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让孩子“破茧飞翔”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b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才是智慧力量的源泉,也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础,而爱更是后进生教育内化的“催化剂”。
  我们所说的后进生,指的是学习上与好学生存在差距的学生,但是,他们并非一无是处。有的学习成绩差,但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的爱好体育;有的喜欢绘画;有的擅长唱歌……教师只有学会用细致的眼光去寻找,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积极创造条件,让后进生有充分显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其特长。在体会胜利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自身弱点,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一、爱是学生心灵成长自信的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以前我们班有个孩子叫王猛,是个“有嘴没手”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作业,写字歪歪斜斜,错字连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王氏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来。有一次王猛的作业完成得较好,虽然这次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最努力的,也是他最优秀的。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上了一个“优”,盖上了三颗鲜红的“星”。要知道,这个“优”对于王猛来说可是天大的大事。在发作业的时候,我带头为王猛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写作业更认真了。
  教师有了爱心,做事、说话都会考虑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上进心,树立其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信任学生,学生就会力求不辜负这种信任,使自己有更好的行为,这样学生的坏习惯就会削弱,新的优良行为得到加强,便会树立自信,走向成功,使师爱的感化功能、示范功能、潜在的效应在学生身上得以释放。
  
  二、爱是学生心灵成长 的“催化剂”
  
  如果把学校比做一个化工厂,那么在这个化工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是最主要的两种原材料。由这两种原材料发生反应生成学生的素质发展。但奇怪的是,这个反应常常进行得太慢,且在有的学生身上简直就是无法发生反应。这不禁引起了我苦苦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了新课程后突然醒悟,可能是这种反应中少了一种催化剂,而这种催化剂就是师爱。没有师爱的渗入,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举步维艰;而一旦注入师爱,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作为教师,应该用师爱做催化剂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
  有一次在杨甜舒的作文本上我看到了一篇抄袭的文章。怎么办?我不能直接批评她,要保护她的自尊心,不致使她对习作丧失兴趣。我得换个角度处理这件事。课后,我找到了她,“我猜你抄这篇习作的原因是自己不知怎么写,而这篇习作写出了你想写的内容,对不对?” 她使劲儿地点点头。“你能不能用从这篇习作中学到的方法写写自己的妈妈?”这个内向的女孩又点点头,没向我保证什么。第二天,我一进教室,杨甜舒就把她写的作文交给了我。我由衷地笑了,“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越写越好的。”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抄袭过作文。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爱戴的人。要用好师爱这种催化剂,使各种学生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都能使素质得以提高。
  
  三、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调节剂”
  
  众所周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我们班的徐静娴同学是一名漂亮的女孩,一、二年级都是中队长,四年级开学初,进行班干部改选,她落选了,当时就伤心地流下了泪水,从此以后成绩一落千丈。我发现她退步了,连忙找她谈话。我轻轻地对她说:“老师一直都知道你是最棒的中队长,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可是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也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呀,我们要学会谦让,学会大度……我相信你一定能帮助现在的中队长,一起把班级的工作干好!”当时她就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从那以后她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懂得真爱是衡量教育是否合格的标准,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真、善、美的东西,就进入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不到学生的信任。所以我们只有付出老师的爱,做孩子心灵的引路人,才能挖掘学生的心灵美。
其他文献
摘要: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神往着大唐盛世。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阔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浩瀚如海的全唐诗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教学之不同于传统教学,一是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校本课程,二是教学目标的要求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商因素的培育。如何开发、设置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全面完成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情商 开发 设置 培养 学生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现阶段就是要按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
期刊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我们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透彻,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了抛弃传统,一味地去追求形式,追求时尚,出现数学课无数学味的怪现象,结果学生该获得的数学基本素养没获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致使课程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因此,我们应深入学习、研究、反思,以新课程理念全面指导数学课堂
期刊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目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如何恰到好处地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是每一个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培养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客观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体现者
期刊
数学潜能生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全面有效地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摆在诸多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我心系全体学生,大力改进和完善备、讲、批、辅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在提高数学潜能生的综合素质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    一、备课时,备潜能生    数学潜能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有部分同学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数的概念,对数的认知十分模糊;二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现在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在推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中学作文教学创造力开发研究实践的介绍,提出开发中学生潜在创造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创造力 开发 研究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笔者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自1980年秋开始担任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以来,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长期开展中学作文学生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研究,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中
期刊
[摘 要] 质疑善问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思维创新的源泉。提高学生质疑善问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数学学习走向成功。  [关键词] 质疑敢问 善问 会问    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开曾经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它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它对班主任既是智慧与创造的挑战,又是自我发展的新机遇。在这场汹涌澎湃的课改洪流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要求:    一、遵守法制、法规    根据《教师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班主任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
期刊
省教育厅组织的“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是一项造福工程,它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下面我就来谈谈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一些体会。    一、思想上要充分重视    “送优质教学资源”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学的好帮手,也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典范。教师可以把从教学光盘中获得的启示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实际,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