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已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信息浪潮.物联网是在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实现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一个信息共享.但是在进行信息共享的同时由于受到信息传输方式、终端网络设备以及应用场景等影响.难免会出现信息泄露等情况.因此本文以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为研究课题,首先通过建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系统地阐述了物联网处理层和感知层所面临的隐私安全威胁,其次对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全面地论述,着重提到了加密技术、路由协议方法以及匿名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阐明了今后物联网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Lund-Kennedy(MLK)鼻内镜评分系统在慢性鼻炎患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2月起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慢性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及MLK评分等。结果共纳入58例慢性鼻炎患者,包括过敏性鼻炎39例(67.2%),非过敏性鼻炎19例(32.8%);平均年龄(5.8±2.6)岁;女性17例(29.3%),男41例(70.7%)。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网建设和售电等生产经营业务中,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并且数据量还处于指数级增长的趋势中.数据在电力企业的数字化和
在输变电工程日常管理中遵循“计列合理、概算控制、规范使用”的原则,对输变电工程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等其他费用进行使用.本文结合输变电工
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IL-17、IL-4、干扰素-γ(IFNγ)等因子,表达CCR4、CCR6和CCR10趋化因子受体,其中
目的探究IL-32在气传过敏原诱导的固有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同一批次处在指数生长期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Cs)随机分为4组,设置空白对照组(A组),不同浓度(B:2μg/mL,C:10μg/mL,D:20μg/mL)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稀释液组,B、C和D组均分别刺激16HBE细胞6、12和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胞内IL-32、IL-8、TNF-α和NF-κB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32、IL-6、IL-8和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供应链趋向于集成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发展,新技术为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本文聚焦数字化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以及供
最近这几年来,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当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和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和质量相对于过去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变化,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面临了更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呼吸道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R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叠其他疾病可影响分析结果者予以排除。结果最终193例RP患者纳入本研究。呼吸道受累RP患者为149例(77.2%),其中气管壁增厚最常见,为123例(82.6%);支气管软化100例(67.1%),气管软化80例(53.7%),声门下狭窄28例(18.8%)。呼吸道受累RP患者较非呼吸道受累RP患者发病更年轻[(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于骨质疏松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评估用药前及用药后1年的腰椎和全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根据是否并发RA分为RA组(18例)和非RA组(39例),比较治疗前后BMD的变化值。结果RA组治疗后的腰椎BMD(0.7382±0.1162)g/cm2较治疗前(0.7072
药物超敏反应是影响患者诊疗的重要临床问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7%[1]。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B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其应用对改善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2]。利妥昔单抗相关药物超敏反应很常见,且部分患者因重度反应被迫放弃含有该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