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康口服液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8例近期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应用DNA共转染和裸鼠体内致瘤性直接选择转化细胞的方法,研究7例白血病患者(1例CML、1例T-ALL、5例AML)骨髓细胞的DNA转化活性。发现其中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DNA具有转化活性,斑点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表明,患者骨髓细胞DNA的转化活性是与其DNA中存在激活的N-ras癌基因有关。
白血病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能够使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凝集,凝集的淋巴细胞呈大的团块状,团块之间很少有散在的细胞;而正常淋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则不能使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凝集,非凝集的淋巴细胞均匀散在地平铺在板底。白血病细胞不同,产生凝集物质的含量不等,并且凝集团块的大小与检测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凝胶过滤表明,凝集物质的分子量约为120kDa。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确实能够产生一种诱导淋巴细胞凝集的活性物
期刊
异基因骨髓移植45天后,移植小鼠脾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恢复较好,但对T细胞不依赖抗原TNP-Ba的PFC反应只恢复到正常的25%左右。移植小鼠的脾细胞对Con A的增殖反应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明显低于正常。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显著受损,而对IL-2的反应能力接近正常。移植小鼠缺乏对SRBC的初次免疫应答,但二次免疫后则具有抗SRBC的PFC反应。短期和长期转移因子注射未能促进重建小鼠免疫功能
我们采用Feulgen染色,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方法,对2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4名正常人的骨髓巨核细胞(MK)进行DNA含量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ITP的MK内复制增加,MK增殖和内分裂代表了人体内MK代偿性造血的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MK数正常及不伴缺铁性贫血(IDA)者MK的DNA含量及高倍体比例均较MK增高及伴IDA者为高。MK多倍体分析是了解体内MK造血改变的灵敏指标。
18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PAIgG检测结果表明:PAIgG升高对ITP诊断的阳性率为86%,非ITP患者PAIgG阴性率为74%,PAIgG检测对于ITP确定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8%。PAIgG正常对于ITP否定诊断的阴性预测值为71%。血清Ig升高,免疫复合物(CIC)升高以及多次输血均可使PAIgG值升高。
期刊
用改良的血浆凝块法,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单用Epo可对典浆凝块法体系中的CFU-MK有轻度促进作用,而小剂量Epo ( 500IU/L )与1 / 4~1 / 2常规用量的PhA/LCM (即1.25%~2.5%的PHA -LCM)并用,其CFU-MK的产率比单用PHA-LCM时明显增高。提示Epo可能也参与了CFU-MK增殖与分化的调控。
期刊
应用美国S810血小板分析仪测定540例正常小儿血小板计数(BPC)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示BPC及MPV男女间无差异。除足月顺产<15天新生儿外,BPC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MPV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各年龄组BPC与MPV呈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