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产业扶贫 加强后续管理扎实做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菏泽与市、县委书记座谈时,引用了河南省内乡县衙三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楹联时刻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谨慎用权,勤政为民。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内乡县始终坚持县衙楹联所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彻底实现拔除穷根的重大机遇和惠民工程,重抓重推,让符合条件的2150户6875人易地搬迁群众都住上了“新房子”。
   内乡在坚持精准识别,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确保“搬得出”的同时,持续发力,用心用情,扎实做好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户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逐步实现“新作为”,努力营建“新家园”。
   一、严守政策红线,建设放心工程,确保人人住进“新房子”
   山南村是内乡县瓦亭镇西6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土地瘠薄,耕地面积极少,人均不足1亩地。位于山区,出行极其不便。尤其是吃水极为困难,群众靠收集屋檐雨水过活,贫困发生率高达82.2%,实施易地搬迁是帮助群众脱贫的最优途径。
   类似山南的极端贫困区域不多,但是,作为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如何在全县73万人口中,做到精准识别,不漏一人,不错一户,让居住在类似山南村这样恶劣环境的贫困群众实现“三不愁两保障”,如何把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应搬尽搬,让符合搬迁条件的群众,人人享受党的好政策,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解决搬迁对象识别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需满足迁出条件和个体条件。我们组织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宣传搬迁政策。严格搬迁户审核工作流程,按程序确认搬迁对象,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确认。二是解决安置区选址问题。让搬迁户“住得好”,还要“留得下、穩得住”。我们在安置区选址上,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生态红线区,在坚持“四靠”原则的同时,把依山傍水、舒适宜居作为选址硬性指标,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打造宜居社区,实现“一区一景”“一户一景”。三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百年大计、质量为先。我们根据“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在严守人均新建住房不超过25平米,安置区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搬迁贫困户不举债等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成立质量安全监督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全程跟踪管理;公开招标资质优良的监理企业对质量进行把关;推选贫困户代表做好质量巡查;多方联动,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搬迁户住进新房后,享受到党的好政策,不断感恩“新时代”。
   马山口镇王场集中安置点背靠青山,面对河流,景色宜人,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贫困户江建朝喜迁新居后,流着泪紧紧握住干部手久久不放,一个劲地感谢县乡干部,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二、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扶贫产业,确保人人实现“新作为”
   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马山口镇白庙村搬迁户李占胜,现年46岁,全家共6口人,全家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搬进新社区后,他不仅享受到了养殖产业全覆盖3200元/年和光伏产业全覆盖3000元/年,还可以到社区的扶贫车间就业,既增收了收入,又兼顾了家庭,也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在内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内乡县坚持工业化理念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理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金融的带动、支撑作用,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实现多个扶贫产业全覆盖,让搬迁群众户户都有项目,人人都有活干。
   依托牧原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推进“党委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5+”养殖产业扶贫模式全覆盖,使参与的贫困户资产收益连续10年每年不低于3200元,并逐年增长。目前,养殖产业已累计为全县所有贫困户分红1.34亿元,其中每个搬迁户分红收益8000余元。搬迁贫困户拿到分红款后,根据自身家庭实际发展了林果种植、牛羊养殖及食用菌加工等产业,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内乡5+”模式,先后在河南省扶贫培训班和国务院扶贫办“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培训班”上做了案例授课。牧原公司已把“内乡5+”模式成功复制推广到了全国8省27个县,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0万余户。在“5+”模式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升级推进了牧原“3+N”扶贫模式。“3”就是:资产收益、转移就业、服务外包。“N”就是: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订单扶贫、消费扶贫等精准扶贫途径多措并举。通过扶贫模式的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
   依托金冠公司,成立聚能光伏发电公司,融资6.35亿元,大力实施光伏产业资产收益全覆盖。利用县乡村学校、村部、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屋顶和未利用的荒山荒坡等资源,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77兆瓦,贫困户可连续20年实现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资产收益,其中每个搬迁户累计分红6800余元。
   搬迁贫困户拿到分红款后,根据自身家庭实际发展了林果种植、牛羊养殖及食用菌加工等产业,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
   “门口务工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是群众在扶贫车间务工编的一句顺口溜。内乡县依托仙鹤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实施“扶贫就业车间下沉工程”,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32个,截止2018年,累计在仙鹤切纸车间务工的已达2697人,人均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同时,内乡县还建有天曼制衣车间15个,其他琴盒加工、艾产品加工、制鞋加工等车间120余个。
   三、结合“三带五联”,创新管理模式,确保人人参与营建“新家园”
   为让安置区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内乡以“三带五联奔小康”活动为载体,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建立组织机构,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一是扎实开展“三带五联”活动。以“三带五联”活动为载体,通过党支部、党员干部、社会能人带,联学、联帮、联保、联争、联创,实现精准扶贫和精神扶贫共同推进,让贫困户明白党的政策,特别是扶贫政策,有一技之长,为尽快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开展走访活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實际需求、存在困难和问题。通过开展评议活动,评出好、中、差,分别授予红旗、黄旗和黑旗,评出搬迁户的荣辱意识,激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通过开好先进事迹报告会,使群众学有榜样,干有先进,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广大贫困户适应新环境、融入搬迁地,不等不靠、发展产业、努力脱贫。通过开展移风易俗、互帮互助活动,增进贫困户之间的了解和感情,让来自不同地方的贫困户有一家亲的感觉。通过开展两业带动活动,使贫困户农闲有活干、致富有渠道、生活能安心,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余关镇子育村贫困户张燕波患有自闭症,通过党员结对帮扶,到扶贫车间参加了务工,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树立了生活信心,个人病情明显好转。
   二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按照“双重管理、互相弥补、双向反馈、村组为主”的原则,规范建立安置区服务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由搬出地和搬入地密切配合,户籍所在地管理和办公室管理同步进行的系统、科学、有效的“双重管理”体制,使每个搬迁户无论在搬出地还是在搬入地,都能融入组织,参加活动,受到服务,得到关怀。办公室配备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建立管理服务台账,让搬迁户做到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贫困有人帮,有一种归属感。办公室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召开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加强村规民约运用,采取讲、比、评等方式褒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形成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风尚。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配套规划建设新村道路、集中供水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备游园广场,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阵地。对安置点进行全面提升,配套“七个有”:有一套管理机构,帮助搬迁户摆脱贫困包袱,全力以赴搞发展;有1—3名服务人员,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保洁员、安保人员,对扶贫社区环境、卫生进行管理,让搬迁户住的舒心;有一个就业门路,解决搬迁户的长期发展问题;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丰富搬迁户的业余生活;有一套生活设施,让搬迁户实现生活无忧;有一个公共浴池,解决搬迁户的个人卫生;有一个小菜园,保障搬迁户的菜篮子。为彻底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县域四家爱心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搬迁群众捐赠了电视机、沙发、灶具等,搬迁户生活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其他文献
5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出席吹风会,介绍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赵辰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进行表彰激励的系列通知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相关部门一道,紧抓关键环节、严把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激励措施制定、激励名单评选确定、督查激励成果运用等相关工作。5月5日
期刊
产城融合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抓手。佛山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截止到2018年,全市拥有村级工业园1025个,面积约178.06平方公里;拥有24.51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拥有禅城、南海、三水、高明沧江等4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批准面积29.79平方公里。深入探讨佛山产城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提出未来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加快打造优质生活圈,对
期刊
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金果小区安置点位于集镇规划区内,占地47.26亩,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50户1188人、同步搬迁户23户76人。建设安置房12栋373套,建筑面积26888平方米;扶贫商业用房2栋,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配套建设中心完小1所、桥梁1座,以及水、电、路、绿化、路灯、公厕等附属设施,总投资1.36亿元。   一、对标准、严把关,精准识别定名单   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
期刊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五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此,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制定出台《指导意见》?   答:砂石是工程建设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建设用砂分天然砂和机制砂两大类。其
期刊
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铭泽社区是淅川县委、县政府、毛堂乡党委政府精心打造的集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总用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投资约2000万元。社区住房全部为单元楼四层结构,共6栋,于2017年12月完成房屋工程竣工验收,同月底,搬迁群众搬迁入住。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合理选址。该安置点紧邻毛堂乡集
期刊
我国在消费环境优化方面持续发力,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发布、机构职能调整、大数据分析和信用监管等新的监管手段开始运用。不过经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座谈发现,在消费环境优化方面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如法律法规完善、组织机构职能的清晰界定、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优化、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报告对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一、当前我国消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精神和滨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调研组赴漯河市考察调研粮食食品产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调研,进一步形成深化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的思路和举措。   一、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突出优势   (一)企业集聚发展,“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名副其實   漯河市着力实施“小升规”“十百千”亿级企业及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主食产业化工程,推进食
期刊
织金县平远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有住房109栋5512套,共4958户22438人搬迁入住。安置点成立惠泽、惠民、恒大3个社区,现有群众党员122名、“两代表一委员”5名。2018年6月实现搬迁入住以来,平远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紧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聚焦“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目标,结合实际探索实施“五分”工作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分类摸底“强基础”
期刊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层层深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照企业的实际感受和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营商环境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还将推出哪些新举措?还将释放哪些制度红利?对此,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主要负责同志。   问: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有企业反映,繁复的手续和程序导致获得感打了折扣。围绕让企业更好享受政策红利,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还将有哪些新举措?  
期刊
生存就业难、社会融入难、社会交往难和心理融入难等问题是所有移民搬迁群体共通的问题。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社区、融入新环境,是山西省定襄县从县委、政府到社区、部门所面临的新课题。  激发内生力——让搬迁群众留人更留心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致富才是目的。   面对集中安置小区的搬迁户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为了让搬迁进城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