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作者通过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业余运动队的教练及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对影响高校业余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推动高校体教结合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运动队运行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高校运动队 管理现状 对策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南省高校运动队的管理现状。
  1.2研究方法
  对高校管理人员和业余运动队的教练及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搜索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寻找出高校业余运动训练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2.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
  
  2.1领导观念的片面性
  2.1.1部分高校领导只注重科研、教学,对体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2.1.2部分高校领导存在片面的名次观念,只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此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1.3除了体育部的教师或教练比较了解运动队的训练外,其他管理部门的领导很少掌握运动训练相关的东西,因此领导的宏观指示与教练的微观调整间时常产生矛盾,正是这一矛盾影响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管理上的局限性
  2.2.1没有把高校体育纳入社会大体育当中,高校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很少,缺乏比赛促练的机会。另外,社会对高校体育也比较陌生,没有给予适当的关注与支持。
  2.2.2学生运动员由于长期参加训练、比赛,势必影响到文化成绩,这一问题成了运动员的一个重大压力,随着学分制、辅修制等一些制度的实施,他们可能因文化成绩的不理想而留级、重修,甚至退学,不能毕业。
  2.2.3缺乏经费,场地器材落后直接影响到高校业务运动训练水平,竞技体育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
  2.2.4科学化、专业化训练水平不高,制约了高校运动训练的水平,很多高校因为经费缺乏,硬件设施落后,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教学训练人才,也就没有高水平的业余运动训练,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2008年湖南省高校田径锦标赛,全省五十多所高校只有十二所高校组队参加,而且其中有五所大学是临时组队参加。
  2.2.5高校教练员与普通体育教师的工作分工不明确,高校教练员应该专门从事训练工作,而普通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教学与训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3思想方面的模糊性
  2.3.1缺乏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如:①进了高校,就有了“铁饭碗”,因而不求上进,采用应付式的训练态度;②只求运动成绩,忽视文化学习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
  2.3.2由于不计投入和产出,不尊重按劳分配原则,存在“吃大锅饭”的状况,少数教练员与运动员违反道德纪律,不择手段,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心理。
  2.3.3个别领导把运动员的招生工作看成是权力的表现,“暗箱操作”、“乱铺摊子”,使一些不合格的学生也招收入校。
  2.4激励制度不均衡
  2.4.1过于重精神激励而轻物质激励。高校运动队管理受到“奉献”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的影响,曾经过于注重精神激励而缺乏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得不到物质激励的支持和辅助,必将影响其激励效果;物质激励不能确保,就相当于运动员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证,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得不到提高,从而影响到竞技水平的提高。
  2.4.2教练员待遇差。通过对高校业余运动队的调查得知,全省五十多所院校中,教练每个月能拿到基本工资、教龄补贴和很少的训练津贴,而其他收入就是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后所获得的奖金额度,但很少,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奖励,而教练员付出的劳动和训练、比赛中遇到的艰辛都被忽视,因此一些教师不愿意担当教练。
  2.5选材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业余运动队选择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有三种渠道:①普通中学生运动员;②各省、市运动学校或体工队及体育传统学校;③一线队员、退役运动员。湖南省2008年只有四所大学拥有体育特招权,分别为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及国防科技大学。其他学校只能录取到在省级比赛中成绩达到前三名,且文化成绩达到本校最底分数线60%的学生,且无决定权,造成体育优秀人才的流失。
  
  3.对策探析
  
  上述种种现状,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业余运动训练的开展与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加以改进完善,大胆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教务主义和僵化思想的束缚。
  3.1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高校的日常工作和发展的轨道。
  3.2此项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在培养全面发展新人、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培养,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思想优势,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同时,还要对伦理道德观念进行调控。
  3.3加强对运动员的精神激励和开设体育奖学金。
  3.3.1在训练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领导到训练场督促运动员训练,对运动员心理增加刺激,这种心理刺激转化为生理上的兴奋,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训练效果的几率会大增。
  3.3.2开设体育奖学金,对运动员的思想进行刺激,如衡阳南华大学的模式是,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以上的比赛,取得个人前八名或团体前三名以上的名次,运动员可按比赛成绩减免学费,以及获得1000—3000元的奖励。
  3.4高校业余运动员训练工作不能只谈体制改革,而忽视对学生的管理,忽视训练内容、方法的改革。
  3.4.1管理学生运动员时,要从专业的择置、成绩要求、训练时间、训练条件的安排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
  3.4.2在广大教练员中树立民主、平等、开拓、进取、效益、开放、求知、成才的训练体制,树立创新观念和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3.5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应纳入市场之中,加强横向联合,走体育产业之路,多渠道获取资金,开辟国家拨款、社会筹款、自主经营三者并存的资金来源。
  3.6正确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教练员的训练待遇,克服教练员、运动员的不良倾向,提高他们的素质,适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细则与方式的变化。
  3.7转向科技进步轨道。事实证明,仅靠普及基础,以及运动员的天赋、苦训,是难以取胜的,应加强科学训练与专业人才的培养。
  3.8完善选材体制
  3.8.1对体育尖子的报考条件予以一些制度上的优惠,不同学校为了保证招收人才的水平,可以制定不同的选材体制。
  3.8.2对优秀人才的保护,在入学、开学等方面予以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总之,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高校业余运动训练工作也不例外,它的缺点和不足经过改革可成为前进的动力。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把系统的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尊敬价值规律与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迪特里希·哈雷.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169-188.
  [3]黄明教等.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25-130.
  [4]陈国成,汪静华.高校开展中长跑运动实验效应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
  [5]袁守龙.对全运会周期射击赛事制度改革后训练学因素变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9).02,24(3):13-15,21.
其他文献
世界磅礴,光阴倏忽,芸芸众生,相识即缘分。和卓先生相识就是如此。正在日本求学的孙盛琳友从东京拍来专电,讲他在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的老师卓南生赴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望
为了调查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种类,并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筛选疑似传播媒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采集内蒙古戈壁地区骆驼主产地骆驼生活环境中的蝇类,利用传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研究和防治的热重点,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运动训练、改善疲劳以及提高运动能力都有实际应用价值。本试
为了解河南省山羊和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对河南省4个规模化山羊场和5个规模化绵羊场进行调查,共采集山羊粪便样品1017份、绵羊样品1265份。检查结
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目更能直接考查出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是各类考试的必考题型。同时也是历年来英语考试的重头戏,其质量直接反映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书面表达也是学生不易得分的一项内容。因此,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势在必行。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浅谈一些看法。    一、“书面表达”的特点    书面表达式要求考生根据所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广州市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广州市民办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与公办学校体育教师相比,存在着工作回报低、工作压力大、工作前景迷茫等现象,导致广州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广州市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广州市 民办中小学 体育教师    1.前言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1]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
摘 要: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体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如何利用人文精神进行教育,探索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培养和弘扬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培养途径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被人们所认识。体育在振兴民族精神、
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郑州郊区某鸭场采集病鸭,分离得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经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RA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病原性试验,证
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英语课程任务的首位,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定义、结构和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必然要素。  关键词: 高校体育文化 构建 理论依据    1.高校体文化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德国学者费特认为这一词指斯拉夫民族的沐浴和按摩等保健养生活动。尼克·阿莱克塞博士主编的《体育运动词汇》(1974)给体育文化下了一个定义:“广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