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日益严重,迫切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和教育者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51-01
  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之所需。高职大学生因其所处的年龄段及所处的环境,导致这一群体成为心理健康疾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疾病呈现出上升的势头。有鉴于此,必须对其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排查与矫治,让其能够快乐地享受大学生活。
  
  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因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为短暂,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但是,不可否认,在目前的高职生群体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1.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一部分高职学校将重心放在院校扩建、招生、就业等工作上,对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很少顾及。相当一部分高职学校领导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清楚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大量高职院校未能设置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机构,并不具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设备与条件,导致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不够关注的尴尬境地。
  1.2 专业教师十分缺乏
  随着近年来高职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急需一大批具有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现状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由承担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教师兼任,或者是对部分辅导员实施短期培训后让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极为匮乏。
  1.3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教育之目标在于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导致一些高职学校觉得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技术类教育,因而忽视了人文方面的教育,未能将心理学之类的课程纳入到必修课教学之中,一般只能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具体的课务安排上,只是简简单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视为高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性与实效性明显不足。
  1.4 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许多高职师生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却忽视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发展功能。这一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误区直接导致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有效实施。一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本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物质保障匮乏。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社会造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持续完善,由此而造成竞争与物质欲望的逐步加剧,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这一社会效应也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在大学校园中出现拜金潮、享乐潮与个人主义倾向,绝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出现了巨大扭曲,由此而造成了集体主义思想观念的淡薄,学生之间的交往变得功利化;二是社会中出现了激烈竞争,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之下,高职学生面临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不但对于今后的人生之道饱含期待,而且也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缺少足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产生了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
  2.2 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
  高职学生具有十分强烈的交往需求,而大学校园生活又赋予其以便利的条件。但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缺失或者城乡之间的差异,造成一些高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少和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容易引发心理障碍。
  2.3 情感问题引发的困惑
  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十分喜欢和异性进行交往,然而因为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感情上很容易出现冲动,会出现三角恋、多角恋、单恋及失恋等各種情感困惑,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3 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也乘机侵入,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样才能对社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在价值观培养上,应当鼓励高职生抛弃陈旧的成才观,自觉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实施创造性劳动,并且找准定位与摆正心态,全面发挥自身之长处,将自己打造成为不仅熟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实用人才。
  3.2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之过程,而且也是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之过程,特别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自身就含有这一内容。同时,应当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相关知识,从而让高职生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作为实施教育之主体,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上指点学生,而且其人格魅力也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潜移默化之影响,这就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不断增加经费上的投入
  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鼓励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类研究课题与论文,从而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向前深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投入物质上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并且做到专款专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配备先进的心理测量工具,建设情感宣泄室等场所,以上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学校应当相应的政策加以资金扶持。
  3.4 认真实施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实施高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涵盖了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测量以及普及心理知识等内容。如今,信任背摔、人际关系训练等心理训练形式在高职院校中发展很快,其可操作与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十分适合于青年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5 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
  为了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为此,要加强高职心理教师队伍的人员培训,使这支队伍朝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应当注重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共同提高素质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其生理与心理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与可塑性,导致这一群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之困扰。在解决其所面对的各种矛盾时,部分高职生会出现适应能力差与耐受性差等情况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为高职生们创造出较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琳琳.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 宋岩.谈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保护[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 王志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影视资料在重症监护室预防ICU谵妄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监护室治疗,意识清,但病情危重,需要在I C U持续监护,共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将审计整改工作专题写入《审计法》后,审计整改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同样也受到广大职工群众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还会影响正常的高校教学秩序、教学效果
目的:探究手术室整体化护理在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的护理人员中选择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5—11月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其设为对照组;在20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选择脂肪层厚度≤4 cm 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第3天皮下联合注射2ml庆大霉素加1ml地塞米松加1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68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功能性电刺激(FES)组(23例)和安慰组(23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
近年来,可扩展语音与音频编解码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也获得了迅速的增长,国内外的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展开了在该技术领域中的专利布署。针对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护理在慢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5月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肌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65例,均为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
摘 要:激励策略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心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法。而激发其内在需求,满足其情感需求往往是激励策略的切入口,因为诱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众所周知,激励会让人心情舒畅,使人充满活力,催人上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好激励策略,对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