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构建学习案例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酸碱盐的鉴别与除杂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通过优化课堂专题练习,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促进学生构建自主生成式的学习模式,探索如何形成新型的、科学的、可良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的。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在课后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精讲多练 沟通合作 主动思考 自主建构
   酸碱盐的知识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十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初中化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牵涉到的知识很多,应用面很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结束新课教学,进入复习阶段,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首先从酸碱盐的专题复习入手,以此让学生温故知新,并带动其他相关知识的巩固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通过精心筛选设计优化课堂专题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笔者的启发、引导、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培优、促中、扶差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笔者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构建自主生成式的学习模式,探索如何形成新型的、科学的、可良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的。
  
  学习案例——专题复习课:酸碱盐的鉴别与除杂
  【课型】专题复习课
  【复习目标】重点:1、初中常见的几种离子如Cl-、SO42-、NH4+、 CO32-或HCO3-的鉴别方法以及依据原理;酸碱盐的鉴别。
  2、综合运用离子的鉴别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突破重点:物质的除杂过程中试剂的选择及作用,所用试剂的先后顺序。
  【授课方式】精讲多练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是复习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唤醒学生对离子鉴别的印象,温故知新,为物质的鉴别以及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做好铺垫。以练为主:设计三大类型的训练题:基础过关、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精讲多练,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离子鉴别的方法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法、解题方法思路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用严谨的化学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通过综合训练,使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实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构建品质化学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常见的几种离子Cl-、SO42-、NH4+、 CO32-或HCO3-的鉴别方法:试剂、操作方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对离子鉴别的印象,温故知新,为物质的鉴别以及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做好铺垫。
  二、课堂练习
  【练习一】基础过关:单项选择题
  ( )1.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NaOH、Ca(OH)2、H2SO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AgNO3 溶液B. Na2CO3溶液 C. Ba(OH)2溶液D.BaCl2溶液
  ( )2.(2009年佛山市)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D.NaCl、AgNO3、HNO3
  ()3. (2011·广东佛山)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是
  A.HCl、NaCl、NaNO3 B.NaCl、CuSO4、NaOH
  C.Na2SO4、Ba(NO3)2、HCl D.NH4NO3、NaOH、H2SO4
  ( )4.(2013·佛山)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①铁粉 ②四氧化三铁③氧化铁④氧化亚铁⑤氢氧化亚铁.
  A.②③⑤ B.①④⑤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下表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
  
  
  
  
  
  【设计意图】通过五道中考真题或模拟题,让全体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离子的鉴别方法、除杂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夯实。
  【处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各学习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讲解解题思路,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简评。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鉴别的原理,物质除杂的方法。
  【练习二】挑战自我
  ()1.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1、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单项选择题)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双项选择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能力提升题,加大思维的强度,拓展知识运用的深度、广度,使80%的学生通过训练,学会熟练运用酸碱盐的知识以及离子鉴别的方法解决中等难度的题型,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力得到强化提高。同时为下面的综合题进行预热,引发学生思考。
  【处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小组交流讨论为辅,学生代表发表意见,其余同学补充,鼓励学生自主到讲台上讲解思路,教师点评,并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归纳物质除杂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练习三】超越自我
  某食盐加工厂买来一批粗盐,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H4Cl、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操作⑤的名称是。
  (2) 第③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
  第④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 。第④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能、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
  (4)第⑥步操作的试剂 (写名称),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5)如果把第②步和第④步的试剂互换,对实验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
  【设计意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离开了实践,一切将沦为空谈。粗盐提纯是初中化学八大学生实验之一,牵涉到的知识很广。这道题以粗盐提纯为载体,将Cl-、SO42-、NH4+、 CO32-的鉴别集于一身,并且还要综合运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难度要求较高,是专门针对优生而设计的一道综合题。目的之一是为工艺流程图奠定基础,目的之二是加大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能力的训练,让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过程中,养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并为打造顶尖学生备战。
  【处理方法】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教师从旁引导启发,引发学生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完成本题的基础下,教师适时抛出几个问题:第②步和第③步的试剂能互换吗?第③步和第④步能否互换?第⑥步加入的过量试剂会引入新杂质吗?为什么?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加强学生的沟通合作,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让知识承前启后,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课堂感悟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反思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构建生成式的自主学习模式。
  四、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且无色的是
  A.HClCuSO4KNO3Na2SO4
  B.FeCl3HCl NaCl NaOH
  C.CaCl2Ca(OH)2 HCl (NH4)2CO3
  D.NaNO3Na2CO3 HClH2SO4
  ( )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3.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2SO4,、 NaCl、 Na2CO3三种物质,若用AgNO3、BaCl2、稀盐酸三种试剂将溶液中的Cl-、SO42-CO32-逐一完全除掉,那么加入的试剂的正确顺序是
  A.AgNO3、BaCl2、HCl B.AgNO3、HCl、BaCl2
  C. HCl、BaCl2、AgNO3 D. BaCl2、AgNO3、HCl
  4、(2011·广东佛山)2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 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
  (2)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
  (3)实验步骤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实验操作,该操作名称为。
  (4)写出实验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5)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
  【设计意图】通过四道不同类型的、层级推进的、与复习内容相匹配的课后习题,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酸碱盐的检验和除杂得到落实,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师生的沟通与合作;同时通过让学生开展课后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构建自主生成式的学习模式,探索如何形成新型的、科学的、可良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笔者以该课题参加了今年四月份学校联合北京、广州、深圳、东莞、顺德、南海、肇庆等多所学校共同举办的同课异构活动。
  在课堂上,笔者以启发引导点拨为主,精讲多练,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将教兵、兵教兵,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培优促中扶差。通过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的引导点拨,巧妙适时地抛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路向前发展,把课堂逐步向着教学目标推进。
  课堂精彩纷呈,获得了所有同行、专家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学生们通过该节课对酸碱盐的鉴别与除杂有了清晰的解题思路,摸索出有效可行适合自身的方法技巧,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养成严谨的化学思维习惯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编题选题,努力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力争做到精而准,切忌题海战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编印教案,利用教案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的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堂上教师应遵循少讲、精讲的原则。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分析、归纳,学会举一反三,自主构建。
  3、 课堂练习的设置应层级递进,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应体现承前启后,纵横联系。力求通过练习实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4、 在课内、课外强化师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此让学生学会沟通合作,提高竞争意识,融洽师生关系,逐步形成自主构建的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成效,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变得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参考文献:
  [1]张雅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01
  [2]林逢祺,洪仁进.创智学习: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01
  [3]毛善新,新课程视域下个性自主学习策略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01
其他文献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压气站输配气工作提出可行的远程控制改造方案,并对输配气工作系统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天然气输配,远程控制,改造  1 概况  东营压气站是胜利油田重要大站要库之一,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将输送到站上的天然气增压后再输送出去供油田居民使用,而接收和分配输送天然气就是配气岗的主要任务。配气岗是天然气由前线到用户家中的中转站,因此它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2 保护站  输
期刊
摘要:氮氧化物(NOx)是火电厂排放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之一。国家对氮氧化物(NOx)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实际工作中为没有脱硝设备的燃煤电厂控制排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氮氧化物(NOx)、低氮燃烧、燃烧器  0引言  由于烟气脱硝装置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且需要占据大的空间和场地。因此无论是有无脱硝装置,应用低NOx燃烧技术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都是需要的。  和烟气脱硝(SCR)技术相比,低
期刊
摘要:以细水雾熄灭柴油发电机房柴油火为例建立FDS模型 ,分析了在通风控制类的火灾中不同参数特性的细水雾熄灭油池火的效果,模拟数据表明,对于特定环境下的火灾,细水雾的灭火效果取决于细水雾的特性参数,并且存在能够高效灭火的最佳参数。  关键词:细水雾、数值模拟、FDS、油池火  1 引言  细水雾灭火技术因其高效的灭火效能、低廉的价格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现在市场上的细水
期刊
摘要:近年来,分布式发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应用,而由小容量分布式电源形成的微网研究更加令人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网概念及控制策略,而后对于微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微网;控制策略;现状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Analyses the micro network control research status  DUAN Xiao-rui,LI Jin,ZEN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校实验楼的特点,确定实验楼消防安全目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等学校实验楼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对评估体系中的风险因子通过判断矩阵进行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到每个风险因子的权重,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风险因子的危险性进行评分,得到风险值。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得到实验楼的火灾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本文在计算上采用了层次分析辅助软件yaahp进行辅助计算,并对某高校实验楼进行了具体评估
期刊
2013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开始全面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转变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先期的学习培训和一学期的“学讲”实践,广大教师普遍认识到这个《“学讲”计划》似乎真正地回归到教学改革的本源和主体上,即:一切课改要回归到以学生为本位、为主体、为根源,一切教改实践活动的效果要以学生能“接受、消化、讲出多少”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一、理解“学讲”的内涵 
期刊
摘要:主要研究了太平油田沾14块馆下段的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等高程对比方法进行了地层对比,并进一步对该块的构造、沉积、储层展布规律以及岩性物性等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该块油藏类型。为之后该块开发过程中的井位优化,动态分析跟踪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1 区域概况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的东坡,东面与义东断层与四扣洼陷接壤,南面同义南断阶带、邵家洼陷相邻,北面为义北斜坡带和郭局子
期刊
摘要:现河中带地区沙三中古地形恢复及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是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下达的研究任务,目的是综合应用区域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录井资料、岩心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现河中带地区沙三中古地形及沉积体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开展储层预测及分布规律研究,为重点评价目标的优选和落实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河中带地区 储层预测 分布规律研究  0 引言  现河中带地区地处东营凹陷
期刊
摘要:伴随着化学新课改轰轰烈烈的进行,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进入了快车道,化学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创新也受到了每一位化学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了化学理论知识趣味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趣味教学;策略  1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始终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了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紧跟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理念、新精神[1]。新课程理念中强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我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保持课程完整性与开发校本课程间争议、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等。研究提出:学校层面两手抓、目标引领、灵活运用教法学法、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等,从而改变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盲目的,无针对性的,为了教学而教学的现状,努力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