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思路 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水平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全市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学籍管理、毕业升学、招生录取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自2004年秋季学期起,南宁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在当年学籍电子化管理的基础上,如今南宁市教育局已经初步建成涵盖学生学籍管理、初中招生系统、中考报名系统、高中招生系统、高中毕业会考管理系统等功能的大型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纳入系统管理的学生达110多万人,学校2000多所。南宁市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广西开创了先例,既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学校的管理力度,也促进各中小学校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对提升南宁市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以教育需求为导向,通过各子系统功能体现信息化管理优势
  
  南宁市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教育需求为导向,依托各子系统的特色功能,实现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按照功能划分,目前南宁市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内主要包括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市区初中招生系统、市区初中中考报名系统、市区高中招生系统、全市高中毕业会考管理系统等五个子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面向全市各中小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籍管理系统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平台,学生入学之初即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自动取得系统唯一的学籍号,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班级、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都可在系统内体现。系统内的学生异动(转学、休学等)功能严格按照南宁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操作,如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如跨年级转学等),系统可自动识别并提醒学校操作人员无法操作。系统还提供报表统计功能,可对系统内的综合信息进行实时查询统计。
  市区初中招生系统: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内的学籍数据,在每年初中招生期间,南宁市市区内的小学毕业生信息自动导入市区初中系统,全市200多所城区小学的教导主任可通过网络同时在系统内进行信息校对,南宁市教育局招生工作管理人员在信息校对完成后在10分钟内即可对全市市区内的小学毕业生进行自动分配,整个过程不仅可对本市户籍的学生按户籍信息和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就近入学原则分配,同时还可对不属于本市户籍但符合安置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进行相对就近的入学自动分配。市区初中招生系统的使用不仅确保了本市户籍学生和农民工子女都可顺利升入初中学校,还大大提高了整个初中招生工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体现了分配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得到了广大家长特别是农民工家长的赞许。
  市区高中招生系统:市区高中招生系统主要有中考报名、中考体育成绩录入、中考成绩转换、现场报名录取等重要功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高中招生现场报名录取功能。每年中考结束后,中考成绩库中学生的中考成绩(南宁市以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自动与高中招生现场报名录取功能进行数据共享。高中招生实行的是现场报名录取,高中招生系统自动对报名的考生按成绩进行排序,考生只要在报名点通过网络报名就能获知自己在所报高中学校的排名情况,报名截止时间到之后即可知道能否被录取。由于采用了市区高中招生系统,招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面对接近3万人的工作量,以往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招生工作现在可在四天内完成。
  高中毕业会考管理系统:会考管理系统与学籍管理系统、市区高中招生系统紧密联系,只有通过市区高中招生系统分配到普通高中学校并在学籍管理系统内取得正式学籍学生,其学籍信息才可进入会考管理系统。会考管理系统主要有考试报名、座位编排、会考证打印、成绩输出等功能,并能按照提前设置的条件自动判定考生的会考成绩是否合格、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条件。
  
  二、以学籍数据为基础,积极探索学生信息全程电子化管理的新路子
  
  实践证明,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南宁市各中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南宁市教育局将学校管理工作中最为基本的学籍管理作为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南宁市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于2004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在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全市中小学生基本数据进行采集、录入、分类,将原手工纸质管理的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电子化综合管理,建立全市学生学籍信息综合数据库,在达到数据管理便捷、数据查询快速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入学、转学流程,使教育行政部门能及时有效的对辖区内所有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学籍数据可以实现多系统共享的优势,从2004年至2008年四年时间里,南宁市教育局陆续开发了市区初中招生系统、市区高中招生系统、全市高中毕业会考管理系统等基于学籍数据的子系统,各系统相互衔接,数据相互共享,由此形成了南宁市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每一名纳入系统的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其学籍信息即采用电子化管理,在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期间可通过系统按学生户籍信息和住址所在地实现就近自动分配入学,而在中考后可凭中考成绩并利用高中招生现场报名系统录取到普通高中学校,高中期间的会考成绩、毕业信息也通过系统体现。此举不仅初步实现了学生信息从小学入学至高中毕业全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还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全市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三、以技术实力为依托,结合实际开发符合南宁市教育需求的软件系统
  
  中小学学生全程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功能强大,适合南宁市教育需求的管理系统。为缩短开发时间,南宁市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初期(学籍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的是外省市已经开发好的单机版学籍管理系统,虽然可以“拿来即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发现,在外省市适用的管理系统不能完全与南宁市中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相适应,南宁市学籍管理的部分要求不能在系统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受单机版限制,学籍信息的变化不能同步反馈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数据信息存在漏报、错报现象。经过南宁市教育局领导多方论证,决定于2006年将学籍管理系统由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同时启动与之配套的初中招生系统、高中招生系统和高中会考管理系统的建设。升级后的系统克服了以往单机版学籍管理系统的弊端,在实现网络数据实时上报的同时,还通过各级权限的分配达到管理工作的细化,强化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管理意识。为使系统功能符合南宁市教育工作的实际,升级后系统的各项功能均由技术人员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要求采用网络编程语言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此外,南宁市教育局还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发过程中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2008年4月颁布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又起着核心的作用。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进程,我们的教师和共和国一路同行,共同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虽然有过迷惑,但更多的是在辛勤的耕耘、无悔的奉献。这里刊发几位教师的成长历程中一些难以磨灭记忆的故事,旨在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偶尔翻开皮箱,发
期刊
高质量问题的生成策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在《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1期中撰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帮助学生生成高质量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一、阅读策略。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1)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写、记、练”等方法进行结构化阅读。(2)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梳理出概念性、原理性和训练性问题。(3)指导学生填写“学生自我问题评价表”。二、对话策略
期刊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与教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师生关系也应变得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亦师亦友。  首先,这种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十分清楚,师生关系和谐,则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如沐春风,思维活跃;师生关系紧张,则课堂氛围
期刊
南宁市白沙路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前身为三所厂办子弟学校,1996年12月转为国办学校,1998年12月,三校合并为南宁市白沙路学校。2004年9月,南宁市白沙路学校由南宁市政府投资3500万元兴建的新校园落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园的建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起飞平台。但对南宁市白沙路学校这一类有特殊转制经历的学校而言.硬件设施的更新与改善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改善。如
期刊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走过辉煌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努力实施“科教兴桂”战略,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真抓敢创,苦干实干,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两基”达标,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我区国民整体素质,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的骨干人才。事实证明:广西30年的教育改革举措得当,发展快速,令人振奋!  改革是前进的动力、发展的源泉。30年来,广西坚持教育改革,努力促进
期刊
本刊讯 目前,我国针对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的测试标准正在研制当中。据透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新修订的《规范汉字表》将正式出台,收录8000多个汉字。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应用司期望以此建立考查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汉语应用能力综合测试体系。  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我国将着手建立语言文字能力立体化测试评价体系,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将针对
期刊
大自然的美丽、生命繁衍的奥秘、生存环境的演变……生物学的世界精彩纷呈,为了将这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陈振友老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着生物教学的精彩,成功地使学生“动”了起来……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勤于动脑    业内人士评价,陈老师的生物课堂教学独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显著,是教师学习的典范。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当记者问及这个问题,陈老师笑着透露
期刊
教育向来是各阶层人士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好当前的教育工作,实现“钦州教育强市”的目标。日前,钦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锦山就这个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据了解,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为北部湾教育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尤其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北部湾作出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北部湾地区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做好,
期刊
陈振友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动鲜活的实例,其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了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设计凸显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自主、合作和探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从教材的分析来看,这节课内容多,但相对比较简单,难点少,与之相关的素材和资料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教师大胆尝试让学生寻找、演讲部分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种
期刊
课堂讲授是教师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并不排斥课堂讲授。它从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是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简捷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师的言语讲授并不是要“宣布”某种事先存在的不容易置疑的金科玉律,而是要在互动与对话中通过教师提供的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来促进、引导和支持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所以,对于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