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枢纽建成后宜昌—城陵矶河段变化对白暨豚影响的调查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矶河段,受葛洲坝枢纽和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的影响,水流速增大、河床下切、床面粗化,洲滩渚汊并流,破坏和恶化了白鱀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起白鱀豚分布区向下游退缩。1986年作者调查时,白鱀豚分布区上限尚在离葛洲坝下50公里处的宜都河段;而1991年已下移至距坝下160公里处的沙市河段。同时,藕池口-城陵矶河段(158公里)内白鱀豚分布密度逐年变稀,已从 1986年时的 3.67公里/头锐减到 1991年的10.36公里/头。白鱀豚种群规模小,虽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但人类活动仍严重危及该物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公海渔业的概念,论述公海捕鱼自由是国际海洋法中的一条基本规则,指出公海捕鱼的权利必须在国际法规定的有关规则限制下行使。根据近年来一些沿海国家试图对公海渔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最大的分支,大脑半球80%的血液来自此 动脉,它也是脑血管疾病发生最多的部位,相对于大脑前、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变异较小 ,因此,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
<正> 为了测定鱼类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消化率,C.Y.Cho等人(1979)用被测饲料原料取代一部分基准饲料配制成试验饲料,根据基准饲料和试验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计算饲料原料营养成
参考Genebank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gI糖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PRV上海株(PRV-SH)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960
为保证临床检验工作正常运行,必须实行全面质量控制(Toc)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绝大多数的报道一般均注重分析前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而在Ross和Boone报道指出实验室错误分布频率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kvp研究所Tesher等发现第1个喹诺酮抗菌剂-萘啶酸(Nalidixicacid)的抗菌活性,于1963年应用于临床,至今长达37a,发挥了强大的抗菌作用,同时不良反应
本文反映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了中国沿海使用的八十余种拖网。在选优的基础上,进行了水槽模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出使用小目网和疏目网
<正> 投饵施肥是池塘精养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但随着投入有机质的积累,养殖池塘中普遍存在着的“能量陷井”效应已影响到池塘生态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无机气体自由基,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几乎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影响,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催化产生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