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把灰尘请到诗里(三首)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 洞
  把黑暗挖一个洞
  我坐在洞的深处
  被黑暗围困的我
  脑子一片空白
  夜晚把洞外的东西
  涂成黑色
  而灯光把洞里的我
  涂成白色
  我白头发,白眼珠,白嘴唇
  洞外的行道树
  黑脑仁,黑脚掌,黑心脏
  我的白与它的黑相撞
  猫样的灰色影子
  便成串掉在地上
  假如我走到洞口张望
  黑暗很快就将我赶回洞里
  它给你划定的
  用于建造黑洞的边界
  没有人能轻易跨越
  九 月
  去年九月,我在燕山脚下摘枣
  我和虫子争抢粮食
  它们不是我的对手
  我摘下一颗枣子,咬开
  里面有半条挣扎的虫子
  今年的九月是个疯狂的月份
  太阳一忽儿挂在天上
  一忽儿浸入水里
  中秋节晚上有雨
  月亮没伞,就躲在家里
  为什么月亮从没淋过雨
  却能从头凉到脚,从肝凉到心
  我又把灰尘请到诗里
  三十平米,我用两小时打扫
  我想让它一尘不染
  我想让它干净得像一面镜子
  一片千年不融的冰
  当我直起酸痛的身体打量劳动成果
  发现地上,台板上仍是一层薄薄的灰
  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彻底消失
  从此不再出现在我面前
  我多么希望周围是洁净的
  环境,以及人类
  直到我拍衣袖,拍出一阵飘起来
  的烟尘,才惊觉自己的荒唐
  对灰尘而言,我也是个体型巨大的
  同类,从头到脚均有沾染
  毛孔里塞满用洁面霜
  沐浴露搓也搓不净的灰尘
  即便死去烧毁,留下的也是一堆灰尘
  我最大的悲哀在于
  苛責别人的时候,先观照自身
  而我最大的幸运也在于此
其他文献
如何让一座山说话  找一块斜石坡,没有苔藓  洁净,有一张灰床大小  最好还能隐藏在灌木丛之中  草木站立,你慢慢躺下  石头的纹理隔着衣服传递  手和脖子会接住凸起的颗粒  头发盖住眼睛,打开耳朵  一座山开始与微风讲话  柴胡和黄姜讲,兰草和金银花讲  藤蔓和灰雀讲,话题越来越高  虎头崖柏树还把话捎到天空  一座山把话讲给另一座山  若有一双生育过孩子的耳朵  更容易听到山中落英簌簌  最胖
期刊
春天的深处  孩子们在草丛穿梭  一次次俯下小小的身体  并发出一串串的疑问。为什么  春天会长出清香,花蕊和蝴蝶  我远远跟着,不知该如何  将局促和阴影,放在他们中间  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他们  春天怎样让父亲安睡并变成枝头新的果实  怎样让母亲的腿上生出毛刺和荆棘  而如今我也正怀揣着石头赶路  像是与亲人们在田埂相遇  不知道该如何用描述的方式告诉他们  在春天的深处  我想唱歌,或者写诗 
期刊
漫 游  他们禁止我们认为正确的事物。  他们不知道我们这样是对的。  不知道碎裂的鲜花和你的舌头比死亡更接近上帝。  你也用舌头说出它、这一切,  ——原谅我,妈妈,不能被写进书里的事物。  他们不知道,在我脑中没有你时,  在我沉浸于琐事、欢笑、饮酒  或为一张遥远国度的地图心醉神迷时,  你也依然存在于我之内,像一张带有水印的网。  我潜游,不会停止,濒危的意识忽明忽暗。  在遍布紫蓝暮色的
期刊
松树的信札  现在,我又说起松樹了  当然没有松树  我不过是想起了几位散落各处的朋友  他们的名字中有松这个字  没有也是有,比如苏轼  我就认为这个名字是松木做的  请容忍我的春秋笔法  虽然没有松树  还是能识别那种清醒、稳定的身形  但是怎么理解一个好人默默忍受着冤屈  不妨这样说  松树负雪,纹丝不动  那就让肉中刺,成为肉中刺吧  “谡谡如劲松下风”  多好的姿态  我们可以把浓烈的黑
期刊
来深圳已十余年,我低调而又安静地生活、工作、写作,其状态远比当年“北漂”要好得多。那时候“北漂”为生计奔波,时刻焦虑,写作难免静不下心,显得浮躁。直到撤离北京后,在武当山脚下潜心读书,半年时光调整了心态,最终2008年春来到了深圳,仿佛是一见如故,它的流动,它的气候,它的人文,迅速融入于我的生活背景。曾有友人对我说:“如果一个诗人不能自食其力,他就丧失了所有的生存背景和写作背景。”但某种意义上,深
期刊
一个早晨  河水在桥身的震颤里  流淌,赶着上班的人们  看不见一朵雪花飘向水面  在波浪细碎的反光里  它有短暂的晕眩,仿佛  新的一日也是用旧的一日  无人去细想流逝的恐怖  黑白相机也难以拍下  时间一刹那的决绝或迟疑  外科医生慢慢戴好乳胶手套  小学生急着削去铅芯的外衣  我有一封永不拆开的信留在桌子上  固执地反抗着锈蚀的刀片  我用水笔写诗,它的  喜悦和疼痛都是液体的  闪着记憶的
期刊
那些忧伤用汉字拼写出来,凌乱  时而人间,时而天堂  是叩開暗夜门扉的密语  马匹惆怅,牛羊归圈,夕阳坠山  旅途的浓雾渐次闪开  把一颗心雕成山河,让万顷阳光开花  把时光斫成一架古琴  在一截炊烟中喊出亲人的名字  哪怕是一粒微尘,灵魂也承受不了  沉重。文字不会令人死亡,也不会孕育新生  有道理的句子若碎金,稀有而珍贵  汉字和诗人互为安慰,相互取暖  汉字在诗人的手中,变得迟钝  诗人在汉
期刊
在天涯  ——兼致JD  我偏居乡下。偶尔外出,去鎮上小邮局  收取朋友寄来的书刊,和一些柴火的温暖。今日,秋色  正不紧不慢地漫过狗姆岭,脚下的山道  一弯再弯一折再折默默忍受多年  而青草之中的几阵虫鸣也是匆忙凌乱的,谁愿意倾听  野菊花怯怯地开着,它不该似我这样过于散漫  远离人群,恍惚,多情,迷茫,表现得不知所措  落日之后。一切都是低调的,轻烟萦绕,暮色掩面  向晚的心情似乎没有更恰切的
期刊
又听那个功成名就、已然“国际化”的作家说:写作重要的是观念。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听他谈论“观念”了,但一直语焉不详。我不由扪心自问:观念是什么?我和我们,有观念吗?没有观念吗?  按照通常的解释,所谓观念,就是人们对事物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集合,是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如此说来,凡人之为人,写作之为写作,都有各自的观念,无非有的自觉有的懵懂,有的混沌有的清醒。它由性格、禀赋、知识、经验、志趣等因素
期刊
旅程传奇  七月,雨开辟雨的空间。  梦比细碎的生活更像奔跑的我  而得以辽阔。黑乌鸦自我隐匿,  仍可用于一个不为我所知的秘密,  它几乎通过饶舌的告密,穿越半个天空,  有银饰,还有生活的龃龉。  但稍一加赞美,过去即不朽。  这样的情况下,诗,在汉语拥有了  铁制的肺,呼吸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不仅没有输给诗学的道德课,  还格外醒目于失去河流的沉默。  有时,沿着陌生的寂静,  道路看上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