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山,重温赶考初心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fdf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是一个与“红”字紧密联系的地方——每到深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同时,这里还承载着一段具有非凡意义的红色历史。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至北平,暂驻香山。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所在地,巍巍香山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艰辛与荣耀。
  艰苦奋斗的作风看得见、摸得着
  2019年9月,香山革命纪念地这个曾经开创建国伟业的革命遗址在复原修缮之后建成开放。毛泽东的办公居住地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办公居住地来青轩等革命旧址,掩映在绿树之间。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西柏坡出发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香山,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看得见、摸得着。
  讲解员介绍,进驻香山前夕,毛泽东给卫士们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他用的东西不得随意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
  毛泽东的衣服大部分是从前的,补丁叠补丁。1949年6月,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应毛泽东邀请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毛泽东觉得应穿件像样的衣服见他,以示尊重,便特意叮囑卫士李银桥找一件好衣服。可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衣服里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一件好衣服。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衣服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
  就这样,毛泽东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会见了张澜等一批民主爱国人士,在一次次会谈中商议筹备新中国成立事宜。
  距离双清别墅不远、始建于明代的来青轩,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当年的办公居住地。绿树掩映的静谧院落内,有几排灰瓦白墙的平房。中央宣传部办公居住地思亲舍中,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共住在窄小的房子里,书桌与床挨在一起。虽然条件简陋、设施简单、物资匮乏,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却是富足的。房间里,桌上、床边,不少地方都放着书籍。这里不但有“小白楼”作为中共中央图书馆,在香山专用电话局办公用房里还有一个小图书室,工作人员轮流休息时,可以随时读书学习。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双清别墅屋内入口处,悬挂着一张毛泽东读报的黑白照片:在六角红亭旁,毛泽东端坐在靠背椅上,上身微倾,一手持报,一手轻搭在膝盖上。他手中的报纸上,“南京解放”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共中央在香山继续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于当晚发起渡江战役。4月21日,大江南北的电波声中,传来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里,斑驳的胜利纪念章、光荣证、奖章,作战用的武器、军号、水壶,把人们带回那段惊心动魄、激荡人心的岁月。
  展览的第三部分“继续解放全中国”,一条长8.2米,宽2.16米的木船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据介绍,这艘船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使用的木船,是展厅内最大的一件展陈物。它征集自安徽和县西梁山,这里也是渡江战役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船桨摇出来的。而指挥作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正是当时在香山的中共中央。
  纪念馆里,还有一张“渡江战役后全国各大城市解放时间表”:
  南京:4月23日;杭州:5月3日;武汉:5月17日;西安:5月20日;南昌:5月22日;上海:5月27日……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城市,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时间,让人们看到了解放全中国之势如破竹。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指挥下,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势,进行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进军,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
  奠基,团结就是力量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最后胜利,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专题展览中,集中展出了毛泽东在香山期间起草的电报手稿202封、珍贵文物史料62件套、历史照片50余张。
  专题展中有一封电报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于1949年6月1日写给张澜的,电文写道:“今后工作重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先生及罗先生准备来平,极表欢迎。”
  在香山期间,中共中央广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接到毛泽东的电文、信件后,张澜、宋庆龄等人相继抵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将他的老朋友们待为上宾,一听说哪位老先生到了,马上出门迎接,亲自搀扶下车、上台阶。
  据不完全统计,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到达北平的民主人士在350人以上,名副其实地汇聚了全中国民主力量的代表。
  经过精心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他豪迈地指出:“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一幅幅老照片将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快速串联起来:王进喜和工人们用身体搅拌水泥;林县人民在总干渠分闸工地庆祝红旗渠第一期工程竣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便是对过往最好的纪念。
其他文献
河南省温县毗邻黄河北岸,土地平坦肥沃,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县、小麦种子基地县、四大怀药原产地和温县铁棍山药正宗产地,先后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以来,温县以建设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探索农业信息化、数字化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加速现代农
期刊
结合公路桥梁裂缝养护维修实践,分析碳纤维加固效果。根据桥梁病害调查结果,制定养护维修方案,并采用碳纤维对箱梁进行加固处理。在箱梁碳纤维加固前后,布置测点和传感器开展静载试验,分析跨中挠度和静载应变试验结果,得出碳纤维加固可明显提高桥梁承载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坚持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抓实基层党建、强化政治功能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
社会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能够凭借助人的专业价值观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困难特殊群体、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一、農村社会工作的性质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农村社会工作善于凝聚社区共识,为产生社区共同意向
实现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自动监测和实时上传;水文信息通过系统的数字化整合,在终端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期刊
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建设。在这个历程里,农民从土地的主人成功转变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成长为世界市场的积极开拓者和有力竞争者,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和伟大成就。而中国共产党主动通过每次变革农村土地政策调动起农民的劳动热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回顾党的100年土地政策发展历程,无疑会为我们在实践中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和
期刊
张宝林曾是河南省光山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高级农艺师,多次获省、市表彰,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从青丝到白发,她无怨无悔地把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事业。现如今已退休7年的她仍然奔走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出生于1959年的张宝林,18岁报考了豫南农专,21岁被分配到光山县城郊公社农技站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张宝林责任心极强,每年秧
期刊
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担公司”或“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
期刊
畜牧业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
期刊
13年,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瞬.rn13年,却书写光照千秋的诗篇.rn从1935年10月落脚陕北时,中央红军仅剩7000余人,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时,人民军队兵力已达280万,解放全中国胜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