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来源 :结直肠肛门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8,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和对照组(n=52,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创面缩小率)、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排粪窘迫阈值、最大耐受阈值)、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R-31-5p调控PEX5表达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HT-29细胞组、RT组(X射线发生器以8 Gy/min的剂量率发射,照射孵育时间为48 h)、miR-31-5p mimics组、RT+miR-31-5p mimics组。各组细胞培养结束72 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测量细胞增殖指数,结晶紫染色测定单克隆形成数目,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水平,Mil⁃licell板测定侵袭水平,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测定miR-31-5p、PEX5 m
目的分析结肠癌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12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肠癌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影响因素评估远期预后的价值及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随访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8个月,最终118例获得随访,其中生存50例,死亡68例。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与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术前新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全结肠测压检查对肌源性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道动力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肌源性STC患者和肛肠外科门诊招募的32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肌源性STC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leveland便秘评分(CCS),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高分辨率全结肠测压检查,观察高幅蠕动收缩波(HAPCs)、低幅蠕动收缩波(LAPCs)、胃结肠反射、晨起结肠反射的相关表现,记录HAPCs的检出情况及其形态。结果肌源性STC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便秘症状,CC
目的探讨CT、MRI以及TRUS对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的符合条件的30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数据结果,二者完全一致定义为准确,对比分析CT、MRI和TRUS三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MRI和TRUS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0.1%、82.5%、8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和TRUS诊断T分期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
目的探讨改良Frykman-Goldberg手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20年5月本科室采用改良Frykman-Goldberg手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患者共29例,患者筛选标准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直肠脱出长度在4 cm及以上,能够耐受经腹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在29例患者中,行开腹手术6例、腹腔镜辅助手术2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见盆底直肠膀胱(子宫)陷凹明显加深,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
目的探讨消肿生肌汤促进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肛瘘栓填塞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两组均接受肛瘘栓填塞术治疗,术后均使用我院自制紫草软膏进行换药,观察组加服消肿生肌汤。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初始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症状(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疼痛)。结果两组创面初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VAAFT)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AAFT组(n=98,实施VAAFT术)和LIFT组(n=104,实施LIFT术)。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创面相关指标(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疼痛程度)、疗效、肛门功能、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结肠微小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行结肠微小息肉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现息肉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高频电凝电切组和冷圈套切除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切除息肉数目,比较两组息肉一般情况、切除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年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冷圈套切除组切除息肉52枚,高频电凝电切组相应为56枚。两组息肉大小、部位、大体形态、标本回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冷圈
目的分享应用携带臀部穿支血管的旋转推移皮瓣治疗首次压力性损伤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14分的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骶尾部压力性损伤(首次PUSH评分≥14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享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经一期清创和负压封闭引流后,创面感染控制良好,肉芽组织生成,二期应用臀部穿支血管旋转推移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皮瓣最终全部成活。15例患者创面缺损最大长度<12 cm,行单侧皮瓣手术,6例患者创面
目的探讨富士能智能分光染色放大内镜(FICE)检查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FICE检查及MPS检查的72例结直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类型为隆起型、平坦型及浅表凹陷型。记录FICE检查所观察到病变腺管开口分型及黏膜毛细血管分型情况,分析单独FICE检查及FICE检查联合MPS检查判断病变性质的效能。结果大体病变形态方面,观察到病变分型情况包括Ⅰp、Ⅰsp、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