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布赖尔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1997年5月2日,年仅43岁的托尼·布莱尔(下称布莱尔)率领工党赢得选举,将英国带入“新工党”时代,他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0年后——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在英格兰北部特里姆登工党活动中心正式宣布将于6月27日辞去英国首相职务。作为英国工党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布莱尔在经济改革与建设方面的卓著成就给英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年的罕见记录
  
  尽管布莱尔执政期间不断遭到反对党的挑战与狙击以及本党内部“倒布”声音的干扰,但骄人的经济业绩却支撑着他在首相宝座上稳稳占据了10个年头。
  数据最具有说服力。过去10年,英国经济平均每年以2.8%的速度增长,超过同期法国2.2%和德国1.5%的增长率,成为工业革命以后200年来从未有过的持续增长期。伴随着高增长的是高就业。10年中,英国国内的年均失业率仅为4%左右,处于19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受此影响,英国居民人均工资保持了4%的年率增长态势。
  通货膨胀往往是追随于经济高速成长之后的可怕阴影,但这一被宏观经济理论反复求证过的经济事实在英国却失去了支撑。过去10年中,英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仅增长2%,大大低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通胀率成就了低利率。1997年至2007年,英国央行基本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分别为5.25%和6.1%,几乎为1979年至1997年期间(10.4%和11.4%)的一半。
  日益增长的收入和低利率的共同作用使得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构成了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资料显示,目前英国中等以上家庭在税后仅储蓄2.3%;的收入,比10年前减少了近七个百分点。与此相关,过去10年中英国民间投资、消费和国内需求分别保持了年均4.5%、2.75%和3.5%的增长速度。受到消费需求力量的强力拉动,本已十分活跃的英国金融、零售等服务业更显亢奋。目前,服务业产生的价值已经占到了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雇员人数已经超过了制造业。
  值得指出的是,受到低借贷利率刺激的作用,国际资本纷纷加快了向英国转移的节奏。10年前,外资公司在英国制造业的产值仅占17%,而现在该数字已达25%,而且在外资制造企业中工作的英国工人比例已从13%上升到17%。而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资料显示,2006年英国吸收外资1645亿美元,跃居全球首位,并且还是两年连续蝉联如此殊荣。
  其实,英国经济在布莱尔手中创造出近200年来未曾有过的高速增长奇迹并不仅是与本国经济发展过程纵向比较的结果,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阵营的横向比较中,英国也是在近1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上升的另类。不仅如此,与欧盟几乎所有的成员国长期饱受低增长和高失业的折磨相比,欧委会则宣称英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健康、最强壮和最成功的经济体。所有这一切无疑让布莱尔驾御国家经济的领袖才能凸现得更加鲜明。
  
  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
  
  以“改革首相”著称的布莱尔在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似乎比英国历史上任何一届首相都要走得彻底:最大程度的奉行自由主义,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降到最低。
  作为走上首相位置的见面礼,布莱尔说服工党放弃了本党章程中关于公有制的条款,而特别加进了市场和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内容。以此为基点,布莱尔宣称要把英国建成世界上最适合从事企业发展、商业最活跃的国家。于是,最近五年英国政府大面积地简化了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监管内容,并从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工商界的扶持力度。而在世界银行推出的《经商2007》的年度报告中,英国的商业环境在全球遥遥领先,居第五位。
  厘清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向让人们更能清晰地看到布莱尔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思维。布莱尔上台后,明确宣布政府只负责确定通货膨胀率的政策目标.日常利率的变更则由苏格兰银行决定。几年来,英国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杠杆在鼓励投资、抑制通胀、刺激消费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使英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全球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在布莱尔之前,英国历届政府奉行的是“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即主张有序竞争和高福利,英国由此成为了福利国家的典型。但庞杂的福利制度给英国带来了财政开支大、不利于调动失业者的积极性等诸多弊端。而针对这些问题,布莱尔毅然选择“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模式,即以私权为基础,提倡个人致富。为此,布莱尔提倡使福利国家现代化,倡导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强调个人承担责任,鼓励“自助”,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福利支持;同时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最大限度地扩大工作者与失业者之间的经济差距以鼓励人们参加工作。因此,尽管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用于福利的开支(22%)低于德国、法国、北欧国家(27%至29%),但不同的是,英国的就业状况远远优于以上国家。
  当然,全民化福利程度的削减很容易引起民众的抵触和不满,布莱尔政府为此采纳了远近各国如丹麦、瑞典和法国等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经验,并在英国大办公共服务设施。资料显示,过去八年中,英国政府每年用于教育、医疗保健和交通的开支年均分别以4%、5%和14%的速度增长。
  
  开辟国家“蓝海”
  
  以金融、零售等服务业见长的英国在制造业方面却备显赢弱。因此,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使命在布莱尔执政期间从来没有淡化过。一个可以进行比较的数据是,10年前,英国的制造业生产力仅是美国的54%,而2006年这一指标达到了68%。
  实行国家创新战略是布莱尔政府振兴制造业的最重大举措。从1997年至今,英国政府发布了五份关于国家创新战略的白皮书和一份《2004至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十年框架》。与创新战略相匹配,10年来,英国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年增长率达到了7%,即每年大约为50亿英镑。
  国家创新战略如今已经在制造业开始发力。特别是能源、生命科学、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等几大领域明显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2006年,英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870亿美元,其中具有传统优势的制药业直接从业人员达6.8万名,并创造了26万个相关就业机会;在基因、干细胞、生物信息工程等新兴研发领域,有480多家私人公司,24000名雇员。无独有偶,作为创新的另一支重要力量,英国ICT电子产业的全球市场价值高达1500亿美元,拥有7500个公司,吸纳就业人员43万人。
  特别让布莱尔可以挺直腰杆的是,由他亲自督阵并且已经引领全球的英国“创意产业” (Creatlve Industry) 如今俨然构成了国内经济中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如果用就业和产出衡量,英国的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第一大产业的金融业。而更加深刻的意义在于,创意产业的兴起意味着英国制造业朝着技术性、服务性方向的升级。
  作为全球第一个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领袖,布莱尔在当选英国首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亲自担任工作组主席。布莱尔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和拯救英国制造业的有效方法,英国政府也为此构建出了目前国际上最完整的创意产业政策。过去八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
  
  将经济融入欧盟
  
  搜索所有英国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不难发现,布莱尔是第一个试图打破英国人对欧洲大陆那种既离不开而又猜忌心态的国家首相:他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社会条款,宣布他的政府将举行关于加入欧元的全民公决,不仅要结束英国的孤立而且要担当欧洲的领导者。
  布莱尔认为,英国加入欧元区“符合国家利益”。为此他在多次演讲中向英国民众算着同一笔细账:英国60%以上的贸易额来自欧洲邻国,有300万英国人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加入欧元区将使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多增长0.25%,即30年内多增加5%到9%。布莱尔呼吁,任何疏离欧洲的做法都将在根本上背离国家的利益,并且英国加入欧元区一事拖延太久,将逐渐削弱英国在欧盟的影响力。
  然而,布莱尔加入欧元区的主张遭遇到了工党出身的财政部长布朗的强硬反对,多年以来,英国财政部一直坚持英国加入欧元区的条件须通过五项经济测试,包括经济周期的对称性;为英国长期投资创造条件;维护伦敦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灵活性;支持经济增长和开创就业,即加入欧元区不会在金融、就业、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通货膨胀等五个方面对英国产生负面影响。但一次又一次的检测都是以条件尚不成熟为由而将英国控制在欧元区范围之外。
  经济学认为,布朗的五个标准也许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即使英国政府可以努力改变自己,欧元区的经济则是英国政府不能控制的。更何况这样的标准是否可操作也大有疑问。据英国媒体调查,英国及世界主流经济学家均对英国财政部所设置的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判定标准表示怀疑。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芒德尔在内的世界顶级经济学家们指出,由于其结果太过复杂,英国财政部设计的用于判定英国是否应该采用欧元的五项的经济测试指标实际上并不可能实现。
  也许没有将英国最终带入欧元区是布莱尔首相生涯的一大遗憾,但由其营造出的强大声势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使英国加入欧元区变成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多极的世界里,欧洲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极,随着欧盟的多次东扩,欧元的流通和正在进行的欧洲宪法谈判的接近完成,一个“大欧洲”的轮廓日渐清晰。如果英国要想在未来的一体化欧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不能长期游离于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与政治机体之外。
其他文献
汽车用品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在近两三年中,基本一年一个大变样,一年一个新高度。但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很多环节的基础工作做得并不扎实,甚至在很多层面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的阶段。特别是处于下游的终端客户,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对营销链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也很少接触必要的营销培训,因而他们的营销就像无头苍蠅,懵打懵撞,“打”住了就奋起直追,成了市场的“尊者”,“打”不住就只好扼
期刊
前不久,代表美国官方的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官员莅汕考察出口贝类卫生控制情况。通过考察,他们认为汕头出口贝类卫生控制非常有效,中国出口的贝类产品是安全卫生的。  此次美国FDA考察的重点,主要针对出口贝类产品的养殖、采捕、运输、加工、检测到出口整个生产链。他们选取了汕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实验室、南澳贝类养殖区、汕头水产进出口公司冷冻厂作为考察对象。考察结果令他们非常满意,考察团认为广东
期刊
昔日微车老大长安汽车将在未来5年投入50多亿元资金,主攻自主品牌轿车,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日前表示。  徐留平进一步透露,长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产销量占公司汽车产销量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并进入了国内自主品牌轿车领域前三名。2010年长安年产销量要达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销量要达到120万辆。未来五年,长安将推出37款自主研发产品,平均每年推出7款自主研发新车。  2006年,长安集团全年销
期刊
继4月初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之后,国家又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整治,提高其准入门槛。  前不久,商务部发出《关于加强加工贸易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将环保、能耗、用工、设备水平等指标纳入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及生产能力核查范围。  根据《通知》,三类情况下的企业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企业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三类情况
期刊
此次娃哈哈和达能的纠纷,颇具戏剧性,几乎所有该有的元素都有了:商业争端的诡谲,合资阴谋的陷阱,依法行事的理性,民族品牌的感情,以及家族企业的继承,国家经济的安全……  让我们看看当事各方的有关信息:  一向低调的宗庆后高调亮相,通过多种媒体疾言厉色地指责达能居心叵测,当初的合资协议是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现在再不亡羊补牢进行补救,将会有罪于企业和国家”!呼吁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品牌的高度上
期刊
5月8日,日本软银集团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将成为软银集团董事会成员。  软银集团于1981年由孙正义创立,并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主要致力于IT产业的投资,其在全球投资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并在300多家IT公司拥有股份,孙正义本人也因此被称为“互联网投资皇帝”。据悉,马云此次将受邀成为软银集团的第10位董事,参与软银的重大事件决策。  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金建杭表示
期刊
THC问题由来已久    征收THC始于1997年,由部分班轮公司在华南地区收取。2001年,远东班轮公会、泛太平洋运价协议组织,非正式运价协议组织,西行太平洋运价稳定协议组织,亚洲/澳洲运价讨论协议组织,亚洲区内讨论协议组织等六家船运组织联合发布了“在中国征收集装箱码头作业费的协议”,约定2002年1月15日起按标准在中国统一征收THC。  该协议激起了中国各省国际贸易货主组织以及各地货主的强烈
期刊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对于中药企业来说,以“药品”这一名正言顺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一直都是诸多中国中药企业的目标。而江苏康缘药业的主打产品“桂枝茯苓胶囊”,目前已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式启动二期临床试验项目,虽然这一举措为中药“正身”带来了希望,但资金问题依然是阻碍中药企业完成认证的最大障碍。因为FDA的认证共要进行三期临床,药品申报FDA必须通过审查、论证,最长需耗时8至12年,通常
期刊
本刊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于2007年4月18日发布,将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11日海关总署令第2l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个人携带和邮寄印刷品及音像制品进出境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办法》是为了规范海关对进出境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的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期刊
5月26日,刚从香港满载而归的湖北经贸代表团转赴广东省招商,在广州举行首次鄂粤投资说明会,这是湖北在广东省举行的首次大型经贸洽谈活动。  湖北省经贸代表团由省长罗清泉亲任团长,该省发改委、信息产业厅、旅游局、农业厅等省直机关和各市州区均组分团参加投资说明会。据悉,湖北省把广东当作与香港同等重要的招商目的地,体现了湖北承接国际产业向中国、沿海产业向内地的“两个转移”的信心和决心。记者从鄂粤投资说明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