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最后一个人的机会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Z独自到深圳找工作。这时一个优秀的公司招聘,发展前景和薪水待遇都很好,当然应聘的人非常多。经过层层筛选,Z闯进了前10名。公司只从10个人中选聘一个人。
  最后的面试在一个大会议室进行。大家一字排开,对面的主席台上分别坐着公司的几位高管。坐在主席台中间的一位女士用平缓的语气公布面试规则:整个面试时间一个小时,给每个人的时间只有5分钟,面试的先后顺序由抢号决定。
  公布完面试规则,应聘者纷纷争先恐后朝门外拥去,都想抢一个靠前的序号。只有Z不慌不忙,等其他人都冲出门外才走出去,当然就排在“10”号。面试开始后,应聘者才发现,面试官提的问题都非常深奥和专业,短短5分钟内考虑好一个成熟的答案极其困难。排在前面的应聘者仓促作答,一个个沮丧地走下了面试台。轮到Z了,面对同样难度的问题,他并不急于抢答,而是细细思量后再陈述。奇怪的是,5分钟过去了,面试官并没有打断Z的意思,而是让他继续表述。Z的答辩时间整整用了15分钟,超过规定时间10分钟。
  竞聘结果当场公布了,Z的面试成绩最高。现场一片喧哗。这时,坐在主席台中间的女士说:“我知道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你们只记得盲目争抢一个排在前面的序号,却没有用心听之前我公布的面试规则。我说面试时间有一个小时,而每个人有5分钟。那么当第9个应聘人面试完,距一个小时还有15分钟。也就是说,我给最后一个应聘者留下了更大的机会。我之所以把机会留给落在最后的那个人,除了考验他的智慧和细心外,也是考验他的人品。一个好的公司,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当你们为了争夺一个序号而拥挤推搡的时候,只有他默默走在队伍的最后。”
  那位女士正是公司的总裁。如今Z已经成了这个公司的中流砥柱,是总裁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摘编自MBA智库公共微信号
其他文献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去五棵松摄影器材城溜达一圈儿。上次去已经是五年前了。  上学的时候,我经常蹭一个家具城的免费班车去买胶卷。与摄影师绞尽脑汁给自己的照片起题目不同,这个北京最著名的摄影器材交易市场无名无姓,地名成了它的代号。其实,要依了旁边家具城的名字——集美,似乎显得更为理所当然。  器材城有个颇为宏大的官方介绍:“西邻风景名胜香山、颐和园,东邻科技园区中关村……与集美家具城、汽配城、爱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