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管控与沟通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ln_x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2008年,多事之秋。
  我以为,任何一个对中国商业社会稍有关注的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印象:危机,此起彼伏,而且,一波比一波来得猛烈。
  这或许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或者说Web2.0,是有关系的。企业的PR部门面临一个苦涩的现实:光和媒体打交道还不够,有太多的信息,是从自己根本无法管控的UGC(用户产生内容)领域出现的,比如说BBS,比如说Blog。
  商业组织的危机处理大部分不及格。一方面,和长久以来“媒体是可以控制”的观念有关,一方面,淡漠于危机的发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企业聘请了一个有经验的公关公司处理危机,但它却在危机出现之前,毫无意识。
  最近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充分反映了“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缺失而导致的滑天下之大稽。一家技术公司(姑且称为甲),派出一支小分队,成立一家小公司。以另外一家技术公司(姑且称为乙)出品的一款极为流行的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为基础做了一个“外挂”。当媒体根据BBS上产生的流言(请注意,消息源真的来自UGC领域)询问这家公司:嘿,那款“外挂”是你们做的吗?甲公司副总裁(也是这家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从来没干过那个。然而,第二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甲公司公开发表声明,承认这款“外挂”是自己所为。
  舆论,不大哗,才怪!
  甲公司派出一支小分队“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大搞这款秘密武器,从商业角度说,也没什么。但要命的是,它似乎从来不曾正视过现实:乙公司发飙怎么办?事实上,在此事发生之前几个星期,乙公司就发现了一些端倪:对离开公司的十余名员工进行劳动仲裁,要求他们遵守竞业条款,否则就要支付巨额赔偿。而这十余名员工,恰恰大多都是奔甲公司而去的!
  著名的墨菲定律说:“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危机,绝对不应该是“它不会发生”这种侥幸心理,而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议题管理”,准备一些“危机预案”,至少,不会犯口径不一致这种小儿科式的错误。
  议题管理是危机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议题管理做得好的公司,很多时候可以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它可以帮助组织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做出最优反应,道理很简单,所有的可能都在事先预演过。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到了危机爆发的时候,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就已经过时了,因为危机出现后,已经很难管理了。管理通常指的是一个封闭的圈子,比如组织内部的上下级管理。但现今社会,由于话语权不断蔓延,导致就舆论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而管理,通常意义上,对于一个开放的疆域,并无太大的作用。因为,你绝对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嘿,闭上你的嘴!
  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是危机传播(crisis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真的不怎么样,但却是一贯的译法)。这个新名词的核心在于“沟通”,也就是要求组织能够和公众做“平等双向的沟通”来应对危机。沟通的目的不在于管控,而在于舆论的引导。
  但问题就在于“公众”。危机一旦爆发,会有各色人等关注这个事件,从看客到核心利益群体,一般被称为“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包括局外民众、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投资人、政府等一系列利益相关人,他们所需要沟通的东西不尽相同,程度也各有差异。与每一种利益相关人使用相同的手法进行深度沟通,那是绝对不经济的做法。
  在这里,我想还是要务实些:全面实施沟通策略(通常这是教科书鼓吹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圈内的公开秘密是,组织可以利用自己的广告投放筹码完成一些公关上的要求。从商业角度而言,这种做法非常实惠。但是,重要的事情在这里:封杀负面报道之余,又有何内容上的建树呢?
  有一家做衬衫起家的所谓“轻公司”,在狂飙突进了将近一年后,前一段时间爆出资金链断裂的传言。对此,这家公司的公关动作是:在媒体上充分表现其总裁是如何与众不同和坚持己见。性格上张扬没什么,但在此时传递这样的信息是有问题的,而且是在一些面向普通大众的媒体上,这些媒体的读者并非专业人群。卖衬衫和性格张扬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你又不是卖什么设计独特的衬衫,恰恰相反,卖的是制式衬衫。做这样的公关动作,不晓得对危机处理有何益处。
  在舉国震动的牛奶风波里,那家来自内蒙古的企业在危机稍过之后的动作是:一封创始人的万言书,呼吁拯救民族品牌。但就我个人看来,这位创始人应该以个人身份承担责任,而不是大呼拯救民族品牌,如果他真的认为,这个品牌比他的生命还重要的话。因为,在这场危机中,利益相关人,也就是普罗大众,希望看到的是负责,而不是其他。
其他文献
自从2006年与马自达“分手”走上自主道路之后,海马汽车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正如中国古话所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4月20日,上海国际车展,蛰伏已久的海马汽车突然发力:不仅展示了四大平台七大系列产品、三大动力平台四款自主发动机,而且还展示了业界领先的纯电动轿车Me和全新并联式纯电动车Mpe两台新能源概念车。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海马汽车在上海国际车展上高调发布了“蓝色引擎”战略,宣布要以动
期刊
经济下滑,预算收缩,使得低成本的电子邮件营销受到了不少企业的关注。然而,当SNS成为一种时尚,当搜索成为一个窗口,当IM成为一种习惯,人们除了用邮箱看信息、收资料,邮件还有营销价值吗?  在多渠道数据营销技术与服务提供商Epsilon看来,邮件营销还是很有生命力的。Epsilon International中国区副总裁张彤说:“邮件对用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像点击付费广告那么直接,却非常有效
期刊
亚达城在午后的阳光下静谧、安详,密歇根州大急流市的这座独立“小城”平日里没有多少人流。由贯穿市中心的大河而得名的大急流市再也找不到任何急流了,只是偶尔会见到渔夫兜售鳟鱼、鲑鱼和虹鳟。渔夫、河流、郊外的湿地、高耸的峡谷与半小时车程外的密歇根湖,将这个仅有80万人口的城市组合成一幅幅美国中西部小镇所特有的田园风光。它与美国大多数城市看起来并没有两样,但有所不同的是,这个城市的大型建筑里,你通常可以看到
期刊
4月2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发布了全新的消费业务新战略。闪烁的灯光、动感的音乐以及模特走秀使得这场发布会散发着浓郁的国际时尚气息。而在联想集团高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4年之后重掌帅印的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站在新闻发布会的舞台上时,就像是一个流行明星。然而,炫目的灯光却无法掩饰联想集团在今天竞争激烈的PC市场上面临的困境。  联想集团去年第三财季的净亏损为9700万美元。今年年初,为扭转局面,联想
期刊
“轻公司”之罪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随着“新经济”神话缔造者们在中移动以及“鼠标+水泥”路线的带动下重焕生机,以及江南春模式的创造性成功。热钱在中国的追逐目标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那些能受惠于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大趋势、能把中国传统制造业化腐朽为神奇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者。尤为得宠的是被一些舆论称之为“轻公司”的物种:它们既无在行业浸淫多年的经验,也不拥有生产线或店面等传统负担,有的
期刊
让广告富有个性    找一个拥有广泛知名度的代言人固然可以让一个品牌变得更为大众所知,但是这样也会使品牌变得大众化,丧失了个性。  不久前,阿迪达斯运动经典系列(adidas Originai)发布了新一季的广告。王晓光的个人黑白大头肖像作为其中之一与其他11个人的照片一起,被刊登在各类报刊上以及悬挂在三叶草的门店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自己,还是很不习惯。”28岁的王晓光是《外滩画报》文化版
期刊
3年多来,有一出剧目每天都在上海马戏城上演,在演艺市场空前繁荣、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创造了中国娱乐产业的一个奇迹。这就是以中国杂技为主要内容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自2005年9月27日首演以来,《时空之旅》的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亿元,仅用21个月就收回了3000万元的投入,而且创造了单一剧场、同一演出内容3年多演出1194场的全国纪录,《时空之旅》成为中国演出持续时间最长、票房最高、观众最多
期刊
在中国这个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到底什么才是CEO形象的确定性所在?    “无限风光在险峰。”回望2008年,不少风光无限的中国CEO遭遇了人生险峰。王石陷入捐款门,牛根生陷入乳业风波,朱新礼卖汇源风波,李彦宏竞价排名风波,黄光裕被拘捕事件……  这也是中国明星CEO形象集中坍塌的一年,就像1998年任正非写的一篇文章所用的题目《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在中国,要想让CEO形象之花持续绽放,太难太难
期刊
如果以一套营销策略来涵盖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2008年的车市在大起大落中收场了,除了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少数几个汽车厂家,绝大多数汽车厂家都没能完成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对于2009年,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和行业人士的预测都很保守,同比增长10%已经是非常大胆的预测了,很多人悲观地认为2009年只能增长5%——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个增长速度依然是最高的。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
期刊
4月底,C市春雨绵绵,整个城市笼罩在雨雾之中。益康购物广场市场部经理Antony在这个湿润的春季觉得身心疲惫。这天晚上,他照例巡视益康购物广场在C市的旗舰店,走在宽敞明亮的购物大厅里,看着为数不多的顾客,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分。Antony驾车离开旗舰店,将车开到江边,点燃了一支香烟。伴随着江涛拍岸的声音,他的思绪回到了几个月前。  在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大会上,姚总经理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迎接更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