觉视野非常开阔,真是受益很多。这样一位总工程师,能酿出好酒来,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他可能还会有很多石破天惊的发现,我们对他有很大的期待。
  在交流过程中,他发现我在吃降糖的药,告诉我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降糖的酒,是用酱香酒糟提取的多肽物质蒸馏萃取出的酒,专门送我两瓶让我试一试。我非常感谢他,收下了酒。小分子肽类的物质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已经有过科学报道了,而酒糟里这种多肽物质的丰富性也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了,把它萃取出来,至少属于保健品,我很有勇气也有兴趣来尝试它,很快成了他这个实验的一个志愿者。
  上面的这三位我们觉得都是非常难得一见的人才,是钻石级的酒界人士,他们联手打造的宝石坛酒具有钻石般的品质,顺理成章。
  4
  湄窖酒业的酱香酒生产基地实际上有4个,习水有两个厂,茅台镇有两个厂,由于时间的因素,我们只参观了茅台镇的天邦酒业。天邦酒业地势偏高,海拔600米左右,茅台镇的另一个酒厂则在赤水河边的谷地。到了天邦酒业,我觉得我理解了他们的酒为什么比较干净,没有一般镇酒的杂味。因为海拔高一点,可能微生物的杂菌会少一些,杂味就少。酒厂在山顶上,视野非常好,站在储酒区前面的广场上,鸟瞰整个茅台镇,天开画卷,气象万千。酒厂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目前储存老酒17000多吨,可以稳定地保证市场供应。湄窖酒业在习水春阳岗的两个酒厂产量稍低一点,但是也存有老酒。我推测,宝石坛这款宝石级的酒,他们整个赤水河流域的酒厂的酒都参与了勾调,天邦酒业的酒是最大的一部分基础酒,其他的酒作为调味酒,可以说集赤水河流域的众美于一体。
  茅台镇的酒厂,他们的生产基地已经不只是在茅台镇了。比如,茅台的201车间在习水,301车间在二河;国台在二河有个生产基地,在茅台镇有个基地。大多数的酒厂都有好几个基地,外地的酱酒很多也从茅台镇调酒来勾调,比如郎酒和习酒,都从茅台镇的基地调酒参与勾调,这个已不是秘密。所以从天然的秉性来讲,只有赤水河流域的河谷,特别是以茅台镇为核心的产区,生产出的酱香酒符合传统酱香那种优雅细腻的感觉。除此之外生产的酱香酒,比如同样位于贵州的金沙酒,他的风格就差的比较远,同样在赤水河流域的习酒和飞天茅台,风格也是有所差异的。这也是宝石坛选择了茅台镇的酒厂作为生产基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5
  在天邦酒业,笔者发现天邦酒业跟知名的企业巨人集团合作生产了一款黄金酱酒,这款酒的市场影响很大。宝石坛酒是在黄金酱酒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宝石级的酱香酒,或许是宝石坛酒的另一种寓意。Ω





其他文献
企业沿革  企业名称: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  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由茅台酒厂前身,三大烧坊之一的衡昌烧坊传承而来。  1929年,周秉衡开办了当时茅台镇最大的白酒烧坊“衡昌烧坊”。  1935年3月16日,红一方面军到达茅台镇,“衡昌烧坊”创始人周秉衡送予红军9坛衡昌茅台酒。  1938年,周秉衡的“天福公”商号倒闭清算,以“衡昌烧坊”作价1万5千元入股赖永初
期刊
1  笔者与中心酿酒集团颇有渊源。早些时候笔者结识了贵州著名作家韩可风先生,韩先生曾著有《酱香时代》一书,他提出“酱香时代”这个概念之时,茅台镇的酱酒在全国市场占比仅有5%,十多年后,酱香酒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我们二人都好酒,韩先生与茅台镇中心酿酒集团董事长周杰明先生是知交,由他引荐,笔者遂与周总结识。两年前笔者在周总这里定制了两款酒,一款为“好望角”,一款为“知己”,韩先生、周总和笔者皆是“知己
期刊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周总您好,我们知道您是茅台酒三大源头之一的衡昌烧坊的传人,请您先介绍一下中心酿酒集团和衡昌烧坊的历史。  周杰明(以下简称周):非常感谢李寻老师及团队再次来到我们中心酿酒集团采访。茅台镇真正的百年酒企并不多,中心酿酒集团是从茅台酒的三大烧坊中最大的衡昌烧坊传承、演变过来的,企业可追溯的历史已有91年,离百年还差9年。  衡昌烧坊由周秉衡先生创建于1929年,当时有17口窖池
期刊
邹明鑫:山东青岛人,本科毕业于山东临沂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贵州大学发酵工程,师从邱树毅。2013年开始在钓鱼台酒厂工作。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喝过不少茅台镇上产的酒,酒友们称之为“镇酒”,在很多镇酒中,多少都带有一点儿令人不愉快的馊抹布味、腌菜味等,酒友们将其称为异杂味,但在你们厂的钓鱼台酒中,就没有这些异杂味。你们的酒酱香幽雅、非常干净,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茅台镇的酒之一。  邹明
期刊
今天介紹的这款酒名字稍微有点长:聚礼1号窖15+,是京华酒业集团生产、酱香时代酒业公司进行品牌推广的一款酒,目前在笔者喝过的茅台镇酒里,该酒以及京华酒业的其他几款酒,在风味、口感上最像飞天茅台、五星茅台,茅台酒所独有的那种酱香明显、细腻幽雅、口感醇厚、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该酒都有,如果不是刻意去比较,很难分辨出它与飞天茅台的区别。  这款酒笔者喝了多年,与其渊源比较深。2004年,笔者拜读了著名作
期刊
1  这些年来,随着飞天茅台酒品价格及股价的不断攀升,茅台镇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酱香酒已蔚为风潮,茅台镇也成为中国酒业最繁荣的一个地区。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统计资料,茅台镇上有生产许可证的酒厂有506家,没有证的酒业公司不计其数,有的说是3000来家,有的说是5000来家。以我们的实际观察以及各方面的传闻,这个数字只多不少,因为茅台镇有时一个酒厂门口挂着七八个牌子,如今不仅仅有贴牌酒,更是
期刊
茅臺镇上的酒厂有上千家之多,但真正能称得上顶级酒厂的并不多,数来数去总共也超不过二、三十家。其中,有一家酒厂我们去过多次,已有七八年的了解时间了,很是熟悉。  这家酒厂就是茅台镇的京华酒厂。为什么说它是顶级酒厂呢?其实它不大,但关键是位置非常好,在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产区之内。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茅台酒厂民营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转为民营酒厂了,所以,现在的京华酒厂拥有19
期刊
本篇品酒笔记,我要说一说我自己定制的“知己酒”。定制这款酒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而是喝了很多茅台镇生产的酒、包括飞天茅台后,就想给自己和相知相熟的朋友定制一款口粮酒,要求是酱香酒里的优质酒。我和韩可风先生、周杰明先生就这个想法进行了讨论,我和韩可风先生共同要求周杰明先生拿出自己的家底来,提供一款能代表他们中心酿酒集团的好酒来,周总也果然不负众望,拿出了这款据说是用他们厂储藏时间最长的老酒勾
期刊
一款最适合吃海鲜的酒  常喝酒的人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中国白酒都适合吃海鲜,这无关乎酒的香型,因为即使是同一种香型的白酒,它们的香气和口感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就适合吃海鲜,有的却不适合,所谓不适合吃海鲜,大抵指的是酒压不住海鲜的腥气,或者和海鲜融合得不好。  笔者长于内陆农牧区,像大多数的内陆人一样,吃肉的历史悠久,吃海鲜的机率却比较小,内陆人不大习惯海鲜的腥气,要想更好地体会到海鲜的美味,就得先压住海
期刊
发酵的定义  在生物化学概念中,广义上的发酵是指一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致使底物的物质成分和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照广义上的发酵概念,白酒几乎整个生产过程都存在着发酵现象,从开始的制曲到堆积、入池都是发酵。  现在白酒生产中所指的发酵,实际上是一个狭义上的概念,专指堆积和入池环节的发酵现象,即原料经过堆积、拌曲后进入发酵容器(陶缸或窖池)里面进行微生物的作用、由粮食代谢出以酒精为主体的同时包含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