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上海京劇院启动了“尚长荣三部曲”传承计划,以尚长荣为艺术指导,遴选38岁以下的青年演员传承他最具代表性的这三部作品,让这些剧目能继续“活”在舞台上。
  三年里,尚长荣为青年演员准备了大量历史史料与文学作品,从戏里到戏外,从吐字、发声到唱腔、念白,再到人物情感的理解、表达,对每部戏的主演悉心指导,手把手传授、亲自示范、逐一把关指导。
  采访从《曹操与杨修》聊起。尚长荣和曹操的“缘分”始于30年前。1987年,一年就演了6场戏的尚长荣,受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故事的鼓舞,夹着《曹操与杨修》的剧本,怀揣希望,坐上火车“夜闯上海滩”,“厚着脸皮”叩开了上海京剧院的大门。“那时,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我知道上海素有开拓求索的精神,就夹着剧本,听着贝多芬的《命运》,独自来上海‘闯滩’了。”

忆当年,苦排不苦


  30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创排的情景,尚老概括为两个字:苦排。对于当年的“苦排”,尚长荣却一点都不觉得“苦”。1988年7月,剧本经过一年打磨后,终于建组。“《曹操与杨修》的出台与诞生,没有豪华的排练场,没有高档的会议室,没有空调,只有一颗火热的心。”
  “当时的排练场,是京剧院二楼仓库旁的一个房间,只有几架小电扇,大家吹着热风四脖子流汗。宿舍又小又闷,不透风,夜里打赤膊也没法睡。到了冬天,屋子里没有取暖设备,整天冷嗖嗖的,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大家心却很齐,一心想把戏排好。”说这话时,尚老脸上带着一腔花脸的豪气干云。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一年后,该剧赴天津参加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一炮打响,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作品”,尚长荣也被称为京剧舞台上的“第七代活曹操”。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哭了:“我们盼这样的戏盼了多少年了!”

经纬传统,激活传统


  30年过去了,这部经典佳作由年轻一代演员“接棒”搬上舞台,尚老强调了两个字:传统。 “敬畏传统,研究传统,还要激活传统,这样才能够推动出新,这是戏曲界前人前辈想做而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3年时间里,尚长荣亲自“出马”,在上海京剧院排练厅开门授课,带着年轻的“曹操”与“杨修”,一个字、一个音地抠,从“眼睛怎么瞪”、“什么时候瞪”开始教起,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准,同时严格要求青年演员不断挖掘角色、丰富人物内心,对这部戏进行精细打磨。
  “功夫没白下。” 30年后,中青年演员们带着青春版《曹操与杨修》亮相,在尚长荣一个字、一个音抠出来的戏里,他们的抬眉瞪眼、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体现着“精准传承”的硕果,票友们评价:这部戏让传统戏更生动,新创戏更精彩。
  对于这些青年后生,尚长荣手把手地传承,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传承这三部戏,更要传递这些戏所体现的审美和追求,作为演员,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你必须得认真学传统。对诸多流派要敬畏,要认真地学,要博采众长,要科学地认真地去继承、研究,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好好运用前辈们留下的遗产。”尚老的讲述中透着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其实,除了青春版《曹操与杨修》,尚老主演的3D版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已在今年8月31号上映。“有人觉得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和年轻人是有隔阂的,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尚长荣眼里,京剧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适当地将一些现代元素吸收进来以激活京剧艺术,才能吸引当下青年,才能将京剧艺术真正融入这个时代。京剧不仅有古典美,还应该和时代同步。”
  就是这样一位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位梅花大奖获得者,多次获得国家级艺术大奖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国际剧协授予“世界戏剧大使”称号……用三年时间,传承经典、关怀戏剧青年人,“我们对青年演员就是应该要给他们舞台,要带一带、推一推、托一托。”
  “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是尚老的座右铭。其实,从尚长荣的身上,年轻后辈们传承的又岂止是三部戏?更是这种对待戏曲艺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
  (来源:人民网)
其他文献
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大会为新时代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为新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凝聚了强大思想动力。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點,全国中医药大会的召开将成为中医药事业再出发的新起点。  中医药学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
?他“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撰就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他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不仅是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更是对待病人的敬业精神;他一生最幸福的事是说真话,做实事;他是金陵“十大藏书状元”之一,酷爱藏书、看书、写书……  干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金山,4岁入私
近日,携程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了自己的20周年庆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會上宣布集团英文名从Ctrip.com变为Trip.com ,他还公布了携程的新战略“G2”,即Great Quality(高品质)和Globalization(全球化)。  “我们有信心在三年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旅游企业,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企业,十年成为无可争议的最具价值和最受尊敬的在线旅游企业。”梁
淡泊名利,成就斐然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数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是我国院士中的顶级人物,数学界的“泰斗”,长期从事数学前沿研究,在拓扑学、中国数学史、数学机械化等方面成就突出。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
2018年12月8日,第五次化疗后,王丰华(右一)冒雪坚持踏看村里养老驿站的建设。新华社发8月20日拍摄的迎丰村文化礼堂。本报记者翁忻旸摄  王丰华走了,留下了写得密密麻麻的21本工作笔记。笔记本记录了260个村民梦想,如今大部分已经实现。  送别王丰华那一天,来了上千人。遗像里的王丰华,干干净净的小平头,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送行的人哭得泣不成声,都说“这样的好干部,如果不走,村里还要大变样呢!”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在台湾病逝,享年90岁。  那个写出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样诗句的人,那个曾经想像生命的终结是返乡的人,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给灵魂贴上了一枚邮票,返回了他生命的上游与故乡。  一首《乡愁》,使余光中的名字传遍华语文化圈。每当炎黄子孙心中涌起家国之思、追问乡关何处,这位华发如雪的清癯老者就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他已经成为
北京国锋堂中医研究院院长蔡寿生  世间万物生生息息,周而复始,天地之道,永不息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知天矣。道教心性之说,亦肯定人性天赋。所为性者有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所为情者有七,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生若百年,尽心尽力能做多少事?  追寻而今身为北京国锋堂中医研究院院长的蔡寿生人生之路,每一次的起承转合之中,仿佛冥冥之中就是在无意的偶然之中注定了天地之道。蔡寿
他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三谷翔1919年出生。他曾在录制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时称,少年时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根深蒂固,17岁那年作为志愿兵加入日本海军。1937年12月12日,南京保卫战最为激烈之际,随日军军舰海风号侵入南京外围。他是信号兵,负责传递开炮等命令。  他回忆:“12月13日,舰艇朝中山码头行进时,看到漂过来4个小竹筏,上面全是尸体,我们以为小竹筏藏有士兵,就用手枪射击,持
自2016年OPPO冲至中国区手机销售第一名之后。表面平静,暗地里华为开始像素级研究OPPO,铺开线下门店,提出千县计划,零销店每天都在上演厮杀。在线上,华为荣耀全盘复刻小米开创的互联网模式。  2019年,余承东、雷军和陈明永,战略上已经趋同,比如不再争论线上线下,都在争夺高端市场,都非常重视5G。  OPPO员工近几年急剧增加,未来在芯片、人工智能和IoT领域仍然能孕育出创新型人才吗?这是陈明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还是一位管理大师——他只用25人,来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庞大企业帝国。实际上,他特既懂企业,又懂投资;他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正是这样的双剑合璧,巴菲特比企业家赚得更多,比投资家做得更大。  巴菲特本人说:“我是个好投资家,因为我是个企业家。我是个好企业家,因为我是投资家。”对于管理的熟稔,使得巴菲特能够从管理层的角度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有未来;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