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根植于广阔天地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76年在下乡插队点山西省广灵县西加斗村入党的。那年我17岁,已经是插队两年的老知青了。也就是说,我的初心根植于广阔天地,到今天党龄已整整43年。
  我祖籍灵丘,幼随姥姥居住在怀仁,后跟随父母在晋东北的小县城广灵生活,高中毕业插队到本县加斗公社西加斗大队。插队的时候年龄不够,是哭着闹着才被特批的。那个年代最时髦的口号之一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应届高中生或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的,农村户口的回乡,城镇户口的插队。插队或回乡两年,就可以报名参加招工、入伍或保送上大学当工农兵学员,所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当年的我们来讲,意味着必须先插队然后才可能有工作。
  1974年3月4日,一辆大卡车将戴着红花、扛着铁锹的我们送到西加斗村。15岁的我第一次离家,那15华里的沙土路坑坑洼洼,觉得好长好长啊!西加斗是广灵县加斗公社所在地,是个大村,自然条件较好,当时有560多户、2600多口人,18个生产队。我们40多个知识青年一组一组被分配到生产小队,我和刘海平分到了五队。知青们开始分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在一座被叫做“文革”院的大院集体吃饭,吃的多是小米稠粥、高粱糕、玉米面窝窝头,白面很少、肉很少。后来在村边盖起一排知青宿舍,大家才住到一块儿,伙食也改善了一些。
  下乡插队,都说参加劳动很苦,可能自己懵懂,也可能是小县城和乡村生活差距不大的原因,当时竟没觉着苦。两年间各种农活我大致都干过,春天平田整地撒粪播种,夏天间苗锄田浇地打井,秋天割玉米收谷子,冬天打坝束河,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虽然年纪小,力气小,但特别要强,扑下身子地干。有一次老队长周又省派活,照顾我去看菜园子,我还懊恼了好一阵,觉得自己不需要照顾啊!当时我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看书看报,知青点有个小图书室,两个书架,上百册图书,有《毛主席诗词》 《海霞》 《艳阳天》 《欧阳海之歌》 《西沙之战》 等,还有鲁迅的一些作品,有什么就翻看什么。有时晚上参加政治夜校学习,往往讲课的在上面讲,累了一天的社员们抽着旱烟坐在木头轱辘上打盹。记得我还给大家讲过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其实自己也还没完全搞懂。春去秋来,摸爬滚打,我由一个体弱多病、娇生惯养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身体健康、阳光向上的青年。社员们都夸我肯吃苦,爱学习,是个好闺女。大队党支部书记裴友多次表扬我,县委领导来西加斗知青点调研座谈,由我作重点发言。1975年我担任了西加斗大队团支部副书记,还出席了全县知识青年先进分子大会,表决心要“扎根农村一辈子”。现在回想,当时的那个决心是真实的,因为我已经和这里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感情。至于“扎根”后的路怎么走还很懵懂,只是单纯地想:党的号召就是我的方向。
  1975年秋,组织决定要在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根据各方面表现,我和另外3位插友被大队党支部确定为发展对象,填写了入党志愿书。支部书记裴友、组织委员赵应顺作为我的入党介绍人,和我谈话,给我极大的鼓励鞭策。但好事多磨,加斗公社党委因为我年纪不够,没有批下来,我为此还哭了一鼻子。第二年春天,也就是我插队两周年、年满17周岁时,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赵应顺正式通知我被“纳新”了,公社批准我入党了。我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觉得天好蓝好蓝,心快要飞翔。那个时候入党没有预备期,没有入党宣誓的仪式,但“我是党员”这个神圣的概念已经植入心田,生根发芽,为我走好人生之路的每一步注入强大的动力。就在这年春天,我还被评为雁北地区优秀妇女干部。
  我的同期插友40多人,从1975年先后被招工,一批去了恒山电厂,一批去了县肉联厂,一批去了县化肥厂,陆陆续续离开西加斗村,到最后只剩我自己了。所以,今天当我站在梁家河习总书记插队住过的窑洞前,站在延川县文安驿镇那面知青名单墙前,内心深处产生强烈共鸣。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滄桑的历史濡湿了我的双眼。但是现在如果问我当知青的感受,我仍会回答:广阔天地的确大有作为;年轻人到农村去接地气、受教育,的确是锻炼培养干部的很好的途径。1976年入党之后不久,我被县委组织部选为“补贴制干部”,离开西加斗村,跟随县委书记梁建魏、百疃党总支书记吕日周在百疃南庄村下乡蹲点。同年秋,又被选派到《雁北报》 学习。1977年冬我幸运地搭上了恢复高考的“时代专列”,走进大学,走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入党43年了,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路走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前行,经时代风雨,历春华秋实。现在回味,当年入党,在我的心目中,是要求进步的标尺,是辛勤劳动的嘉奖,当然更是神圣单纯的青春追求。“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我们那一代人,恐怕当时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大致无二。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无上荣光,这种淳朴的感情给了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原发动力。尽管根植于广阔天地的这份初心,只是源于对党的热爱,但还缺乏理论的武装和理性的思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我注意学习“补课”,对中国共产党创建背景、纲领宗旨、历史进程,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深了解,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认识和立场观点问题,初心矢志不渝,信念更加坚定。特别是从事党史工作以后,力求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遇到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扪心自问,自己虽是老党员,但党性锻炼永无止境。我体会:做一名合格党员,首先须有理论武装,这是信念基础,是“定海神针”,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会让你时刻保持清醒,知道应该坚守些什么;其次须有家国情怀,要铭记党的宗旨,学习伟人风范和英雄榜样,以高洁的修养开阔胸襟,以不俗的品格完成使命;第三须有求实作风,共产党最讲“认真”,在任何岗位做任何工作都不可懈怠敷衍,搞历史研究尤其应该对历史负责,这既彰显史学工作者的操守,更折射共产党员的党性。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拂去岁月的尘埃,再现历史的瞬间。70年前,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和国的诞生,华北大学三部的文艺工作者们于1949年9月29日和10月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全国政协委员献上了一场《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炽热激情。这部作品集政治性、艺术性、民族性于一体,开启了中国民族音乐大型歌舞史上崭新的一页。  参加节目创作、演出的有近200人,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界的精英,
期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冲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跑道上,回望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的70载时光,感慨新中国70年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万般思绪汇聚一处——不负众望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拼搏勇气和不懈奋斗精神,自觉担当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神圣使命,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时代性地夺取了新中国天高地阔、物阜民丰、预期可期的阶段性发展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
期刊
亲爱的俭弟 :  我在“八一”前夕晚上开会回来,回到我的家内,看到您给我来的信放在桌子上,您想,我当时是多么的高兴啊!  我急忙把信拆開,看到母亲大人因病逝世,您想,我心中是多么的难过呀!回想十三年前的分别,我为了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事业,奔赴民族解放的疆场。这一分别,竟然成为永别了。在这十三年漫长的战争岁月内,不知多少人被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匪帮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是(使) 我母子不能相
期刊
亲爱的父亲、母亲:  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兒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点终不能安心。  最近有友人从西安来此,听说父亲和母亲对儿之走很觉伤心,祖母恐怕更难过?儿听了,心中也万分凄惨……然而儿不愿作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同时又被情感支配着,这极痛苦大人是不会了解的。谁料前年又遭受圣域这样的侮辱②。为了不愿使大人难过,为了孩子的
期刊
1964——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在共和国历史写下艰苦创业的光辉篇章,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出台实施55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回顾总结和研究三线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经验,助
期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
期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无数山西革命烈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献出宝贵生命,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烈士家书是体现烈士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重要载体,熠熠生辉,可歌可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为配合全省“不忘
期刊
亲爱的母亲:  我在全国妇联开会之际,忽然接到你老人家的来信和像〔相〕片,使我说不出的高兴。但亲爱的妈妈,当我看完了你的信和像〔相〕片,使我不禁的又落下泪来。  媽妈!我不是无情人,我对更夫同志始终没有忘记过。只因我的身体近年来多病,自顾不暇,故没有给你老人家写信去,请加原谅。  我和更夫同志是革命过程中的战友,也是患难中的好夫妻。他牺牲以后我不但没有消极态度对工作,相反的使我更坚强了,我步着他的
期刊
利用在北京培训的机会,我们采访了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解放军作战指挥学专家贾启玉将军。他一生戎马,身经百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很大贡献。对其亲身经历的采访,既填补了山西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料空白,丰富了进一步做好党史研究和宣传的第一手素材;又体现了党史工作者“抢救活资料”迫在眉睫,重任在肩!  贾启玉,1929年12月生,山西省曲沃县下陈村人。1945年9月
期刊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的98岁生日到来之际,7月1日,由骆惠宁主持,山西省委常委集体来到长治市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举行“践行初心和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太行精神的重要指示,缅怀革命先辈,再次进行入党宣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宣示矢志不忘初心、勇担光荣使命的坚定信念。  凤凰山下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记载着我们党领导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抗战史。骆惠宁和省委常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