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教学中和声思维的创设探究(上)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和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本课程总体感觉是难,不容易学会和听懂。学后也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对其的认识依旧很模糊,当学生进入曲式作品分析课程时,步履蹒跚更加艰难,导致整个体系的课程连续出现难学、不懂、不会的现象。该如何解决呢?这是本文探究的目标,文章提出了几种解决手段提升课程的联动模式,构建学生的和声思维。
  【关键词】和声学;和声思维;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獻标识码】A
  和声学是主调技法中和声学的框架比例高,还是复调手法音乐中的和声框架比例高?这个问题不难解释,主调中和声的功能续进占的比例是多的。那就下来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怎么的过程呢?这样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意义的。
  一、“和声学”在各时期的发展概况(建立知识体系的宏观概念)
  解读“和声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让学生在时间这个主线中认识“和声学”不同时期音乐语汇的演变,了解各时期对“和声学”的发展具有贡献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这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技术理论学习宏观概念的建立,并且懂得技术理论的发展与音乐史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体系的宏观概念。
  (一)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习时期,独立性的旋律线条明确了和声学的地位,和声功能终止式指明了和声开始引导旋律的趋势越加明显。终止式为以主和弦结束的正格终止和属功能结束的正格半终止较为常见。变革终止、弗里吉亚终止、利底亚终止、兰蒂尼终止也已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复调的对位法越加规范化,复调音乐的发展促进了多声思维的成熟,和声学的发展是在复调多声思维下逐渐成熟起来的,复调多声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和声语汇的形成。此时的和声语汇较为简单,不过正格终止式与变格终止式语汇已经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三个乐派“勃艮第”“尼德兰”“佛莱芒”。第三乐派“佛莱芒”持续时间长,作曲家众多。其中奥兰多·迪·拉索作有大量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作品,他的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回声》采用意大利民间歌曲题材,主调和声与复调手法完美的结合表现出了明朗乐观的情绪。佛莱芒乐派中的作曲家的贡献是创立一种新的复调风格,区别于“老式哥特经文歌”严格节奏的结构,注重声部的平等地位。奥兰多·迪·拉索巧妙使用对位法初步形成了主功能到属功能,属功能到主功能的和声功能续进的音乐语汇。多声思维的处理已接近现代意义。
  (二)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内部结构和节奏上是有区别的,此时调式和声的演变是巴洛克时期 “和声学”发展上的重要贡献。通奏低音的产生可以与“和声学”的萌芽联系在一起。此时和声已趋向于在大小调体系里进行构建,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了强调。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科雷利是第一个用大小调体系进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完全成熟的体现了大小调体系,并且科雷利明确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制,而后亨德尔与巴赫的独奏奏鸣曲与乐队协奏曲都是在科雷利创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1722年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学家拉模发表了《和声学教程》著作,奠定了和声学理论的发展地位。首次以理论的方式解释调性和声体系。拉莫在《和声学教程》中提出运用调性的中心音确定调性,低音在多声体系中的地位,和弦转位与原位的原则,明确了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为基本和弦,为现代的“和声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在他的复调作品中完美的将复调思维与和声纵向对位相结合,《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把调性发展到了高峰,也是器乐作品领域的重要遗产。
  (三)“和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是“和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过两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不同的。
  贝多芬在古典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和声语汇对于古典时期来讲就具有总结和创新的代表性。贝多芬的音乐中运用属七和弦连接两个片段,通过属七和弦的运用为前一个片段营造出完满终止感,和声功能对作品张力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古典时期的音乐语汇可以是一种“不协和”到“协和”的音色倾向,也是“协和”与“不协和”的和声语汇的演变过程。
  古典主义时期,调性和声,主和弦的原位以及转位的运用以及各种七和弦的使用,丰富了和声语汇的表现力。对于功能圈的建立同时更加明确终止式,使乐句、段落、乐章关系统一又具有独立性。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不同,主调音乐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强调简洁的和声风格。
  浪漫主义时期,外音的运用开始慢慢瓦解大小调体系,不协和音响的使用更加自由。19世纪下半叶,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弗朗茨·李斯特也是浪漫主义大师及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对调性和声进行了革新。弗朗茨·李斯特晚期的作品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使调性的扩张到极限,多运用不准备的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使和声语汇得到发展。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这些举措对20世纪音乐具有启迪作用。在当时的在欧洲音乐史上他们是具有争议的人物,但就现在音乐发展来看,对音乐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四)20世纪“和声学”发展依赖音响的感觉
  此时“和声学”是枝繁叶茂的时代,音响依赖于听觉,和弦的存在依赖于色彩的变化,和弦的叠置打破了原先和弦以和谐为美的概念,传统的功能进行已是过去式。如果说古典时期“和声学”是“和协”与“不和协”和弦的使用,那从浪漫主义时期到当下可以理解为“不协和音”的发展历程。这里的“协和”与“不协和”是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重视野的思维。   把“和声学”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特点和作曲家介绍给学生时,他们会有一个宏观概念来认识时间长廊中的“和声学”。从而明白此时我们所讲的音乐语汇是为什么时期的音乐服务的,哪个时期的音乐音响是这样的和声语汇能够创造的音响。同时理论就与音响相联系了,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学生可以查阅提及的作曲家聆听他的音乐,与其他作曲家作对比,在听觉中分别时期的大致不同,这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型,从而引导他们自发学习,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音乐毕竟是听觉艺术。和声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依赖于历史的发展,用音响体现着不同时期的音乐思想,承载着不同时期的音乐理论以及和声语汇。
  二、化繁为简的教学课程的设计
  对于教学來讲,知识所涵盖的内容是固定的,如何讲解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条件进行分解,重组的。老师需要运用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了解,去分解课程的知识。
  (一)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找到切入点。
  目前本科教育中《和声学》课程多数安排在第3学期开始上课的居多。此时学生《基本乐理》课程已经结业,学生按知识能力大概可分为两类,调式调性系统清晰的与模糊的。传统和声学是在大小调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课程的开始有必要给学生复习一下调式调性的内容,并延生到乐曲调式调性的分析上,当学生能够分析乐曲的调式调性时再进入“和声学”的学习,他们会有很强烈的亲切感。
  (二)和声语汇的感受力体会
  有时课程中我们会一开始就进入知识的学习,不防我们调整一下,先让学生体会一下终止式的和声魅力,已听为主导,让学生的耳朵先来认识一下和声。作品风格何以多样,复调的、主调的均可,时期可以多样,作曲家可以更丰富。也可以听辨一些民族音乐的和声色彩。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和声语汇,明白和声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懂得时间长廊中“和声学”为什么如此发展。用耳朵感受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力。
  (三)课程章节的重组
  本科生的《和声学》课程多使用的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如果简单的用书中的章节顺延教学这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理解力把书中的章程重组合并进行授课。
  除此以外,还可以把课程重新规划,有的内容可以先认识相同使用原则的和弦,再来进行和弦使用的讲解;有的可以根据使用原则有异进行课程合并的讲解,这些原则是以内容的不同来进行重组。就此为引子,重组方式很多样需要细心调整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裴仙美.陈其钢《五行·土》和声技法解析[J].北方音乐,2017(6).
  [2]王进.民族五声调式和声技法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 2017(13).
  [3]杨立青.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序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3).
其他文献
语用学视角下赏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主旨,增强作品语言对读者的感染力。通过分析语用学基本理论在人物环境冲突、形式内容冲突与言行形象冲
伏波信仰盛行于中国岭南沿边地区,成为北部湾边民的文化特色,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以边疆中心为视角,对广西防城区峒中镇的伏波文化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在这片特殊地域上,蕴含
阻尼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研究了非线性能量汇(NES)与双管隔振器相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利用谐波平衡法、牛顿迭代法和弧长延拓法对耦合系统的
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主参与必须要正视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有效实现路径和策略。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民主参与动力,为民主参与奠定思想和精神基础
【摘要】“教学过度”的问题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并不少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它将音乐课的学习由快乐变为负担,对教学有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教学过度;高中音乐课;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度,即教育者对学生施以超越身心承受限度的学习
11月11日至15日,省档案馆档案业务建设评价专家组一行7人对汉中市档案馆和宁强县档案馆的业务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和评价。在汇报会上,专家组组长、延安市档案馆(局)副馆(局)
10月28日,省档案馆调研员苏波一行7人到渭南市档案馆进行业务建设评价。在评价会上,工作组组长原榆林市档案局局长刘竹梅对评价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被评价单位、专家组成员及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闻名于世界,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德伯家的苔丝》虽以父权主义和男权主
【摘要】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受到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创新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重点。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内容,充分表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高校音乐教学创新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这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