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乐山:幼教拓荒 教永春长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人小传】
  卢乐山(1917—2017)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重要奠基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第一任主任、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首任导师、第六届民盟中央委员会常委兼妇女委员会主任、第六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卢乐山主持编撰了新中国第一部《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为新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改革开放之后,卢乐山专心于蒙台梭利教育研究、儿童游戏研究、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家庭教育研究等,对深化和拓宽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卢乐山文集》等。
  2017年11月9日,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重要奠基人卢乐山先生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当天我正出差在外,为即将拉开帷幕的2017年中国学前教育峰会做最后准备,思晋大哥(卢乐山先生之子)打来电话告知了这一噩耗,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仍忍不住悲从中来,热泪盈眶,无语凝噎。
  我在卢先生身边学习、工作、生活已经超过30年,当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慈爱的面容不断出现在眼前。从今往后,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恩师的教诲了。先生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人谦逊,对人宽厚。即使在身后事的处理上,也体现其做人的一贯原则“不给人添麻烦”,尽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作为卢先生遗嘱的见证人,当我看到她的手书遗嘱时,非常震撼和感动。先生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大家照顾我,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死了就不能再麻烦大家,丧事一定要从简,遗体要为社会作点贡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卢先生一生为人和品格的最好写照。
  传承
  卢先生出身教育世家,祖父卢木斋(卢靖)、外祖父严范孙(严修)都是近代知名教育家。他们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主张改废科举,集中全部家产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卢木斋创办的木斋系列学校至今犹存,严修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闻名遐迩。190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所官办幼稚园。1905年,严修就在家里办起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即“严氏保姆讲习所”,并附设了蒙养园。
  1907年,时任直隶首任提学使的卢木斋也开办了“卢氏幼稚园”。卢先生的母亲、姑母、表姐都曾学习幼儿教育并从事幼儿工作,属于我国最早的一批学前教育工作者。
  “幼教梦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卢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卢氏幼稚园和严氏幼稚园学习。在重视幼儿教育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她一生矢志幼儿教育事业,传承祖辈的“教育梦”,成为百年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践行者。
  在经历了南开女中六年的学习生活之后,1934年,年仅17岁的卢先生考进燕京大学,并选择幼儿教育作为主修,由此正式进入幼儿教育领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养成了先生温婉宽厚的性格,也培养了她对儿童、教育和社会的使命感。
  大学期间,卢先生就把“学习不忘服务,治学不离实践”作为座右铭,把呵护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的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燕大求学期间,她“就感觉燕京大学这墙里边和墙外边差距太大了,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教育的话,这些穷人家孩子是没有机会也上不起学的,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不觉得有这个需要”。
  卢先生在成府街上为穷苦人家的孩子创办了一个短期的半日制幼稚园,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们的变化使她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乐趣,进一步坚定了学前教育的信念:“教育跟不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卢先生选择到幼儿园工作,回到天津木斋学校重新恢复幼稚园,全权负责教学工作。后因母亲生病,她离开木斋幼稚园,应邀在北平协和医院独立开设了一个小型幼稚园。
  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使卢先生对幼儿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她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带着从实践中来的问题与困惑,她于1940年再次报考燕京大学研究院。但只读了一年半,就发生了太平洋战争,日本人占领了燕京大学,学校停办。
  过了不久,燕京大学在四川成都复校。1944年,卢先生南下成都,在成都燕京大学继续完成被中断的学业,一边完成硕士论文,一边在树基儿童学园当老师。同时,她还在成都幼稚师范学校教课,指导三年级学生实习。她把实习生工作当中发生的情况和问题结合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很受学生欢迎。1945年,卢先生获燕大硕士学位。1948年,她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进修。
  转变
  1950年,当得知自己怀有身孕的消息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进修的卢先生和丈夫雷海鹏先生毅然归国,“一定要把孩子生在国内,做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一到北京,她便收到了北师大保育系的聘书,教授幼儿园语言教材教法、音乐教材教法和自然教材教法三门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北师大就开设了保育系和家政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保育系和教育系合并,成为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卢先生被任命为学前教育教研组主任,亲授专业基础课程“学前教育学”。为配合学生的见习与实习活动,她经常深入北京的幼儿园,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帮助提高幼儿园老师的业务水平。
  当时,教育部先后聘请两位苏联专家到北师大指导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卢先生领导北师大学前教育教研组以及全国各地到北师大来学习的教师,開始建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对于之前一直学习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历程与思想转变过程。
其他文献
我从得知陈新先生病危到先生鹤归,再匆匆赶往东郊殡仪馆沉痛告别先生,前后仅四天的时间。陈先生身体状况不太好,2018年4月28日以92岁遐龄仙逝,按理我们是可以平静接受的。但以先生清晰的思维能力与高效的工作状态,我的感觉是他至少还可以延寿三五年甚至坐享百龄,谁知先生走得太突然,突然得让我一时有点发懵,有点转不过弯儿,更是有点不大甘心……  一  我认识陈新先生很晚,是1993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在业师
与知己对饮,是一件乐事,何况是在安静的春夜,何况是在山野间。(开篇简洁明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主要事件)  这位知己其实是我的高中同学,高考没有考上,回家承包了一片地,种地之余,养起了鱼,喂起了猪,种起了果树。几次同学聚会,别人都是开车来的,唯独他是从乡下坐公交车来的。吃饭时,同学们都劝他到城里来,依他的才能,找份好工作是没问题的。他微笑着摇摇头,说习惯了在乡下生活。(介绍这位同学的基本情
3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民族学者来到基诺山。  这里是我国最后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的地方。  他是来研究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第一次走进基诺山乡的亚诺寨,眼前的一切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深感震撼,“老百姓住的全是茅草房,房子里最有生气的地方就是火塘,家用物品就是几口铁锅、一两杆猎枪。”  白天忙完田野调查,晚上坐在老百姓家竹楼阳台上,看着满天星斗,想想当地贫穷的现实,他充满疑惑:这地方能实现现代化
引言  亲情是力量的源泉,在她的浇灌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亲情是灵魂的圣火,在她的照耀下,我们才能事业有成;亲情是治疗伤痛的灵药,在她的抚慰下,我们才能百病全消……虽然有句谚语说“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即儿女爱母亲与母亲爱儿女往往是不对等的,但只要为人子女者有一份孝心并落实为行动,还是完全可以做到“以我寸草心,来报三春晖”的。  这里要提醒的是,下面两篇时文均为记叙文,而记叙文的特点在
大夏天的,台湾问题也没能“凉快”下来。2019年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任上的第二笔对台军售项目(FMS)揭开面纱:22.2亿美元——108辆M1A2T主战坦克、250枚毒刺肩扛式导弹及其后勤支援装备,无论金额还是销售武器性质,都超过其上任后,2017年6月29日的首笔对台军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续做出回应,除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更明确提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方将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企业实
“低头族”就是指那些一心低头玩手机、两眼不离手机屏的“手机控”。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在你的家中就会有几个。  “低头族”们专注于手机世界,看似小事,实则危害非常大,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说不。(亮出中心论点,统率下文)  那么,“低头族”有哪些危害呢?(自然引出下文)  一方面,会使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影响学习,甚至会把人引入歧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凸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2017年,英国上映了一部名为《至暗时刻》(Darkest Hour)的战争电影。该片的背景设定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西欧各国在纳粹德国进攻下沦陷,英国孤立无援下,刚上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面临两难的抉择,他必须在与纳粹德国求和或领导英国力抗德国之间做出选择。  丘吉尔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也不会有后来被人们所称颂的丘吉尔了。不过,崇尚自由的英国人的确不喜欢丘吉尔这样的政治强人。反法
住房,对个人而言,是家,是依靠,是希望;对政府而言,是保障之本,是社会和谐之根基。当下,我国的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会为温饱而奔波,但仍有不少人在为住房而忧心。  民生所指当是施政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49个字为新时代房地产何去何从奠定了战略方向和政策基调。  “房住不炒”,突出住
很多人会因为不服气和争强好胜,赌气做一些事,有的很励志,有的很“蠢萌”……你做过这样的事情吗?  @哈哈哈嗝儿  小时候和一个学习不错的男孩子互相竞争,每次考试总是落后他两分,他还说我永远都超越不了他。我当时就不服气,一直把他的话记在心里,然后暗自努力,后来终于超过了他。现在回想起来,在那时候教育质量一般的情况下,这种“默契”才成就了今天同样优秀的我们。  @微白  上小学的时候,院子里的小女孩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