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方法的认同与内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方法 认同 内化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近几年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和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对教学确有巨大的指导意义。面对众多的方法,有的老师浸润之中不能自已;有的老师刻意趋同,力求形似;更有不少教师希望有一种更“权威”的方法能“被普遍认同”来规范他们的教学。这种愿望虽可理解但并不现实。
  用一种好的教学法启发引领我们的教学,无疑是很好的;但要成为被“普遍认同”的“模式”进而来“规范教学”却不可以。对于教学方法乃至模式,始创者最清楚,那是他们吸取了古今中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相对恒定的教学思路。个中价值自不待言,相对于自己而言,它接近于“能提高教学效益”这一真理,但它绝不是框架不变的东西。而任何东西,一旦定位于“权威”,它便难以进步;一旦定位于“模式”,它则几近僵死。教育中每一项成功经验的获得,至少是取决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与教师个体质素。教育环境是指实验者所处的教育背景、教育条件等,是特定的学生实际,特定的学校实验环境,教材版本、知识体系的融合;教师个体质素是指教师自身性格、审美特质等。概言之,一种优秀的方法的实验获得取决于学生群体、学校背景和教师的个人质素三个因素。即如不同出身的实验对象,其实验效果就不同;一种方法用在知识密集地区的学校的学生身上,也许有良效,而用在贫困地区学校的学生身上,也许就无效;再比如说,本身具备艺术素质的教师自会将艺术质素融入个人教学之中,使教学方法涌动一股艺术的灵性,而缺乏艺术素养的教师却只能望之兴叹。另一方面,别人成功的经验往往是局部的,受时空及对象诸因素的制约,而每个教师的教学过程却是整体的系统的,套用也可能设计出一些“新” “巧”的方法,但往往在自觉不自觉的追求单纯的“瞬时”效果时,破坏了整体的教学规律。
  于漪老师从不将自己的方法命名为某某教学法,更不形成模式,我觉得这很明智也很令人敬佩。她深谙一个道理,即教学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作为科学,要讲究规律和法则,在不违背规律和法则前提下,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求一种模式可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艺术,本来就充满灵性,是一种个体创造活动,它要求生动活泼,灵活机动,最忌呆板僵化。
  在教育改革史上,由于人们对教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教学活动往往固执于某一种方法、模式,也曾搞得十分僵化。如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就曾风靡一时,倡导者们认为它适合于一切教学情境,照搬套用,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建国初期,我国在学习苏联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也犯过类似的错误,认为一切教学都必须经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刻板的模式,抹杀了教学的复杂性,无法反映教学的本质规律。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不管是历史上出现过的,还是当前实践着的各种教学法,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也有其不足。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照搬套用。
  追星族永远不会成为明星。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靠自己对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的真正了解和把握,靠自己的文化品质、个性质素和学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辐射和渗透,也靠自己对优秀的教学法的理性认同与借鉴。因此,对再优秀的教学方法也绝不能“吃了牛肉长出牛肉”,可行的做法是,“立足现实,吸纳百川;注重个性,创造自我。”
  首先,本着拿来——消化——吸收的原则,真正潜心研究各种教改经验的时地性,寻找经验与教育环境、教师个体的内在联系,寻找真正适合自身教学的精髓,“得意而忘形”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其次,在自身基本功过硬的前提下,正确审视自身素质特长,在认同先进经验的同时内化为丰富的营养,创造出教学的主体性、个性化乃至风格化。比如说,有的教师知识有着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有着细腻准确的语言感受能力,思维敏捷而灵活,爱好文学艺术,则课堂教学上可以充分追求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教学语言突出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形成情感型教学风格。有的老师知识系统性强,有准确敏锐的判断能力,思维逻辑性强,善于概括和推理,则课堂教学可以追求科学的态度,理智的力量,利用追问,凸现课堂理性思辩的特点,形成理智型教学风格。善于导演的教师,则注重信息的多向交流,并适时利用情景教学,突出教学相长的价值和信息交流的艺术,形成导演型的教学风格。有道是“文如其人”,在这里,不妨也套用以下,“课如其人”。课堂教学风格是一个人的风度、气质、素质的外现,人有风格才有灵气,课有风格才有灵性。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模式如何迥异,最终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元点──课堂效益;回归本真──文本探究;回归落点──学生发展。只有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才会真正落实到一个“实”字上。
  当然,由对教学方法认同而内化,进而形成教学风格,教师的知识结构,品德修养,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审美情趣和教学追求等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这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各种修养,为实现教学风格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于卓琳,男,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工作27年。获得荣誉有:(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部)中国中小学 “优秀科研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市十佳青年知识分子,市教育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师德标兵,青岛二中教学专家等。青岛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中心组成员,青岛市教科所访学教师、兼职研究员;参与与主持课题五项,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50余篇,有20余篇分别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班主任》等报刊上发表.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
期刊
无论从学龄儿童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还是从学龄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角度,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都是必要的,它符合学龄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那么在学龄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   首先,要明确规范口语交际的特点。规范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和机敏。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和简散性等特点。  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诵古诗50首。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通过背诵古诗也能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而且也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是我们人可能利用课堂时间来教这50首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课外自觉、自愿、有兴趣地背诵古诗。我们是从二年级开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的,
期刊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开口又感到无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书本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因此,努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来引导呢?     一、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
期刊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已形成共识,但现实中许多做法,仍值得我们探讨。下面,就阅读的视角、角色、空间作个探讨。  一、阅读活动中的视角定位  多年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对于语文教育的弊端,清华大学附中的一
期刊
【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对《生命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即:1.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2.紧密联系相关专业课程;3.紧密联系实践教学;4.举办丰富的教学活动;5.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生命科学、教学方法、多媒体实践教学    生命科学是园艺和农学等专业生学习林果生产技术和农学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的基础学科,又是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由于该门课程出现的概念、术语较多,加之
期刊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
期刊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有文采适用于多种文体。议论文不是板着面孔说话,在讲清道理的同时又让人爱听爱看岂不更好?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血肉灵魂,那么文采则是其华丽的服饰。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议论文语言如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要在“打扮”上下些功夫。所以广泛地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所以,议论文的语言要形象生动;要幽默诙谐;要读之上口有气势。
期刊
“情绪生活”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时时发挥着一种动力的功能。从这一角度说,情绪生活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兴奋、快乐、满足,这些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厌恶、畏惧、不满,这些消极情绪则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对学习活动采取消极态度。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往往正是一些积极的健康情绪有力地推动着全班学生自
期刊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 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