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反思 班风初探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风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外在体现,深刻影响着班集体的成长,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生个体的完善。班风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班风建设却往往被常规所掩盖,而未能被充分地重视。对于班风的定义、作用和实际建设的操作却莫衷一是,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给出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班风描述 班风作用 班风建设
  每次美术课时,稀稀拉拉、吵吵嚷嚷地进入美术教室之后,尽管上课铃已响、老师已经开讲,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人肆无忌惮地“谈笑风生”。渐渐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敢怒而不敢言的人越来越多,心有愤懑而无奈隐忍的人越来越多。更为糟糕的是,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识较弱的人逐渐加入“吵闹”的行列。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渐渐地习以为常而没有了最初的反感,大家似乎都很亢奋活跃。于是,音、体、美、政、史、地、生也都这样,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也更是这样,成为一种稳定的习惯,进入类似的情境就自然是这样的群体心理氛围,没有人谴责这种现象,浮躁、纪律差的群体形象就形成了。这显然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这种现象指向了班集体的哪个侧面?
  一、班风释义
  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班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和精神面貌。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
  本文认为:班风就是班级风气,是在班主任的引导、教育和引领下,班级大多数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所构成的群体心理氛围(对内),以及在这种心理氛围之下的行为习惯、舆论环境和个性特点所构成的群体形象(对外)。
  二、现象剖析
  班风的影响主要通过去个性化机制发生。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个人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情或者被某种群体状态所浸没或者某些物质、某些技术的作用下,往往会忽略他人和自己,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力迅速下降,从而会作出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去个性化状态: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力下降,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降低,从而内疚、羞愧、恐惧、承诺和责任等行为控制力量降低的一种状态。
  文首的班风是一种不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其潜意识中就会认为,别人都在说话呢,我也说话就没什么特别不好的了(责任分散、内疚降低)。因为别人(很多人)都在讲话,“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时候“我”完全没有理性的自我意志、自我评价,而完全融入“他们”,“我”已不在,而是一个“匿名”的与他人无异的人。
  班风的影响是一种从众现象。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尤其是当班级中所出现的情境性质模糊、有3-4个人特别活跃地参与其中的时候,班级中那些自我评价较低、依赖性较强的中间群体就比较容易发生从众的现象,进而强化这种情境。当情境性质是正向的时候,就会符合优良班风的要求;当情境性质是负向的时候,就会破坏优良班风的形成。
  文首的现象表明,有较多的学生不能明确这种情境的负向性质(可能是日常班主任或任課教师常规纪律要求不够)。当教室内每个地方都有几个人在说话嬉笑的时候,其附近那些自制力较低的同学就会进入去个性化的状态而不由自主地自愿地加入其中,与他们保持一致。从而导致该情境的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弥漫全教室。
  由此可见,班风会通过去个性化的机制影响自制力较弱的人,使之产生从众现象,进而强化原有的班风。
  三、建设班风
  为了发挥班风的正面作用,就要营造优良班风。优良的班风是在班级的日常管理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班级的日常管理的活动最为主要的是学习活动,因此学风就自然地成为班风形成的核心要素。
  优良班风必须从优良学风开始。我们可以在教育实际中发现,有些班级不做作业、不听课、不学习的自我放弃的学生较多的时候,其整体的学风就会比较怠惰、浮躁。哪怕其班级常规搞得再好,班风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促进学生成长完善,促进学生在主业上成长完善)。忽视学风的班风是没有价值的,不考虑班风的学风是肤浅的。
  优良班风必须有思想认识上的觉悟。从心理要素上看,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根源,思想认识决定情感倾向,认知和情感决定态度倾向,需要、动机和态度决定行为倾向和途径选择。这就需要在集体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态度,营造健康正确的舆论环境,形成清晰的客观事物的判断标准,从而增强学生个体对各种情境性质的判定能力,减少不良从众现象的发生。
  优良班风需要学生个体的自我觉悟。自我觉察与领悟是态度转变的基础,这就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从而期待学生自我觉悟。例如:构建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将所有日常管理事务放手班委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对班委进行培训和指导;关注品行恶劣学生群体,既有“风和雨细”又有“雨狂风骤”,即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又能让学生心怀敬畏、明白规矩。
  【参考文献】
  【1】匡英,朱倩等.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2】班风【百度百科】.浏览时间:2016年5月2日14时
  【3】郭念锋,虞积生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2(7)
  【4】郭念锋,虞积生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2(7)
  【5】钟鸣.冲突也是一种教育【J】.现代班集体研究,2013(1)
其他文献
环境,默默无声,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性资源,它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无言地发挥教育功能。在塑造教育环境时,我们不能只追求一种视觉效应,而更要体现内在品质。因此,我园始终将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以独特的视角去探索幼儿园内隐的“秀色”。  一、环境特色  (一)以小见大,利用空间资源  我园注重创设多元化、开放式、多渠道的活动学习空间,将教育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其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凡。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途径加以分析论述,望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素材积累  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象征。作为语文组成
摘 要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需要有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持,并且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监控。基于此,对无公害茶叶评价标准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探讨了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要点与措施。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标准;措施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完成相应的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新课程改革相应的是教学内容的转变,以及对于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的改变,教学效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英语教学效率的评价不再仅限于学生的成绩,而是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提升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反观学校教育,存在着诸多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问题,阻碍
作为传统媒体转企改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刊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直被重点关注。文章重点分析了在近年来的市场化进程中,行业报刊积极探索的路径,遇到的问题和现
现如今,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流行趋势,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农民群众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态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为乡村
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能够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分阶段的改革,高等教育规模有效扩大,毛入学率达到40%,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同时也
进入三年级以来,在作文教学方面,我感觉特别棘手,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最关键的,我觉得是学生缺乏想象力。语文教育大纲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学生已掌握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如何很好地完成新大纲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老师必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的新课题。通过深入学习新大纲和各种参考
【摘 要】  在新课程的提出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再适应社会要求,单一的教师单方面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农村语文教学受到了阻碍,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传统的语文教学与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不能够平稳的过度,这些都表明传统语文教学,尤其是传统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撇现状 改进建议  一、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与老师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