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篇看卡夫卡作品的风格与内蕴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夫卡的作品具有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他的作品开篇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卡夫卡对抒情、概括似乎没有什么兴趣,但对陈述性话语有着极强的爱好。这一点从他作品冷峻陈述的开篇就可以感受到。笔者通过分析作品的开篇,探究卡夫卡作品的风格以及由开篇延伸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卡夫卡;小说创作;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4-0060-02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别开生面的创作手法,令20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他的文笔客观冷峻,想象奇诡,作品充满了荒诞性与多义性。其作品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着深刻的见解与分析。卡夫卡的作品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不喜用修饰的语言,对抒情、概括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对陈述性话语有着极强的爱好。卡夫卡的这一风格从他别具特色的作品开端即可感知。
  一、当下的状态与符号化的人物
  与很多作家不同,卡夫卡的开篇不擅长抒情修饰,也不擅长交代背景。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时空、人物、原因的兴趣。我们在他的作品开头中,看不到类似《双城记》中眼花缭乱、宏伟壮丽的修饰,看不到像《百年孤独》的开篇中表现出来的对时间深沉的思考,也看不到像《包法利夫人》开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卡夫卡作品的开篇永远很简单,他总是没有感情地、以冷静的旁观者的态度陈述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表现这些人物的痛苦与无奈。在他笔下,客观冷峻的陈述是他一贯的表达方式。
  卡夫卡作品唯一的时间其实就是当下。这一点在卡夫卡式的开篇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卡夫卡的开篇一般不提及时间,而是“非常突兀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沉闷压抑的情景”①:“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地洞》);“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我陷入极大的窘境:我必须立刻启程到十里之外的一个村子看望一位重病人,但狂风大雪阻塞了我和他之间的茫茫原野”(《乡村医生》);“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②(《煤桶骑士》)。在这类小说开篇,你没法从作者笔下找出原因,卡夫卡也无意引导作者去关注它。事件被定格在当下,过往被全盘掩盖了。卡夫卡的小说有时会说到未来,但是不同于其他作品,未来并不意味着希望或者失望的到来,事件的转折与解决,未来的时间仅仅意味着死亡或者最初状态的不断重复与毫无变更。在《法的门前》里,一个农村的男人想要进入到法律的门里,但是看守员却始终阻住他进入。于是,他一面不断地拿金钱物质去讨好这个看守员,一面又把一生的时间都放在等候大门敞开的那一刻。他面对的一天一天不过是第一天看守员不让他进入的延续。我们看到,在卡夫卡笔下,时间变得抽象、模糊,它不成为一个具体的时间,它展现的只是当下的一种状态。但这种当下却是超越任何一个具体时代的。
  卡夫卡笔下的这种时间概念对于他的整个作品具有某种深意。在卡夫卡小说的开头中,你会常常看到,在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险恶环境里,《城堡》与《乡村医生》中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个小人物突然出现了,而这一切事物却不被追溯任何原因,这就使得这种被描述的境况令人感到无端的突然性。然而正是这种开头使我们意识卡夫卡作品表现出来的一种突如其来的命运。卡夫卡笔下的这种命运观与古希腊的神话、悲剧表现出的命运观不同。古希腊作家认为,命运往往带有宿命论的观点,他们眼里的命运是必然的,有因果联系的。俄狄浦斯的命运不是空穴来风,是由于其父辈一代的纠葛所带给他的诅咒,而他自己犯下的乱伦的错误也将给他儿子们的命运带上诅咒。而命运观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里销声匿迹了。在他们观点里,是社会问题、性格导致人的悲剧而不是命运。而且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认为,事情的起源是有前因后果的,因而他们热衷于追溯过去,考察现在,展望未来,他们研究社会、批判社会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这种对逻辑的严密追求,对未来的自信使得这类作家的长篇小说常常表现出一种史诗般宏大壮丽的风格。然而卡夫卡相信命运,但并不承认宿命论,他相信命运对人的作用是一种毫无因果关系的突袭,他相信命运的偶然性。因而在卡夫卡那里,命运观便呈现出一种生命的荒诞性。在毫无原因、毫无线索可寻的状态下,人被置于一个无法选择的境地。人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诅咒,人生活在世上,就是一出悲剧。
  另一方面,卡夫卡作品一开篇就喜欢呈现人物,而且这些人物都是符号化的。他笔下的小人物,从乡村医生、土地测量员到公司职员突然从作品中出现。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不存在性格发展,也不存在立体的、多侧面的性格展示,人物性格从一而终”,③几乎所有的员的性格在每部作品中都是一致的,《城堡》里的K和《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在个性上就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些土地测量员、公司职员的身份对于他们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因而,卡夫卡并不试图给这些人物一个名字,他要么直接用字母表示,要么就用“我”的叙述角度去展现。卡夫卡笔下的人物没有个性,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孤独与执着。《变形记》中的格里高总是试图让家人认可他的存在;《地洞》中那只老鼠不断地想要保证自己财产的安全;《城堡》中K从不放弃任何进入城堡的机会。这种符号化的人物往往能代表整个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与状态,它已经不是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同时,卡夫卡通过这种符号化的处理使人们摆脱了对人物、外部环境、故事情节的过分关注,而把焦点视线转移到作家试图要揭露的本质状态上来,使人们从对外部的真实感知转移到对内心真实的感受上。因而,卡夫卡在充分展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直接揭露社会本质方面有着惊人的力量。
  二、封闭的、令人倍感压抑的开篇
  卡夫卡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压抑、封闭甚至绝望感。这种感觉其实在开篇就已经呈现出来,并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地增强。在作品的开篇,卡夫卡常常使他的主人公处于一种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的绝望境地。在《变形记》中,格里高一起床就变成了甲虫,可他对此毫无办法;《城堡》中的K在茫茫大雪中看着城堡,只有一座通往城堡的路却没有可以退缩的路;《在法的门前》中的农村男人只能选择等待看守人放他进入,而他也不可能再回去。然而,正是卡夫卡这种这能前进的开头展现出人生的一种状态:人生不可能有重复的可能性,因而人生也就没有后退的地步。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你只能不断地在你的当下做出选择,除此之外你毫无办法。   卡夫卡作品的封闭性表现在作品开篇,作者为主人公划定了一个狭小的圈子,并且试图让他们围绕这个圈子内某个特定的目的展开不断的斗争,他们无法逃离这个圈子,也不愿放弃这个目标。当然,这也是造成卡夫卡作品压抑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卡夫卡展现了如此一个封闭的环境,其实也是现代人生存环境的一个巨大隐喻。人无缘无故地身处在这种环境里,尽管人时常感到痛苦、绝望,但除非死亡,否则你永远无法摆脱这个环境,摆脱不了你身上的命运。命运无往不在。
  在这个封闭的圈子里,人们感到极度的孤独与无助。《判决》里的“我”与父亲存在着极大的代沟,他对我充满怀疑,毫无信任,“我”最终选择从桥上一跃而下;《乡村医生》中的“我”试图为病人看病,却被他人侵占了所有的财产,还被人抛弃在大风大雪中,“我”只能不断地向前,无法归家。这种孤独感表明,在这个令人封闭的圈子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如此强力,难以抗拒。人身处其间,常常感到惶惶不安。这种孤独感还认定你在人生之路上几乎从来都是一个人独行,人只能认识他人的一面,因而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理解。
  同时,在这个封闭的圈子里,人们都执着地从事一件事,却发现到头来毫无意义也没有结果。《城堡》中的K就是这样不断地想要进入城堡却根本没有结果;《在法的门前》,农村男人直到死也没能进入那个门,而看守员却对他说,“此门只为你一个人开,现在(你要死了)我(也)要关门走人了”。这又体现出卡夫卡对命运的另一重思考,即人生的虚无。你在人生之路上曾经执着过的东西,如今你回头看时,不过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每一天,不断地活在幻想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毫无真实可言的社会,不断地发现我们永远也到达不了一个终点。人生几乎毫无出路。尽管你表现出无限的勇气、毅力与耐心,成功也未必能给你敞开大门。现实是残酷的。
  可以看出,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绝望的味道。但是卡夫卡作品中的绝望也还有另一个原因。“卡夫卡的全部意义在于问题的提出而不在于答案的获得。他最可贵的一点就在于用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④的确,卡夫卡的作品总是能很清楚地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正是他不断描述的社会,如同他所指示的一样荒诞。于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感到一种觉醒。但是卡夫卡的作品常常只负责揭露,不负责指明方向,于是我们不安地感到,我们正是无奈地清醒着,可怕的清醒着却毫无出路。
  通过分析作品的开篇,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通过展现当下的状态来思考突如其来的命运对现代人的压迫,通过展现重复的状态来表现人生毫无变更、没有结果的悲剧。另外,卡夫卡还通过封闭的空间来展现人无法逃避的命运悲剧,人孤独疏离的状态,从而使他作品的压抑、悲剧气氛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展现。我们通过卡夫卡作品的开篇可以看到卡夫卡作品的风格以及他对现代人生命的思考。
  [注 释]
  ①胡志明:《卡夫卡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②叶廷芳:《卡夫卡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吴金涛:《虚构与真实:从寓言模式看卡夫卡的小说美学》,《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④ 刘岩:《卡夫卡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第1期。
其他文献
预铺反粘法,即卷材施工时将粘结面铺在上面,然后将主体结构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卷材粘结面上,待混凝土凝固后,卷材面层特制胶层和浇筑混凝土浆体形成永久结合体。可解决传统防水卷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2001年6月12-13日,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及中国德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德关系与多边化趋势”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德国歌德学院北
随着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迅速发展,大体积砼施工普遍应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庞大,一次性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条件复杂,因而极易产生各种裂缝,轻则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重则严重影响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从很早的时候起,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把眼光投向外部世界.在我国的史学经典《二十四史》中可以看到,历朝历代修史,几乎都要用相当多的篇幅,记载对周围各国的认知,这就是脍炙
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筑玻璃幕墙的概念及应用,然后对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要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建筑玻璃幕墙具有节能、美观和易于维护的特点,非常符合当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