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ko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指利用CT精确定位后,钻破颅骨和硬脑膜并置管缓慢抽吸,辅以液化剂引流,将大血肿逐步缩小为小血肿,达到降低颅内高压和清除血肿的目的,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出血后继发的脑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目前,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神经科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2009年我国的一项脑出血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25~40 ml的患者中经过微创术治疗者预后明显好于采取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者[1]。2012年Zhou等[2]进行了一项关于应用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颅内幕上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对幕上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手术治疗较传统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效果更好。2013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Daniel F. Hanley博士在国际卒中大会上公布了微创外科辅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颅内出血临床研究的结果,这项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了微创钻颅技术及rt-PA局部液化血肿安全性和有效性。一共有分别来自35个研究中心的118例患者,年龄18~75岁、出血量在20 ml以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分或NIHSS≥6分,随机分入2个治疗组。其中满足条件的79例患者接受了标准内科治疗,39例患者接受了微创术联合液化引流治疗。微创组的患者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外科医生在颅骨上钻孔后置入导管,在发病48 h内经导管接受首次rt-PA液化治疗,2 d内反复间断给药。该治疗组患者通常接受3~5次的这样的液化治血肿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第180天后,当内科治疗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未出现明显改善时,微创治疗组患者已开始有持续好转。与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内科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要多出38 d,而在总的治疗费用方面,微创组较内科治疗组治疗的总费用节省约35%。在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时,有学者认为该结果的确令人鼓舞,若研究结果在后面的Ⅲ期试验进一步得到证实,则意味着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将有重大突破。

其他文献
本设计方案依据相应规范、参数、计算方式和现场实例,针对大型在建或已运营的地下车库项目作出除湿系统的参数估计与计算.并对空间尺寸、具体布置、具体使用和管理方面进行了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一种重大改变.支付电子化管理作为国库管理电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付“无纸化”的
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的综合评定及同行多位专家的评议推荐,《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正式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这标志《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经过20多年辛勤耕耘,
在电力客户群体中,重要电力客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虽然其在地区电力客户群体中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但是其对于供用电安全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旦重要电力客户的供用电
对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的应用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框格,为承载力实用分析计算和系统程序编制提供了实施途径.
对当前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和嵌入式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后备技术(4G-Ready,4rd-generation Ready)、无线相容性认证(Wi-Fi,Wireless-Fide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愈发严重,因此水环境监测控制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
期刊
人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睡眠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随着对睡眠质量的重视,人们越发体会到床芯床垫对睡眠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和急乙肝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