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储食品如何健康吃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令是食物的挚友,但也是食物的死敌”,在过去,一到冬天,我国广阔的北方,天地间一片荒凉,寸草不生。从11月到次年4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种植“应季”的蔬菜和水果。但是,面对无情的严寒,人们却也总有办法变通。
  “三春不比一秋忙”,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就开始忙碌地储存过冬的食物。家家户户挖地窖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土豆等几样过冬菜,同时还要渍酸菜、做泡菜、腌咸菜来应付寒冬季节的菜肴需要。
   冬储菜,各有各的“保鲜”高招
  1.窖藏蔬菜
  在地窖里,萝卜、大白菜这类蔬菜可以长时间储存,这是因为地窖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比较稳定,有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菜窖中的气体交换较慢,加上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具有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自然气调保鲜作用。这种保藏方法能将耐储蔬菜存放两三个月之久,不仅保证人们能直到春节时都吃到相对比较新鲜的蔬菜,而且经济、环保、无能耗。
  2.干制蔬菜
  新鲜蔬菜的水分含量在70%~90%,甚至高达95%以上,常温下不宜长时间存放。一方面,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条件,只有降低水分含量才能长时间保存。另一方面,蔬菜采收之后,其内部的各种酶在水分较高的条件下仍有活性,会使蔬菜逐渐衰老、变色或软烂。干制蔬菜就是利用降低水分活度的原理来抑制微生物繁殖和酶反应,从而延长蔬菜的保藏期。豆角干、萝卜干、瓜干、茄子干、土豆干、笋干之类,在干制后的储藏中,质地变得富有韧性,还因其中的微量糖分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在颜色变深的同时,也带来特殊的香气和口感,不经意间成就了很多独特的民间美食原料。
  3.腌制蔬菜
  腌制蔬菜包括酸菜、泡菜、酱菜和咸菜。酸菜、泡菜的制作主要靠醋酸菌或乳酸菌的作用,产生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了保存时间,又带来了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所特有的美味。酱菜和咸菜则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在长时间的腌制过程中,也因耐盐微生物的作用和美拉德反应而产生鲜香味道。
  尽管适合窖藏的萝卜、白菜等蔬菜本身的营养不及新鲜绿叶菜,经过长时间储藏之后,维生素C含量也有下降,尽管蔬菜干制和腌制之后,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确实损失严重,但是,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蔬菜保藏品至少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此外,酸菜、泡菜中仍能保存少量维生素,经发酵还能产生对人体矿物质吸收有益的有机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冬季也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地窖、酸菜缸、泡菜坛也不再是家庭的必备品。但每到冬天,老人们还是会搬运些萝卜、白菜回家储存起来,酸菜、泡菜也时常活跃在人们的餐桌上。如今,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冬储食物,而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心情,一种美食的传承。
  冬储菜,怎样吃出健康
  然而,很多人都听说,蔬菜长时间储藏会产生亚硝酸盐,腌制蔬菜会致癌,应当尽量少吃。
  的确,蔬菜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食物,人们所摄入的硝酸盐中有80%以上来自蔬菜。但是,硝酸盐本身不仅没有毒,并且已被证明对心血管有益处。蔬菜在储存的过程中,硝酸还原酶会把其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腌制过程中,微生物也能把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过量时是有毒的。
  其实,冬储菜中常见的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本来就有耐储的特性。据测定,它们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储藏条件下,并不会出现亚硝酸盐过量导致中毒的问题。比如大白菜,只有受冻后腐烂的状态下,才可能出现亚硝酸盐过高导致中毒的风险。
  至于人们所担心的腌制蔬菜致癌问题,也并非那么绝对。大量测定表明,在腌制几天到十几天之内,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高峰,但经过2~3周,又会慢慢地下降,20天后一般可以达到安全水平。真正需要警惕的应该是短期腌制蔬菜,也就是所谓的“暴腌菜”。其中高水平的亚硝酸盐和微量的氨基酸分解产物结合,还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它是胃癌的诱因之一。
  酸菜、泡菜这类有益菌发酵食物,若使用纯培养菌种,并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产品中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极低。这是因为乳酸菌和醋酸菌本身并不产生亚硝酸盐,只有杂菌污染,才会带来这种麻烦。在超市选购腌菜时,一定要看QS标志,最好有大学、研究所等技术支持,这样的产品安全性更有保障。
  不过,即便没有亚硝酸盐的问题,大量吃腌制蔬菜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这是因为,过高的盐分是促进胃癌发生的一个因素。高盐分会使胃黏膜表面失去黏液层的保护,使它直接受到食物中各种物质的损害。另一方面,癌症高发地区的调查证明,缺乏新鲜蔬菜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就会增加人体罹患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险。所以,在有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让腌菜、干菜在餐桌上唱主角。
  与冬储菜和平相处
  中国有一种传统说法——不时不食。虽说新鲜蔬菜总比腌菜、干菜、窖藏菜营养更好,很多人还是会介意“反季蔬菜”,即便他们在四季果蔬的包围中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应季,哪些是反季。
  所谓反季蔬菜,多指冬天温室大棚里栽培出来的蔬菜。与夏季大田蔬菜相比,冬季温室蔬菜的叶绿素、维生素C、钙、镁、钾等矿物元素含量会略逊一筹,但它们还是比窖藏蔬菜维生素含量更高,比腌菜、干菜的抗氧化保健物质更多。在没有反季蔬菜的年代,冬季餐桌上除了萝卜、白菜就是土豆、酸菜,食物多样化和美食的享受自然无从谈起,人们的健康状况也相当不尽如人意——烂嘴角、夜盲症、坏血病这些现在很少出现的维生素缺乏症状,以前都曾经是“家常便饭”。
  总之,无论哪个季节,多吃点蔬菜水果,才是有益于健康的明智之举。无数国内外研究证实,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越大,癌症、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小,反季蔬菜和大棚蔬菜也从未改变这个结果。
  对于有质量保障的酸菜、泡菜,也没有必要非把它们列入禁食之列,虽然它们在维生素供应方面的贡献有限,但照样可以提供较丰富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并且酸菜、泡菜对增加胃酸分泌有一定效果,食欲不振和胃酸不足的人可以在用餐时吃一碟泡菜来开胃。
  无论是经济环保角度还是营养安全角度,冬储菜品曾在人们冬天的饮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今也仍然可以发挥补充作用。只要做到合理烹调与搭配,它们完全可以继续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在提供独特风味口感的同时,又可升华为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和怀旧情结,继续承载着人们永恒不变的美食追求。
  【责任编辑】张小萌
其他文献
195个国家的代表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达成有史以来第一份全球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落实了各个国家对全球变暖采取的减排任务,随后的一个月,全球就陷入极端寒冷天气。中国有295个气象站出现气温极端低值,霸王级寒潮席卷全国24个省份,全球则进入速冻模式,北美、欧洲、东南亚等部分地区迎来强烈的寒潮。中国专家的解释  全球变暖与极寒天气看起来很矛盾,也似乎是在对全球
维京人的指南针?  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海域,活跃着一群名为维京人的海盗。他们的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的广阔疆域,因为他们掌握了发达的航海技术。在常常乌云密布、风浪肆虐的大海上,维京人没有指南针的帮助,他们是如何寻找正确的航线呢?传说,有一种神秘的石头可以帮助他们在阴天辨别太阳的位置,从而为轮船导航。这究竟是种什么石头?  有学者认为,维京人所用的石头是具有双折射现象的冰洲石;还有人认为,这应
天文学家正在研究通过对黑洞周围的气体进行化学分析,计算出黑洞的质量和引力场情况。由于物质落入黑洞时会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因此黑洞的吸积盘会发出大量的光,把周围笼罩的气体云照亮。通过测量气体云的一些参数就可以解读黑洞的深层奥秘。要实现这个想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长时间的连续观测,科学家准备把这项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完成。
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当然,它对促进大脑也是有益的,但运动应该适可而止,否则会使人反应迟钝。据专家介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使脑组织兴奋性降低,会使能源物质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耗竭,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生活中人们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似乎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是人身体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因为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
“树流感”的学名是“栎树猝死病”,是由一种类真菌——栎树猝死病菌引起的林木和观赏植物病害。病菌可随染病叶片、幼枝、植物苗木进行传播扩散,短时间内就能对树木造成致命伤害,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只需三四周,且植物受到感染后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栎树猝死病菌首次于1993年在德国和荷兰的杜鹃和荚蒾上被检出,全球共发现137种(属)植物可在自然条件下受到侵染,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还有100多种植物能感染而造成叶片枯
皖南塔川的秋色在国内很有名,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的四大秋色。这次皖南采风发现,塔川确实很漂亮,用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可谓“塔川秋色甲天下”。  塔川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省黟县,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村周边遍植乌桕树,每到秋季,树叶红的红,黄的黄,褐的褐,深深浅浅,色彩斑斓绚丽,粉墙黛瓦掩映其中,造就了一幅极美景致,吸引了无数摄影人。  秋天的童话  塔川村位于安徽省黟
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 “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冰瓶”,中国最原始
现在,人们把优秀的学生或者得意的门生称为“高足”,这还得从“高足”一词的来源说起。  在《古诗十九首》之四中有这样一句话:“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这里的“高足”就是古代的良马骏马。古代是以马的身高决定马的高下。《周礼》就曾经说过:“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所以先人就用高足、中足和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高足”就是最好的马,是骏马,这样用“高足”称呼优秀学生,就是非常容易理
最早称夫妻离婚为“仳离”,“仳”,就是别的意思。在《诗经·王风·中古》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寥寥数语,道出了由于干旱饥荒,家道贫困,夫妻被迫离婚,妻子慨然长叹的凄凉景象。由于中国古代离婚的主动权主要在于丈夫,所以离婚又有“绝婚”“决”“决绝”“去”“弃”“出”等说法。早在周代,就有“七去,三不去”。春秋时期,称离婚为“绝婚”,《左传·文公十二年》有杞桓公请绝
中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邁进一大步。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相比于原核生物基因组合成,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多条线性染色体,生命形式更为复杂丰富。研究人员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所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酿酒酵母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