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典型道路扬尘源解析

来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扬尘是城市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导致霾污染加重;影响城市景观、增加市容清洁成本等;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研究分析了上海典型道路扬尘的化学成分,并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EPA-CMB8.2进行了源解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道路扬尘的污染源按分担率排序依次为土壤风沙尘(36.7%)、搅拌站粉尘(25.0%)、渣土码头尘(14.7%)、建筑工地尘(11.0%)、机动车尾气尘(0.9%)。其中,土壤风沙尘、搅拌站粉尘、渣土码头尘和建筑工地尘是典型道路扬尘的主要来源,分担率合计大于85%。
其他文献
围绕课程思政教学需求,探讨了思政育人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建筑力学课程的学科特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托,通过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以及合理的课程设计实施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目标。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和运营线路的安全,同时对规划线路廊道进行预控,避免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建设的矛盾,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安全有序进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和工程建设,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面对现有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方法跨尺度研究较少、生态系统服务(以下简称“ESs”)评价阈值设置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生态空间管控政策有待明确等问题,以川西北省级次区域为例,在测度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4项ESs供应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空间供应ESs的累计功能特征,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的评价方法,进行ESs重要性的单项和集成评价,识别四级生态优先区和两级生态廊道,构建符合生态战略一致性检验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生态空间的分区管控政策。以期为跨尺度、跨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提
步行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什刹海街道地区的空间步行环境为例,构建基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识别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