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不止息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新纪元武义双语学校,一所有爱的学校。在这里,有以“爱”为核心的理念文化,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文化,有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中西融合课程。这是一所有故事的学校,爱的教育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犹如清泉在校园流淌……
  “爱,永不止息”,进入上海新纪元武义双语学校,来到学校一层大厅,用中英文雕刻于墙上的这一校训赫然醒目。漫步校园,滑滑梯、爬爬树、白雪公主,爱意浓浓。这所由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与浙江省武义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因爱的管理与高品质双语教育闻名遐迩。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这里,对话校長谢作黎,与师生交流,听课看校园,探寻“爱”的教育密码。
  确立以“爱”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谢作黎,上海新纪元武义双语学校校长,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副总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国务院表彰,个人肖像被作为浙江省劳模代表制为邮票发行。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30余年,她在语文教学、教育管理、质量评价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
  光环之下的谢作黎温文尔雅,谈起武义双语学校以“爱”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她娓娓道来:教育源于爱,教育为了爱,教育成就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使教育更有成效,使教育的效果更加持久。我们将“爱,永不止息”作为校训,代表着学校的价值取向、办学目标,是师生的行为准则,更是学校的文化内核。
  2017年,应浙江省武义县政府邀请,谢作黎带领团队来到武义县创办了“上海新纪元武义双语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制非营利性寄宿学校。1982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的38年,谢作黎做了18年教师、12年教育行政管理、8年的民办教育管理。凭借深厚成熟的教育积淀,她带领新团队在爱的教育征程前行,两年时间令学校风生水起。
  爱的教育,体现在武义双语的方方面面。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学生睡眠不足。学生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涣散,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会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武义双语,学校从建校之初就确定,学生早上7:00起床,8:30上课,确保小学生十小时、中学生九小时睡眠时间。
  在谢作黎看来,学生吃得好,睡得够,运动量足,心情愉悦,才能阳光健康成长。从学生的睡眠到学生的营养,学校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学校每日为学生提供三顿正餐、三餐点心,在中、晚餐还为学生提供水果。学校有荤有素、营养合理搭配的自助餐,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食量与口味,也避免了食物的浪费。
  在武义双语,学校的校训被演绎成优美的校歌:《爱,永不止息》。陈阳、谢作黎作词,著名旅美作曲家潘行紫闵谱曲。爱的力量伴随着校歌的传唱,在校园传递。去年暑期,学校学生合唱团赴香港参加由世界青少年合唱艺术家协会和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主办的世界合唱节比赛,喜获金奖。
  创设适宜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在武义双语,校园楼宇上没有文字、条幅、口号,却有别具匠心设计的“三楼三馆一院”标识。其中,三楼为知之楼、好之楼、乐之楼,取意于《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馆为食育馆、体育馆、阅读馆;一院为剧院。“有文字不见得有文化。我们追求的境界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在成长中享受快乐。”谢作黎说。
  在这里,学校食堂叫“食育馆”。谢作黎表示,为学生提供饮食的地方不仅要能为其果腹,更要凸显教育内涵。饮食与营养、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礼仪、饮食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饮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食堂是用餐的地方,更是教育的场所。
  在这里,学校的图书馆叫“阅读馆”,馆内的各式椅子沙发款式不同、质地不同、色彩不同,舒适而又温馨。在阅读馆的小阁楼上,厚厚的地毯,软软的靠垫,师生们可以舒适地在此学习阅读。在谢作黎看来,只要师生愿意阅读,坐着靠着歪着都可以,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她说:“我们希望孩子们食有营养,体魄健康,有精神家园。”
  悠扬的肖邦小夜曲钢琴独奏乐从学校剧院传出,寂静而幽澜。这也许与文艺演出无关,而是学校某一日常活动的开场白,或是开学典礼的序曲,或是学校会议的会前曲。将报告厅命名为“剧院”,在日常活动中普及世界名曲,谢作黎希望此地是师生表演、展示、分享的场所,而不是领导做报告的地方。
  校园内,一座从教学楼四楼盘旋而下的大型“滑滑梯”,吸引了无数中外来访者的目光,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谢作黎介绍,滑梯的功能是多元的:可以让孩子嬉戏娱乐缓解压力,可以为孩子赢得更多户外活动时间,还是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从四楼走到一楼,约需要时间一分十秒,而从滑梯滑下仅需八秒。这样的滑梯,目前在全国中小学校绝无仅有。
  不仅是滑滑梯,校园的爬爬树也是学生们的最爱。学校在教学楼前种植了六棵树形矮、树冠大、枝丫粗的树木,专供孩子们攀爬,取名“爬爬树”。树下铺设了厚厚的松树皮颗粒,以防学生万一跌落或攀爬时带出树下泥土。淡淡的松树清香中,这里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的乐园。
  对孩子成长的关爱,还体现在校园环境的许多方面:放置在小树林的涂鸦石,为孩子们涂鸦作画提供了方便;悬挂于树干上的特大鸟笼,内置色彩斑斓的防水靠垫,孩子们通过悬梯爬进,可以听鸟鸣、看流云、任心灵驰骋。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阅读书亭,可以让师生方便地随手拿起一本书来品鉴阅读。
  如谢作黎所希望的,下课铃声一响,师生们不是要逃离学校,而是愿意再喝一杯茶,再读两页书,再做三分钟的交谈。这里的校园,真正成了师生热爱的学习与生活的家园。
  打造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课程
  文理兼修、内外兼顾、中西兼容,武义双语建立了以国家课程为主、集团课程为辅、校本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分必修、选修、自修三种形式实施。学校这些别具特色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必修课程:“英语戏剧课程”是武义双语的必修课程。戏剧课程将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形体等整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合作力、应变力、领导力。戏剧课程不同于“表演课”,而是把“体验式学习”极致发挥,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面对公众自如表达的能力。开设戏剧课程,是教育高品位的需要。
其他文献
时光呼啸,往事如昨;2020年迎面而来,欣喜有你!  生活虽时有琐碎,岁月虽多是平凡,但你日复一日、久久为功——只为许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是的,高尚和伟大不都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往往是平平常常点点滴滴的累积。  你的背后是无数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教师身影。新的一年,新的起点,祝福你们,新年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
期刊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青龙湖小学在校长廖小强的带领下,通过组织一系列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打造“生态智慧校园”,成为闻名全国的生态文明特色学校。  打造零废弃校园,培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学校利用校园溪流,因地制宜建立水力发电站,同时建设水质监测站,了解水资源的新变化;在科技体验园内,设置人力发电脚踏车、风光互补路灯,节省电能;对校园路面进行透水铺装改造,通过“海绵校园”系统的运行,将校园内的每一滴
期刊
“校长还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老师们的负担、包袱仍然很重,各个部门对教育的‘关心’越来越多。” 在谈及办学现状时,一位中学校长这样说道。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针对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策也相继出台。一些先行区域的教育综合改革走向纵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山东省潍坊市推行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首创的“两自一包”中小学管理模式等。
期刊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就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他们身上,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希望他们“成龙成凤”。但是,为人父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爱学习”“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许多人初为父母时,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却因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他们爱孩子,却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更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使生
期刊
李英渠:山东济宁金乡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总督学,金乡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山阳书院院长;先后毕业于济宁学院物理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系复旦大学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孔子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山东省教育书协副主席、山东《书画教育》杂志主编,主持多项国家教育科研、文化艺术课题,曾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济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
期刊
庄月芳荣膺泉州市教委举办的征文比赛桂冠的那一年,是她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任教的第十八年。次年,她接任校长,成为该校迄今唯一一位女校长。  “教育正如一场光合作用,课堂中要有生命拔节的声音。”正如她在获奖征文中所写,多年来,庄月芳与七中的老师们一起,带着七中“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出发,用明师的眼、心、功,指引七中的学子在素质教育的光合作用下,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而站在他们背
期刊
人物简介  李冰,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莲湖区妇联兼职副主席,莲湖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莲湖区党代表。是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陕西省人民政府兼职督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合作导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先后获评“全国课堂教学改革专家”“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
期刊
近年来,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成为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正确理解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内涵与实施路径,重塑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校关系和教育生态?本刊特邀专家、学者进行了解读。  办学权不仅要放给校长,也要放给教师  《教育家》:简政放权“放”什么?如何放出学校的活力和动力?  周洪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行政权力配置的科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政协委员、校长、正高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她的头衔数不胜数,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老师”这个称呼,她就是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人民小学”)總校长杨浪浪。  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人民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挑战无处不在,摆在杨浪浪面前的是一道道教育难题。  她36岁任校长,迄今十年。 这十年,
期刊
欧阳琪来到广州市天府路小学(以下简称“天府路小学”)当校长之时,“和美文化”已在这里扎根多年。  十余年做校长的经验,给了她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何将“和美”的种子再往深处植入、往外围拓展,是她刚来那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  2018年初,她集全校教师之力,启动对和美特色课程的研究,分年级进行和美文化探索,并于今年10月正式实施跨学科的年级主题课程;又致力于和美精神的探究,通过开展和美德育工作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