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前后切牙区龈乳头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tytytytytytytyt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前后上下切牙区牙龈乳头的变化,分析牙龈乳头发生退缩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择68名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中切牙X光片、(牙合)像以及模型等临床资料,对正畸治疗的初始年龄、中切牙的形态、牙周状况、切牙区的拥挤度、是否拔牙矫治、切牙的移动方式以及中切牙牙槽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上下前牙区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易发因素.结果 1)上颌切牙区BT发生率为19%,下切牙区高达48%;2)早期矫治患者的切牙区BT发生率较低;3)临床冠较长、牙冠切端近远中宽度与牙颈部宽度相差较大的患者BT发生率明显增高;4)治疗后牙槽骨吸收明显的患者,BT发生率高;5)前牙过度代偿的患者BT发生率较高;6)BT的形成与性别以及是否拔牙矫治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BT的形成与治疗初始年龄、牙冠形态、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18例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均在给药30 min内惊厥控制,有2例复发,调整静脉滴速后改善,无呼吸抑制现象发生.24 b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平均为48 mg/L.结论 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有效方法、有效护理及观察是其疗效的保证,并可防止并发症。
医院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后,通过2003~2005年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我们发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建议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医护沟通及护患沟通,才能密切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健康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