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提高顺产几率

来源 :孩子宝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医生/田丰莲
  
  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了剖腹产,不是因为她们不想顺产,而是她们不具备顺产的条件——要么孕前缺乏锻炼,要么胎儿过大,要么胎位不正……其实,如果在产前做足工夫,完全可以提高顺产的几率。
  
  1)及时矫正胎位
  
  胎位不正,可能是导致很多妈妈不能顺产的最大因素之一。胎位不正是指胎儿在子宫勺的位置与骨盆的关系。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头俯曲,枕骨在前,分娩时头部最先伸入骨盆,医学上和之为“头先露”,这种胎位分娩一般比较顺利。除此以外的其他胎位都属于胎位不正,如臀位、横位及复合先露(当头或臀伴有上肢或下肢作为先露部同时进入骨盆,称为复合先露)等。不过,头先入盆并不代表可以顺产,头位不正面难产也有很多。
  孕30周前,宝宝的胎位是随时变化的,因为这阶段的胎儿相对子宫来说还小,母亲宫内的羊水较多,胎儿有活的余地,会自行纠正胎位。不过,如果在30~34周宝宝胎位还是不正,就需要矫正了。
  准妈妈可在家自行做膝胸卧位运动的矫正办法:准妈妈在床上,松开裤带,采跪伏姿势,两手贴住床面,脸侧贴床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胸与肩尽量贴近床面。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维持此姿势约2~10分钟,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15分钟,每日早晚做一次,连做1周后复查,这种姿势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借助胎儿重心改变,使胎头与胎背所形成的弧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而完成胎位矫正。
  


  
  2)避免怀上“巨大儿”
  
  宝宝体积过大、过重,也是增加顺产难度的常见问题。在医学上,如果宝宝体重超过4000克,就称为巨大儿。
  正常大小的胎儿可以通过正常产道(包括骨盆)而顺利分娩,但是巨大儿的头比较大,胎头就可能卡在骨盆入口处或产道的某一处,难以通过产道,所以很多医生都建议怀有巨大儿的妈妈选择剖宫产。
  过度营养补充、缺乏锻炼,使越来越多的准妈妈容易怀上巨大儿。有些准妈妈患有糖尿病,胎儿的血糖也会持续增高,并刺激胎儿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这就势必造成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在胎儿体内蓄积过多,从而导致胎儿长得大而肥胖。
  控制体重办法:在怀孕期间,准妈妈应适当参加活动,避免整天坐着、躺着;多吃新鲜蔬菜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量很高的食品,如甜品、油炸食品、甜饮料、水果等。
  专家建议:早期怀孕3个月以内体重增加2千克,中期怀孕3~6个月或末期怀孕7~9个月各增加5千克,前后共12千克左右为宜。如果整个孕期体重增加20千克以上,宝宝就有成为巨大儿的危机。
  
  3)做孕期体操
  
  孕期体操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体重,还有利于顺利分娩。
  体操锻炼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分娩时肌肉放松,减少产道的阻力,使胎儿能较快地通过产道。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坚持实施孕妇体操者,正常阴道产率显著高于没有做体操的产妇,产程也较后者短。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可行的孕妇体操。
  
  双腿抬高运动
  做法:
  平躺仰卧,双腿垂直抬高。
  足部抵住墙壁,维持约3~5分钟。
  


  
  骨盆摇摆运动
  做法:
  平躺仰卧,双膝弯曲,双足平放于床上。
  利用足部与肩部的力量,轻轻抬高臀部与背部,如此上下反复。
  


  
  脊柱伸展运动
  做法:
  平躺仰卧,双膝弯曲。
  双手抱住膝关节下缘,头抬起让下巴尽量靠前胸。
  慢慢恢复原来姿势。
  


  
  盘腿伸张
  做法:
  盘腿而坐,双脚在脚踝处交叉。
  轻轻将膝盖往下压。
  


  
  温馨提醒:怀孕毕竟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准妈妈在练体操时要注意运动时间、运动量、热身准备,防止过度疲劳和避免宫缩。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史、此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或严重内科合并症不宜进行孕期体操。
  
  4)按时做产检
  
  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的规定,是按照胎儿发育和母体生理变化特点制定的,是围产保健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经过系统的产前检查和监测,了解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情况,从中筛查出高危因系,以便及早纠正和治疗,使影响母婴安全的因素在萌芽状态就已得到纠治,使孕妇和胎儿能顺利地度过妊娠期,完成分娩。
  整个妊娠的产前检查一般要求是8~13次。在确定为早孕后,应于12周内建立孕期保健卡,16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在怀孕16~28周后每月检查一次,孕28~36周后每两周检查一次,36周以后每周检查一次;如有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医师约定复诊的日期去检查。
  定期检查能连续观察各个阶段胎儿发育和孕妇身体变化的情况,例如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孕妇营养是否良好等;也可及时发现孕妇常见的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贫血等疾病,以便及时得到治疗,防止疾病向严重阶段发展而影响母婴健康,更甚者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在妊娠期间,胎位也可发生变化,如果及时发现,就能适时纠正。如果不定期做检查或检查过晚,即使发现不正常的情况,也会因为延误而难以纠正,或无法纠正。因此,定期做产前检查对顺利分娩是十分必要的。
  
  5)做足分娩前的准备
  
  准妈妈应该在怀孕期间通过医生或书本、网络渠道了解相关知识,医生建议去参加医院举办的“孕妇学校”,从中获得围产保健知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预产期前2周,孕妇每天可能会感到有几次不规则的子宫收缩,经过卧床休息,宫缩就会很快消失。这段时间,孕妇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分娩准备充足的体力。临产前,孕妇要保持心情的稳定,一旦宫缩开始,应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医生和助产士的帮助下安全、顺利地分娩。
  
  编辑/刘雄英
其他文献
提起分娩,准妈们脑里浮起来的字眼首先是“痛”。这种痛有多痛?怎样痛?得持续多长时间?这些问题是准妈们最迫切想知道的。今天就陪您到产房走一遭,提前体验分娩过程,助您临场真枪实战时有经验可借鉴。    临产先兆    预兆:宫缩 见红 阵痛  孕晚期你常常感到肚皮发紧,或者感到宝宝向盆腔内下降,这是由于宫缩将宝宝向产道方向推进引起的。宝宝的头逐渐下降,胎膜和子宫壁分离,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这就是俗称
期刊
指导医生/田丰莲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主任    生完宝宝后,你是不是总有腰酸下坠感?是不是老感觉阴道内有球样大小的东西脱出来?是不是一用力,就憋不住尿?是不是走得多了就觉得不舒服,大便也困难?当心了!如果你具备以上症状,那便是患了子宫脱垂。    名词解释    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以上。(坐骨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可分为坐骨体及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构成髋臼的后下部和小
期刊
链接:  北京海淀区某小学学前班多名五六岁女孩告诉家长体育老师“喜欢”她,经常在她们身上乱摸,家长十分震惊,带女孩们做妇科检查,诊断为“阴道炎”,几位妈妈气得差点昏过去:“孩子这么小,还什么都不懂呢……”家长联名报案,要求严惩罪犯。  ——《北京晚报》  2007年12月广州市的朱女士给女儿蓝蓝(化名)洗澡时发现两岁多的女儿外阴红肿,认为女儿在幼儿园遭到了男同学的“性骚扰”,以女儿的名义,将越秀区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爱晴柔 王珺 刘雄英    怕什么,上帝也是单亲  王 珺    姚伟的妻子去年因癌症去世,原本和美的家庭剩下自己与9岁的女儿。与离婚不同,配偶去世导致的单亲带来更多的是面对死亡的痛苦和无助。  女儿两岁时,姚伟妻子查出患有癌症,在长达7年的治疗期里,他承认自己曾接近崩溃。为了降低死亡带给孩子的阴影,夫妻俩决定不回避死亡,用动物界的生死慢慢向稚嫩的女儿渗透生老病死的概念。 
期刊
2006年9月,因为陆女士接收到的一个匿名信息,牵扯出上海脐带血库涉嫌污染事件。多家媒体介入调查,历时一年多,真相仍没有水落石出,当事人得到的只是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一纸难以令人信服的调查结论。这究竟是不是一场以科学探索为名,行商业渔利之实的骗局?    事件还原      2006年9月5日晚,陆女士意外接到一条手机短信,发信者匿名,内容为:您宝宝的脐带血检验结果是厌氧菌(+)性,保存是毫无价值的
期刊
人类脑部的发育是从胎儿时期开始。一直到6岁以后才逐渐趋于完成。如果在这个阶段长期接触某些含有神经毒性的食品。将可能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相对于以前物质匮乏的日子而言,如今我们已不需为宝宝的食物供应而发愁;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婴儿食品,妈咪们也为如何选择感到疑惑。近年来许多食品污染问题的曝光,更让妈咪们十分担心。  人类脑部的发育是从胎儿时期开始,一直到6岁以后才逐渐趋于完成。
期刊
1990年5月10日,卫生部决定将每年的5月20日作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经过近二十年的宣传,妈妈们现在都很清楚母乳喂养的好处,都坚持给自己的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可妈妈们是否知道:母乳的质量优劣,跟妈妈的日常的情绪、行为、饮食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母乳质量不好,营养就会不足,就满足不了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如果母乳不够健康,还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那么优质健康的母乳到底是怎么来?    吃出来    指
期刊
刘俊锋 华北石油总医院儿科 主治医师  指导医生/刘俊锋    脐带——一头连着妈妈,一头连着宝宝,妈妈通过它将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宝宝。它是宝宝的营养带。也是宝宝的生命带。  脐带的重要性勿庸置疑,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做好新生儿的日常观察和清洁护理。    日常观察    新生儿脐带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3~7天脱落,脱落的时间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稍有差别。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期刊
指导医生/叶艳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防营养科主治医生  妈咪们可能很少质疑自己平时给宝宝补充营养的做法,认为多补充点营养总是对的,殊不知,由于常识的缺乏,许多妈妈在给孩子补充营养时存在许多误区。在这里各位妈妈可以对照下面9个误区提示来自检哦。    误区1:汤比肉有营养    很多人认为汤比肉的营养要好,如果自家宝宝不爱吃肉只爱喝汤,就用汤泡饭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可是,长期下来,喝了很多汤水的宝宝
期刊
指导医生/梁立阳 中山大字附属一院儿科副教授      妈妈出差了10多天,一回来就抱起彤彤玩,看着半月不见的宝贝,妈妈总觉得彤彤有点不对劲:彤彤似乎总喜欢斜着头朝她笑,左边的脸,好像比右边要大一些,接着妈妈摸到彤彤脖子上有一突出的硬块,这个硬块可把妈妈吓坏了。她赶紧和爸爸一起带彤彤去儿科检查,医生诊断彤彤是先天性肌肉型斜颈。    如果宝宝的头常常向同一侧倾斜,或趴睡时脸总是朝向同一个方向,又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