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中国民族品牌的“不可承受之重”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的一纸公告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计划。这是继凯雷收购徐工案、米塔尔收购莱钢案之后,外企大鳄并购中国知名民族品牌的又一次搁浅。
  虽然如此,《反垄断法》的出现并不能彻底制止外资觊觎、吞噬中国本土优质企业与品牌的野心。在市场经济之下,追逐利益与回报的野性是每家企业的本能。
  同时,这也让人看到,在健力宝、大宝、乐百氏、娃哈哈这些中国的民族品牌一个个被遭遇并购的现实之下,中国民族企业本身的“不可承受之重”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汇源果汁的朱新礼、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在遭遇外资觊觎下,都有着无可奈何的无奈。基础差、底子薄、发育不良的国内民企,在盼望获取资金注入、技术提升、出口渠道的途径上,除寻找外资这只“狼”外,则选择有限。最后为了获得技术和市场,被迫去吞咽“用市场交换技术、渠道及被并购的风险”的苦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