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为何称“痒”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人们对“学校”一词的定义大多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学校”一词到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代,学校被称为庠、序、学、校、塾等。那么,古代的学校为何称“庠”呢?
  “庠”为“培养教化”之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庠”读作xiáng,对“庠”字的解释是:古代的学校。庠序,指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在《辞海》中,“庠”同样被解释为古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说文·广部》中也有:“庠,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尽管前者所述“周曰庠”,后者说的是“殷曰庠”,但不难看出,古人将学校称为“庠”,是取其“教养教导”“培养教化”之意。
  从“庠”字本身来看,“庠”为形声字。从广,羊声。“广”的本义为宽大的房屋。“羊”为“善”省,表示美好、完善之意。“广”“羊”为“庠”,可会意为专门用于教化人从善、向善、识礼,从而使得人品更加完善的地方,亦即学校。
  “庠”有上庠下庠之分
  “庠”作为古代学校的名称,古籍中不仅有很多记载,而且各有解读。如《礼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礼记·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明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五:“庠为乡学,有堂有室;序为州学,有堂无室。”“庠老”“庠生”“游庠”等都是因“庠”而衍生出的对人的称谓。其中“庠老”是古代对地方学官的敬称,“庠生”是对明清时期府、州、县学的生员的称谓。
  “学校一词史于民国”
  据考证,中国早在4 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最早的学校就叫“庠”。高一级的大学叫“上庠”,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夏朝,学校已有四个等级,分别称作“学”“东序”“西序”“校”。商朝时,这四种学校的名字又演变为“学”“右学”“左学”“序”。此后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西汉时期,学校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地方上置学宫。唐代办学达到古代鼎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期的学校基本承袭隋唐,但由于科举制的发展,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将学校称为学堂。辛亥革命后,民国教育部公布新的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选自《咬文嚼字》2015年3月)
其他文献
秋天来了,带着些许凉意。  走在林荫小道上,金黄的落叶铺满地面,每走一步都发出“沙沙”的声响。细细品味,仿佛是一组节奏感很强的乐曲。走在这大自然赐予的金黄“地毯”上,让人不由自主地起了“玩心”,执意要多踩几脚。突然,一阵不大却凉意十足的风,夹杂着落叶忽然朝你奔来,黄的、红的落叶在你身边飞舞,像极了嬉笑打闹的孩子。  果园里,熟透的果实变得沉甸甸的,让人担心细细的枝条能不能承受它们的重量,仿佛轻轻一
摘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可分别比喻为“圈养”与“放养”,前者侧重规划与指导,后者侧重实践与深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既需要“圈养”,也需要“放养”,二者应有机结合。要达成阅读目标,需要有相应的任务设计来指导和督促。  关键词:圈养;放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任务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在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首,可见其重视程度。但就一线
开栏语  记叙文只有表意精准、表达畅达,才会文从字顺、主旨鲜明。在行文之时,还要做到描摹生动、细节出彩,才会情真意切、动人心弦。然而很多同学的作文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不足,导致文章语意不连贯,表达欠力度,生动性与感染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旨的凸显。下面这篇作文升格指导将为你支招,帮你摆脱此种烦恼,开启写作新局面。  原文展示  遇见  刘雅康  遇见他,是一种幸运!(题记欠精美,缺少吸引力)  ——题
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老师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激浪的勇士,那是老师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老师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因為老师用一片爱心浇灌,经一番辛劳耕耘,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朝忆昔念师情,心灵感触话感动;天涯海角有尽处,师恩绵绵无尽时。花儿,感谢太阳的温暖,用它的绚烂拥抱世界;种子,感谢农夫的灌溉,用它的果实去填饱饥
我曾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一群蚂蚁在大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敏感地嗅到了危险,它们成群结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搬家,没有忙乱,没有不安,没有躁动,只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把家搬到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也曾见过这样的场景:一阵狂风把屋前树上的鹊巢吹落,喜鹊辛辛苦苦衔来的那些木棍瞬间四散落地。我以为,这些喜鹊肯定会受不了打击而搬家。谁知没几天,屋前的树上又筑起了一个新的鹊巢。  我还曾见过这样的场景:母亲在院
她叫彭丽,今年14岁,是赣县湖新中学八(1)班学生。她是一个思想端正、学习认真、为人处世负责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孩。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她就像严寒里独自绽放的梅花一样,总是乐观坚强地面对,让我们为之感动!  挑起生活的重担  彭丽的家境,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为过。父亲为了建房改善家庭居住环境,两年前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重重地摔了一跤。这一摔便使他瘫痪了,原本很幸福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生活不能
初来美国,听不懂的时候多,听得懂的时候少,所以随时要记几句随身的救命法宝以备不时之需。这期小笨霖就来介绍一些自己不了解或是不清楚对方说法的英语表达。  1. My brain doesn’t work. 我搞不清楚。  这句话是小笨霖大力推荐的口语之一,它非常实用,也非常好用。当你在跟人家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你也许知道,但偏偏想不起来,这时你可以说“I don’t recall”或是“M
我的作文总是写不好,老师说可以平时增加一些阅读量,积累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可是,我也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其实我只喜欢看动画片和漫画书,要是看漫画书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就好了。  夸 克  很多专家不建议青少年过多地看电视,因为据研究,过多过早地接受色彩丰富的电视节目的刺激,会让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都受到制约。看漫画书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图像的刺激,对于积累语言可能功效不大。可以先从自己喜欢的童话书开始
童年时的故乡,她把地球的坑坑洼洼暴露于世人面前,风吹即尘土漫天飞扬。吊在屋檐下的稻草席黑黝黝的,像村子里缺少油水的老奶奶,瘦得颤颤巍巍。  那时我以为世界就存在于村子的方圆之地,所有的物象不过是长满庄稼的田地,一饿就叫唤的猪牛鸡鸭,以及父老乡亲们那熟悉的面孔……  好在村前还有一条美丽的锦江,它清澈、温婉,也是我们唯一值得说道的传奇。据《新建县地名志》记载:锦江为赣江一大支流,位于江西省西部,起源
A man once had four sons who never stopped quarrelling with one another.  He was always telling them how much easier life would be if they worked together but they took absolutely① no notice of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