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核查危机与“沙漠之狐”行动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12月17日,巴格达当地时间零时49分,天空一片漆黑,市民还在沉沉的睡梦中。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隆隆的爆炸声,一道道密集的火光掠过夜空,橙色的电光弹照亮了巴格达的上空。这就是美英联合发动的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
  
  冰冻三尺美伊积怨由来久
  
  早在1990年8月,萨达姆以科威特从科伊两国共同的油田中“偷油”,并且拒绝向伊支付赔款为由,入侵科威特,从而引发了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施了持续40天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伊拉克以惨败而告终。与此同时,联合国便开始了对伊实施制裁。1991年4月,伊拉克正式接受联合国第687号决议。
  此决议第22款规定:只有当伊拉克完成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销毁任务,联合国才考虑取消对伊的全面制裁。这个决议就像套在伊拉克头上的紧箍咒,从此围绕武器核查与反核查的军事冲突一直不断:1992年12月,美国1架F—16战斗机在伊南部禁飞区上空击落1架伊拉克战斗机;次年.美国军舰向伊设在巴格达的情报机关所在地发射了24枚巡航导弹,以报复所谓暗杀布什总统事件;1994年10月,伊拉克军队又向科威特边境集结,美国派出了航空母舰及大批战斗机和5万多名士兵,迫使伊军向后撤退;1996年9月,美国军舰和飞机向伊南部军事目标发射了44枚导弹;而1998年双方更是风波迭起,令世人瞩目。
  
  “沙漠惊雷”为“倒萨”美欲动武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速战速决,把伊拉克赶出了科威特,但并未完全解除伊的武装,更没有把萨达姆赶下台,被美国舆论界认为做了一顿“夹生饭”。从此,萨达姆便成了美国的心腹大患。美国曾尝试包括暗杀、内部暴动等策略除掉萨达姆,但都不了了之。于是军事攻击“以压促变”成了倒萨的唯一法宝。在武器核查中伊方稍不顺从,美国便以武力相威胁,以求寻找到机会除掉心腹大患。
  1997年10月,伊拉克指控联合国特委会中的美国人从事军事和政治间谍活动,并声明禁止美国人参加联合国武器核查工作。11月,伊拉克驱逐了6名美方核查专家。2个月后,伊宣布禁止由美国人领导的武器核查小组在伊开展工作。面对伊拉克的公然挑衅,美妻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代号为“沙溶惊雷”的军事行动:美军“尼米兹”号、“华盛顿”号和“独立”号航空司舰先后驶抵海湾水域待命,近40(架战机和30000多名士兵已布署停当,援兵仍源源不断地开赴海鸿地区,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也开往海湾地区炫耀武力。
  为了备战,美国还派出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国防部长科恩和常驻联合国代表理查森前往欧洲、中东、非洲等地访问,以寻求对美的支持。
  虽然战云笼罩海湾,但英美一直找不到动武的借口,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武器核查危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俄、法的态度明确,不赞成动武,要求寻找和平解决的方案。在中东,响应者更是廖廖无几。因为中东各国不会忘记,1991年海湾6国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共承担了600多亿美元的费用,科威特为此几乎耗尽了全部的海外资产。阿拉伯人由衷地哀叹:美国人到这里首先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其次才是我们的利益。
  国际社会各组织更是斡旋繁忙,形成了一股股和平的洪流。俄罗斯、法国和巴勒斯坦国总统特使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土耳其外长相继访问巴格达。俄罗斯特使更是不畏艰辛,几度出入伊拉克,为和平解决危机四处奔波。
  1998年2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临危受命,亲赴巴格达,同伊外交部长阿齐兹等官员举行五轮共10多个小时的会谈。2月22日,安南又与萨达姆举行了长达3小时的会谈。此时的萨达姆破例脱下了戎装,身穿西服,面带微笑地与安南握手寒暄,双双步入会议厅。次日,他们共同签署了和平解决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沙漠惊雷”终为一场虚惊。
  
  “哀兵”战略萨达姆虚张声势
  
  自从1991年遭受了联合国的制裁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仍然桀骜不驯。他经常向美国叫板,然而他又并非真的要挑起战火,而是要实施它的“哀兵”战略。
  7年来,伊的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仅石油收入就损失了1200多亿美元,100多万伊拉克妇女、儿童死于非命。伊拉克渴望早日取消制裁,但因美国从中作梗而变得遥遥无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同情,伊拉克采取了“拖延——对抗——让步”和“能顶就顶,顶不住就退”的策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而萨达姆更是善于把危机推向极限,总是到最后一刻令“山姆大叔”骑虎难下,他因此被西方舆论称为“边缘政策大师”。
  1998年2月,美军大兵压境,萨达姆一开始表现异常强硬,声称已组成100多万志愿人员,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将配合正规军投入战斗。数以万计的伊拉克妇女也不甘落伍,抓紧时间学习战场救护知识。此外,由萨达姆长子乌代发起组织的敢死队已开始出没在巴格达街头。
  其实这一切都是虚张声势,伊拉克当局明白,在军事上与美国对抗,无异与以卵击石。在对抗到关键时刻,萨达姆便顺应国际大家庭的意愿而采取明智之举——签定了和平协议。而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了伊拉克人民遭受的制裁之苦,安南本人也对伊拉克人民深表同情。此外,联合国已将石油出口限制从每6个月20亿美元提高到52亿美元。
  然而暂时的妥协并没有消除危机的根源。萨达姆初尝甜头后,心存侥幸,又在10月31日下了一着险棋:全面中止与核查人员的合作,并一再表示:绝不屈服于美国的武力威胁。两周之后,伊方又宣布无条件恢复与联合国的合作。这次萨拉姆拖延的时间之短、收获之小,是他始料不及的。因为克林顿在此前已撮合了巴以领导人到美国商谈并达成协议,打破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僵局。这样,美对伊动武面临的舆论压力较前几次要小得多。
  在减轻了阿拉伯人对美在中东的批评后,美国自然得理不让人,而伊拉克则宣称严阵以待,实际上又引而不发,反将美国置于一种“胜之不武,弗胜为美”的尴尬境地。若听任伊拉克叫板,美国将如何保持在中东的威望。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发出严厉的通牒:如果萨达姆再出尔反尔,将对他采取行动,而且不会发出任何警告,也无需提出任何理由。看来“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结束,下次似乎要“捉了再说。”
  
  烽烟又起新危机扑朔迷离
  
  12月17日,美国发动了历时70小时的“沙漠之狐”行动。美英共发射了约500枚导弹,大大超过了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发射的289枚的数目。伊拉克一些重要的军事和民用设施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有70多位平民死亡和多人受伤。在这次行动中,巴特勒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位联合国特委会主席被伊拉克指责为“美国军事间谍”,他在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报告说:在过去的1个月中,伊拉克没有履行11月14日作出的承诺,未能进行全面和无条件的合作,还对特委会的核查工作提出了种种新的限制。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1月15日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的报告则说:在过去1个月中的武器核查和监测工作中,伊拉克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二份报告,结论完全相反。其中玄机令人难以知晓。
  11月16日,特委会下令:为防不测,将仍在伊的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立即撤离伊拉克。17日,美英导演的一场悲剧发生了。
  更巧的是空袭的日子与美国众议院开始对克林顿的4项弹劾条款进行辩论的时间相同。尽管克林顿一再否认空袭与弹劾无关,但许多美国公众都深信不疑。动武不得人心,正如国际社会指出的,空袭只会使矛盾加剧,局势更加复杂。尤其是美英对伊动武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动武不但没有把萨达姆赶下台,反而有可能加强他的地位;动武不仅无助伊拉克问题的解决,反而为日后处理各种国际关系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虽然美国一再宣称,伊拉克若不同联合国合作,它将再遭打击;而伊拉克宣布,所有重要军事设施皆被摧毁,核查已无必要。看来,空袭已使武器核查进入了死胡同,把多年来取得的和平进展炸得粉碎,更使得海湾局势虽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然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正在不歇地奔走、呼吁……
  (责任编辑/韩春萌)
其他文献
汽车声控电脑问世    最近,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一款新型的汽车声控电脑,在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兴趣。  这种电脑可以安装在汽车原先收音机的位置上,售价1299美元。它能够识别200个声音指令,具有拨打移动电话、播放音乐、打开电子邮件、录音和记录电话等多种功能。此外,它还能为驾驶员寻找最近的加油站、饭馆、旅店或银行提供指示。  据专家们估计,这种汽车声控电脑的市场前景
期刊
张文渊 编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部分消费者(特别是男士)视上街购物为畏途。怎样免去逛商场的劳顿之苦,又能享受精挑细选、货比三家的购物之乐呢?城市越来越大、店租越来越贵、工资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开拓市场又能降低营销成本呢?  Internet电子商场就在此种种社会需求及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逐渐走人家庭的电脑,使在家中购物成为可能并成为一个大趋势。  假如你想买一只电热水器,只要拨通
期刊
1997年4月6日,法国艾菲尔铁塔第2层一个倒计时屏幕开始运作;同一天,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座特制原子钟也开始为2000年来临而倒数。正当人们热切盼望21世纪尽早到来的时候,计算机专家们则伤透了脑筋,他们正在努力寻求计算机如何进入21世纪的良策,而他们所要攻克的正是2000年问题。    减少存储空间留下的隐患    2000年问题,在英语里称作“Year2000 Problem”或者“Y2K
期刊
军事科学家们预测,在2l世纪可能发生的战争中,那些经常出现在战场上的重型坦克、大炮、轰炸机和航空母舰等重型武器将逐渐退出战场,袖珍武器将大显神威,让人刮目相看。这些即将登台亮相的袖珍武器主要有——  身手不凡的“昆虫”士兵。据有关资料透露,只有几毫米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士兵已在美国桑迪亚实验室开始小批量生产。它们的外形有些像昆虫,所以人们送它个“昆虫”士兵的绰号。别看它们身小体轻,貌不惊人,却是高新技
期刊
我是词典    有位学者在家天天就是看书,从不做家务。起初,妻子还能为丈夫作些牺牲,把家务活全揽了下来。长此下去,妻子受到冷落,心中忿忿不满:“但愿我也能变成一本书。”学者疑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那样你就会整夜地把我捧在手上了。”妻子说。  看到妻子满脸怨气,学者打趣地说道:“那可不成,要知道,我每看完一本书就要换一本新的……”  妻子一听急道:“那我就变成你身边的大词典!”  (丛炳富
期刊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条常导磁悬浮列车实验线,并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试验。1997年,它的样车“未来号”磁浮车参加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辉煌的五年成就展”。这是继德、日、美、前苏联和韩国以后第6列研制成功的磁悬浮列车,标志着我国磁悬浮列车技术正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电磁铁与感应磁场之间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而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然后再运用线性电动机的原理产生推力,使
期刊
1968年,有一支登山队攀上了阿尔卑斯山。在他们路过一条冰河时,发现冰层中躺着一具身穿法国士兵服装的尸体。阿比尼队长找来当地博物馆的专家,把这具尸体送到了马富城的医学研究所。所长史威博士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经过解冰之后,这具尸体居然轻微地抖动起来。接着,眼睛、脸部也慢慢地在蠕动,不多久竟睁开了眼睛,惊奇地看着四周,他活过来了!  面对这一生命奇迹,医生们无比激动。经过研究,立即给他做了动脉
期刊
俾格曼人是中非共和国的史前居民,是中非这片土地的开拓者。然而,经历了数千年之后,他们仍停留在原始社会,过着原始部落方式的生活。而中非的蒙贡坝是世界上最矮小的人——俾格曼原始部族的聚居地。  俾格曼人没有文字,但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至今仍过着游猎生活,居无定所,导游对我们说:“找俾格曼人的村庄还得碰运气呢!”  于是,我们一行人向丛林地走去,一位同伴突然惊叫一声,朝前一看,不知从哪儿冒出3个矮小的
期刊
王磷 编译    20世纪初。英国保存着一具有着“超强能量”的木乃伊,她曾经让许多人惨遭意外甚至莫名暴毙。一位考古学家准备把她从英国运到纽约。没想到,运载这具木乃伊的巨轮竟然半途沉没,而那具木乃伊也从此深葬海底——  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亚曼拉公主在去世之后,其遗体按照古埃及习俗被制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罗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  1890年年未,4位英国年轻人来到埃及。当地的走私贩子向他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的军事史上,有一项新的改革,那就是在陆、海、空三军中广泛招收女兵。一大批英姿飒爽的女青年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奔向了战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当然,女性参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9年,当法西斯点燃的战火在欧洲、亚洲燃烧时,美国的女青年再也坐不住了,她们纷纷要求参军,亲自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去。她们的举动使美国军方吃了一惊,慌慌忙忙将此问题提交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