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休克分级和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临床征象在儿童冷暖脓毒性休克中的差异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各型休克临床体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确认临床医生优先选择哪些体征来确定休克类型和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并测试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时间延长或死亡(复杂病程)的相关性。

设计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场所

单中心大型学术型PICU。

对象

2012-2016年间按重症监护脓毒症路径治疗的18岁以下患儿。

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

临床体征(四肢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脉搏强度、脉压、舒张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Fleiss和Cohen′s κ进行测量。临床体征与休克类型的关系,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如采用血管加压药而非正性肌力药治疗冷休克)与复杂病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469例患儿中,临床医生确定307例(65%)为暖休克,162名(35%)为冷休克。所有临床体征的一致性较低(κ0.25,95%CI 0.20,0.30),但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间的一致性好于脉压和舒张压。只有肢体温度(aOR 26.6,95%CI 15.5,45.8),毛细血管再充盈(aOR 15.7,95%CI 7.9,31.3)和脉搏强度(aOR 21.3,95%CI 8.6,52.7)与临床医生记录的休克类型相关。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86例患儿,其休克类型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不一致(κ0.14,95%CI -0.03,0.31),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aOR0.3,95%CI 0.1,1.02)。

结论

用于描述休克类型特点的常见临床征象的一致性较低,临床医生优先选择指标为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虽然临床医生判定的休克类型通常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一致,但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根据临床征象对休克进行分类应慎重。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20年中,胎儿干预已经从实验性的概念发展到临床实践,包括一系列挽救先天性异常胎儿生命的干预措施。这一进展得益于创新研究、产前诊断和胎儿外科技术的进步。经子宫切开的有创性手术带来明显的母胎风险,故而逐渐被胎儿镜的微创手术所替代。对先天性疾病的自然病程和病理生理学的深入思考和不断的探索,才推进了产前再生模式的发展。产前再生医学通过异常胎儿器官再生或再发育来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已经改变了母胎管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个1岁的男孩到您的诊室就诊。这个男孩六个月前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今日复诊,间断使用少量1%氢化可的松乳膏后,皮疹和瘙痒仍然恶化,并影响睡眠。经检查,他皮肤干燥,四肢和躯干有严重红斑。由于他的家长担心TCS有副作用,并且乳膏不起作用,他们希望停止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TCS)。
期刊
一名剖宫产术后第6天的26岁女性,因出现自剖宫产伤口至脐下腹部的扩散性红斑就诊于急诊(图1)。患者体质指数30 kg/m2,合并妊娠糖尿病,分娩时发生了胎膜早破。患者诉在过去12小时里红斑面积增加了一倍,并且4小时前出现深色瘀斑。尽管给予了常规镇痛,但患者伤口疼痛程度仍逐渐加重,疼痛评分为9/10,伴全身不适感。体温39 ℃,心率135次/分钟,呼吸27次/分钟。相关血液检查结果见表1。
期刊
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