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怎样复习区域地理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区域问题是目前人类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考查,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的。这提示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而区域地理内容庞杂,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熟练掌握区域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应对区域地理试题,最担心的是一幅区域地图呈现在面前时,茫然无惜,看不出这是什么区域,所以确定区域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区域位置,努力做到“心中有图”。比如要掌握世界地图,需要以下三个步骤:第一,以十三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40°N、120°W、90°E)为线索,在脑海中形成网络状经纬仪,并使其自转起来,理清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第二,在复习完大洲大洋的基础知识后,能在脑海里勾画出这十三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大国、大地形区、气候区、大江大河等,形成一个立体的经纬仪;还可以绘制最简单的世界海陆轮廓图,不求真实,但求神似,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代表不同大洲轮廓,并能正确添加这十三条线。第三,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三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212业区、农业区、交通线、城市、港口、旅游点等)。这样,在给出世界上的某一点或线时,头脑中涌现的将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能做到:说到印度,头脑中就能浮现印度的轮廓形状,而不仅仅是印度两个字;提到孟买,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在印度轮廓形状图上西海岸的一个圆点。
  再如要掌握中国地图,建议这样去做:●绘画中国政区图。最好用方格放大法,动手去画,而不是描图,同时掌握中国的“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各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相关位置。这样,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绘图技能。●說山20°N、23°26’N、30°N、40°N、50°N、80°E、90°E、100°E、110°E、120°E这十条经纬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点——山峰、城市、矿产相对位置的分布;线——山脉、河流、地理界线、交通线等;面——地形区、气候类型区、自然带、农业区和工业区等。●在经纬跨度不超过10°的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阐述这些特征的成因。或者以某局部区域为基点,向四周拓展,回想和再现相关的地理事物或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区域地理图像。●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相互问答,相互测试。学习中按上述方法反复训练,必然进入“心中有图”的境界,准确判断出区域位置也自然水到渠成。
  
  二、用整体性思维建构区域的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若干地理要素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学习时,应把所学的内容经思考后把它们结构化、体系化。比如东亚地区,先介绍位置范围,再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然后是社会经济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一个地区如此,其它十二个地区内容的编排同样如此,了解这一思路,对于我们复习、回忆是非常有利的,不会落下知识,也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同时,应理解区域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位置影响气候,气候影响了动植物、水文特征;气候、动植物和地质条件影响土壤,河流又可以塑造地形,地形可以影响气候、植被,一地的自然条件又会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区域地理复习要建构出知识体系,找出形成该区域特征的主要因素,以及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整体地、宏观地把握住一个区域。
  
  三、用高中地理的原理统领区域地理的复习
  
  从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区域地理的考查已从传统的掌握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转变为形成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为主。因此,高三阶段区域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高初中地理的结合,即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结合,用高中地理的原理、理念统领区域地理复习。例如,在东北地区专题复习时,应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初中地理基础、必修地理原理和选修案例内容的整合,突出土地、湿地、森林和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分析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的建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实现东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用综合性思维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第一,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穿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等等。第二,理清复习思路,综合整理知识。区域地理的复习,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应该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复习的内容。对于每一个具体区域的复习,可以通过五个追问:●在哪里——定位、分布;●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等;●为什么——主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有时还需要注意历史根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怎么样——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使自己对各个区域的认识能够向纵深发展,深化对区域特征和成因理解。
  此外,复习中不要局限于教材的地域分区,还要外延或重组成新的自然分区(如世界气候区、重要海域等)、经济区(如环渤海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热点地区(如世界石油产区、我国西部地区等)。例如复习时可以把世界干旱地区作为一个专题,首先将我国的西北地区、西亚和北非、中亚、澳大利亚等区域,以及选修教材中的荒漠化的防治等章节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及用高中系统地理中相关的地理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突出干旱地区的整体性特征,归纳自然地理(气候干旱、风力地貌、内流河湖、荒漠植被等)和经济发展(畜牧业、灌溉农业等)的共同特点。然后以内蒙古草原牧区、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等为案例,分析主要环境问题(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等)和区域 的可持续发展。
  
  五、用比较性思维甄别区域差异
  
  使用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差异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寻找出知识间的共性和个性。比如学习气候时,为了对气候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可以选择我国的气候为中心,与其他地区气候多次对比来达到目的。与日本气候相比,由于我国东部、日本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都形成季风气候。但日本是岛国,受海洋影响更大,因而海洋性显著——年温差较小,降水量丰富且较均匀,而我国东部则是大陆性显著。如果再与南亚相比,我国广州与印度加尔各答同在北回归线附近,但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气候的形成不仅受纬度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与北非地区比较,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非地区都位于30°N线附近,为什么北非地区沙漠广布,而长江中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呢?通过比较可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有时还受台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而北非则受副高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通过以上比较,突出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也分析了影响气候的一些因素,加强了对我国季风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再如,可用表格比较出我国四大地区的主要物产。
  


  
  六、熟悉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
  
  在阅读地图之前,要先看比例尺、图例符号,以了解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在阅读时,通常是先概略地阅读整个地区的地理事物,了解各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一般特征,以便对该地区的地理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再分要素、分范周细读。细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确定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图示地区的纬度介于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经度介于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周围有哪些邻国(或邻省),是位于内陆还是临海,濒临什么海洋等。●确定地形地势特征。图示地区有哪些地形单元,地势起伏状况怎样,各地形单元的界线是什么,海拔大约是多少等。●确定水系特征。图示地区有哪些河流,有哪些湖泊。河流的水系特征如何,主要河流流经哪些地形区或哪些国家,注入什么海域等。●确定聚落、工业中心的位置。如首都、省会位于什么位置,主要工业中心靠近什么铁路或什么河流或濒临什么海洋等。●确定物产的分布。如农作物、矿产的分布如何,这些物产分布有什么规律等。●将以上5个方面进行联系,进行总体阅读。
  另外,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还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所做题目应该是立意明确,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表述规范。并且要重视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要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题策略、应试技巧”,要反思“审题是否认真、答题是否规范、表述是否严谨、心理是否稳定”。
  总之,区域地理的复習,应重视空间分布,落实基础知识,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学会方法,掌握技巧,就能在高考时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审稿:张 兵 编校:何 新)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88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瘢痕疙瘩患者150例,其中男65例,女85例;年龄13~56岁,病程2~14年。皮损大部分分布于胸前正中,其次在头皮、面部、颈部、肩胛部,少数分布于四肢、耳垂、外阴等处;单发(98例)或多发(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1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空腹血糖<7.0mmol/L、无糖尿病病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老年癌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老年癌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40例,在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
<正> 就记忆方法来说,在科技英语与日常英语中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譬如,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积极掌握与消极掌握相结合、视觉记忆与听觉记忆相结合等等原则,当然
为芭蕾舞剧作曲的管弦乐组曲《字谜》,是马克耶维奇早期创作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组曲中的赋格乐章在不同的技术层面都有作曲家鲜明的创造性印痕,同时通过这些创新思
第一印象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我们经常会见到求职者在面试时,会把自己打扮得西装革履、青春靓丽;在相亲见面时,人们也总要在出门前,再对着镜子理一理头发、掸一掸衣服。如果你之前就是这么做的,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请继续保持这个习惯吧!因为第一印象所造成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关于为什么会存在“第一现象”这种影响,研究者们提出了“首因效应”这一概念。这指的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
传统的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及其在多目标上的扩展(Multi Objec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MOABC)存在着在高维、多峰函数情况下收
目的:检测脂联素受体Adipo—R2在妊娠糖尿病胎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脂联素受体Adipo—R2在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口服50g葡萄糖-静脉血1小时血糖进行妊娠期糖尿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
摘 要 目的:探讨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特点和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9月~2009年11月收治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52例,男38例,女14例,早期及时彻底清创后,根据伤口情况和骨折类型、粉碎、移位程度,采用克氏针、螺钉或外固定架内固定。结果:随访8~48个月,平均20.5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5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44%。结论:早期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