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马丁莉的生态艺术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丽·马丁莉(Ma ry Mattingly)是一位在纽约工作和生活的视觉艺术家。1978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罗克维尔市,她曾就读于纽约的帕森设计学院,后获得太平洋西北艺术学院的学士学位,她还是耶鲁大学艺术奖学金的获得者。
  马丁莉的作品融汇艺术、生态、科技、心理学等于一体,体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作品曾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巴黎东京宫、巴黎卡洛斯提·古尔班基安文化中心、纽伯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多个文化机构展出,还在德国、希腊、荷兰、英国,意大利和迪拜等国家展出过。另外,她的个展曾在纽约罗伯特·曼画廊(RobertMann Gallery)、纽约白盒子(White Box)、艾德勒画廊(Galerie Adler)、德国法兰克福和纽约新学院的展览厅举办。马丁莉的作品不仅在世界各地展出,还获得了摄影大赛和组织机构的认可:2006年9月,作品《新流动性的家》(TheNew Mobility of Home)登上“生态乌托邦”国际摄影年展的封面;2008年,她的作品入围首届皮克泰世界环境摄影大赛。此外,她还获得了纽约大学、纽约曼哈顿文化协会、英国牛津郡火盆国际艺术家工作坊、诺福克市耶鲁大学暑期学校艺术家驻留等各种基金。2011到2012年间,马丁莉担任纽约非盈利性艺术与科技中心的研究员。
  马丁莉的艺术作品广受好评,在于她探讨了生活、艺术、旅行的主题,揭示了人与人、社会、自然、科技等诸多关系。她的代表作品,如《可穿戴式雕塑》(the wearablesculpture)、《可穿戴式的家》(the Wearable Home)、《水舱》(the Waterpod),糅合了艺术、科技、生态、环保等诸多元素,充分诠释了她所倡导的主题。
  2004年,她创作了《可穿戴式的家》。在作品的设计理念上,她说道:“我审视了世界各地文化和群体服饰之间的关系,从因纽特文化到印度的纱丽、穆斯林服饰、印度教服饰、禅宗服饰、美国盖璞、香蕉共和国(美国时装品牌)、卡其色外套(美国时装品牌)、施工制服、和服、码头工人、迷彩服、军装等群体服饰,发现眼饰中的民族特色或者文化特色正日益减少,而服饰品牌的大众化及普及化在日益增长。我在作品内部安装了互联网,表面上看,因为人们着装相似,就很难辨别穿衣者之间的差异,也减轻了隐私泄露的危险,然而随着高性能网络的普及,人们的动向和行踪仍然无所遁形。”
  2006年12月,马丁莉在纽约白盒子上演了一部名为《预测》的多媒体歌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预测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样的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会以棍棒和石头为武器。”正是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歌剧的舞台布景打造成用沙子、环绕沙子的水、沙子上摆成人字形的树桩构成的环境及投影。演员在这样的场景中表演了爱因斯坦预测的以棍棒和石头为武器的第四次世界大战,旨在揭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因此被定义为环境灾难剧。
  2009年7月至9月间,马丁莉带领由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民间艺术家、科学家、环保主义者以及航海工程师组成的跨国团队,共同启动“水舱”(the Waterpod)这个艺术项目。水舱是建立在一艘船上的球形建筑,包含三个空间:艺术空间、生态空间(包括废水回收种植绿色植物)、居住空间。作品作为独立的生命系统典范,在于凸显水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目前,有大概四位艺术家,通过自造食物、水和电,在这个封闭环境中自给自足地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这些艺术家不仅注重团队的合作,而且关注废物的再利用和改造。
  2014年8月15日到9月17日,在特拉华河边上,马丁莉在废旧的船体上搭建了木屋形状的建筑,木屋周围的船板上放着一盆盆植物,船板下水中的支架上也放着植物,所以作品的名称叫《湿地》(WetLand)。从整体上看,木屋被周围的植物环绕,体现了自然与生活结合的主题,也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从木屋的内部结构上看,它由生活空间、工作空间和休闲空间构成,体现了艺术,建筑、生态的完美结合。这一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健全的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包括雨水的收集、净化、污水过滤、干燥堆肥系统,还包括室外的植物园、室内水培花园和环绕周边的栏杆花园等。
  总之,玛丽·马丁莉作为年轻的视觉艺术家,不仅重视作品的艺术性,还重视艺术和科技、环保、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融合,从多维度、多视角来探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