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玻片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Boyden氏(1951)发现经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可以吸附蛋白性抗原而与其相应的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后,这种现象在微生物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Neter氏(1956)对此血凝反应曾作了综合性报导,并指出间接血凝试验(以下简称血凝试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测出微量的细菌抗原,在滴定某些细菌所诱发的抗体上比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度强20~50倍。近年来也已开始应用到寄生虫病(血吸虫病、旋毛虫病、棘球蚴病、蛔虫病、中华支睾吸虫病、阿米巴病等)的诊断上。开辟了对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的另一广阔途径。

其他文献
白塞氏病是土耳其皮肤病学家Behcet氏在1937年首先提出的,以反复发作的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和鹅口疮以及泌尿生殖器的溃疡为基本三特征的独立性疾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见于眼部、皮肤及口腔粘膜,故有关文献报告大多见于眼科、皮肤科及口腔科杂志。我国有关本病之报告首见于1957年南京地区齐氏报告之二例,武汉市李氏报告之一例,以后陆续见于眼科、皮肤科、口腔科杂志者有朱氏、林氏、陈氏等及汪氏报告的共计1
期刊
丝虫病合并乳糜性心包炎一例报告
期刊
近年来降低血压制剂的合成及临床试用研究不断进展,继各类植物神经节阻断剂的临床应用之后,1957年又新合成了交感神经末梢阻断剂——胍乙啶,胍乙啶能选择性地阻断交感神经末梢,而不影响副交感神经,因此具有与植物神经节阻断剂相似的降压作用,而没有由于副交感神经受阻引起的不良作用,这个特点使它成为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一项新进展。
期刊
兹就近年所见文献中一些较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简介于下,以供参考。
期刊
本文报告了上睑下垂的一个家系及部分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我们研究的家系中,上睑下垂可与内眦赘皮和睑裂缩短合并发生,所以我们认为遗传性上睑下垂应该分为:①先天性上睑下垂兼有或不兼有内眦赘皮和睑裂缩短,②先天性上睑下垂兼有眼外肌麻痹,③后天性上睑下垂三型。根据家系分析,知道上睑下垂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但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病征在同一家系中的各成员间也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的部位似乎逐代扩大,
期刊
作者以下列中医望诊法的五种体征来考核诊断蛔虫病的效果。它们是:①面部白斑,②下唇粘膜颗粒,③舌疹,④指甲白斑,⑤虫影。以粪便检查作为对照。
期刊
白血病是常见而重要的血液病之一。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发病率于近年有逐渐增高趋势,治疗方面尚无满意办法。由于本病在很多方面与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颇为类似,白血病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血液与骨髓取材较易,便于观察研究,因而更提高了本病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国外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在本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工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开展。现就这一问题提
期刊
蛔虫是我国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对机体的危害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夺取机体营养,引起机械性损伤和肠道轻度的卡他性炎症外,并无严重的组织改变。但是蛔虫具有喜欢钻孔的本能,因而可钻入与肠胃道相通的天然管道,如胆道、胰管等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来在文献上这种并发症的报告并不少见,因而引起了医学界的注意。但是,有关成熟的蛔虫经过胆道、肝脏进入肝静脉,最后产生肺动脉的蛔虫栓塞的记载极少。在国内刘氏和季氏各
期刊
1955年Dressler氏首先注意到心肌梗死病人可发生一种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持久发热、胸疼、血沉加速,并有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及易于复发的倾向,酷似二尖瓣分离术后综合征或特发性心包炎,称之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syndrome)。其后文献续有报告。至1959年Dressler氏共观察53例。此综合征常被误认为发生另一次心肌梗死或肺栓塞而使用抗
期刊
急性肾小球肾炎(下称急性肾炎)素被认为多发于儿童。近来有报告指出,于老年人亦非罕见,并且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我院自1956年7月至1959年6月收治急性肾炎30例,其中无1例超过40岁,但于1959年7月以后的3年内(此期间病床未增减)急性肾炎增加至322例,而40岁以上患者竟逐年增加,共59例(第一年为7/71;第二年为17/96;第三年为35/155),说明急性肾小球肾炎在40岁以上的发病率确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