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古晋:多元化的“猫城”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城”指的是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古晋,在马来语中,古晋是“猫”的意思,因此古晋又称“猫城”。在“猫城”的闹市区浮罗岸牌楼前,竖立着一座猫的雕像,这只可爱的白猫也是古晋的标志。塑像后面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大牌楼,上端横匾镶嵌着四个大字“南海瀛洲”。由此可见,这座以猫为和平、吉祥象征的城市,有着浓厚的华人文化烙印。
  1994年,中国在古晋建立总领事馆,笔者作为首任总领事在那里居住了4年多,常漫步于“猫城”闹市区。“猫城”一派热带风光,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空气新鲜,在翠绿葱茏的树木掩映中,高矮适中的古老与现代建筑物融为一体。街道干净整洁,被马来西亚列为环境最佳的“花园城市”。依我用心观察,这个城市几乎人人喜欢猫,也都爱这座美丽的城市。
  古晋被称为“猫城”,自然有许多与猫有关的事物。比如,古晋拥有世界独有的猫博物馆,世界各地各种猫的族类、造型、图案、标本等均陈列其中。中国的陶瓷器和苏州刺绣中与猫有关的艺术品也陈列在馆里,展品琳琅满目,简直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猫儿世界。
  “猫城”分南市、北市。北市多居住马来人、土著族群;南市多居住华人。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宴席上,我请教古晋南市市长田承凯先生,古晋到底有多少猫?他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不过,我想,这座仅有4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有十来万只猫,家猫、野猫、白猫……形态各异的猫儿比比皆是,有安居乐业的,有流浪在街头巷尾的,有忠于主人的恋屋者,有懒洋洋躺在门口晒太阳者……寻食之猫也不少,顺着它们的足迹,时而飘荡着人们的笑声。到处可见猫儿,要不,怎叫猫城?
  街道皆有华文名称
  关于猫的故事,像“猫城”的猫一样多。笔者也有一段经历。我的住宅位于古晋美宝花园郑和统帅路第二巷,在那里居住两年之后,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看见一只猫窜进院内,其毛色黑白相间。它仓皇地盯着我,看起来甚是饥饿。我先飨以一小片牛肉干,它舔而食之。以后它几乎都同一时刻到来,日久天长,干脆赖着不走,还在院里生产了6只猫儿。每当我们夫妇下班回家,开门的声音一响,母猫就带着小猫跑来相迎,有时还在地上翻滚以示亲热。看猫儿进食很有趣,母猫先让小猫吃个够,自己才将剩下的猫饭吃个精光。母子之间似有无限的深情。有时它们感到安全受威胁时,母猫一下子把小猫一个个叼离到别处去。在猫城,猫就是大自然的生灵,像这样人与猫和睦共处的故事甚多。
  “猫城”的街道都有华文名字,路牌上的马来文和华文名字并列,按图索骥,每次我都如愿抵达目的地。有些街道以风土人情和农作物命名,富有诗情画意。比如建于1878年的甘蜜街以出售甘蜜而得名,这条街位于闹市区,那里一座座二、三层楼的店铺鳞次栉比,除传统的杂货店外,土特产店也闻名海内外。印度街多是印裔商人经营生意。海唇街建于1868年,是昔日主要商业街,那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古晋是华人聚居之地,大量图片和实物记载了中国商人早在唐宋时代就漂洋过海来到沙捞越。1830年粤籍华人移居沙捞越,他们先到成邦江,其后转到古晋从事农业,后来经商,在漫长的岁月里,华人在古晋落地生根,代代相传。今天古晋的中国街、大井巷都是早期华人到古晋拓荒时的落脚地。在古晋还有不少以华人先贤名字命名的街道,让人饮水思源。华族先贤虽然大部分已经离开人间,但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让人们不忘他们的贡献。
  古晋是个古色古香的城市,当我参观那圆堡、四方堡、古朴街坊时,我感觉这古城历尽人间沧桑。人们说,古街道是历史的脐带,真是如此。
  多元文化的居住乐园
  古晋达迈山都望文化村是沙捞越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缩影。那里的高脚屋是典型的马来族房屋,而华人的农舍则保留着传统的民族特点,有香炉、祭具、红色的对联、农舍周围的种植物,聚族而居的土著人长屋则风格迥异,这些住所充满着传统文化气氛,是优美的人文艺术景观。
  当地的华人多居住在市区,马来人也有不少住在市区的,而郊区居民则以土著人为主,诸如伊班人、达雅人等。老城区的印度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天后宫等和睦共处、互映生辉。背靠猫眼岭、面临沙捞越河的寿山亭大伯公庙,在每年华人的春节或福德正神诞庆之时,都有各界善男信女所供奉的巨型龙香,也吸引了众多的马来人和达雅人前来观看。
  笔者任总领事期间,曾几次应邀前往沙捞越州斯里阿曼等地参观土著族群达雅人的长屋。长屋是一座高出地面2米多,由木料、竹子建成的一间挨一间的长列屋子,周围有篱笆环绕,以防偷袭。长屋长通常有30米以上, 居民少的有几户,多则近百户,古老的长屋约有150个门,住有百余家人。长屋的结构分成三部分,一是晒棚;二是居室,成排的房间和卧室是用木板作墙壁间隔而成的。我曾参观一座长屋的房间,有沙发、电风扇、电视机、自来水等,与城市人家的住房没有太多的差别,不同的是夜里席地而睡。长廊是长屋的第三部分,它既是居民开会和联谊的场所,又是会客地点,一切重要慶典都在长廊举行。长屋设屋长,负责处理长屋婚丧喜庆大事,调解居民各种纠纷。
  昔日达雅族有猎取人头的习俗。笔者应邀参观布诺长屋时,屋长陪同参观长屋的会堂,那里是祭祖之堂,尚放置着一串串人头颅骨,那是达雅人的胜利品。猎人头的习俗后来被政府禁止了,1941年日军侵占沙捞越以后,猎人头的习俗又恢复,如今在那里的长屋里还悬挂着日本官兵的头颅。抗战胜利后,这种习俗已不复存在。
  有意思的是,达雅人喜欢保存中国的瓷瓮,并视为传家宝。笔者在长屋里看到唐、明、清时期的一些陶瓷器及古铜器,住户十分珍爱那些古董。
  当地政府规定,每年6月1日和2日为土著人的丰收节。丰收节就像华族的春节一样隆重热闹。节日里不仅达雅族群之间互相祝贺,马来族、华族也纷纷来到长屋和他们共庆。达雅人披上艳丽的围巾,戴上高贵的羽冠,穿上威武的兽袍,佩起祖传的宝刀,欢迎四面八方的宾客。长屋沸腾起来,有盛宴、祭祀、歌舞演出,选美比赛、斗鸡比赛,庆祝活动多姿多彩。在节日里,长屋居民与来宾一直共舞至天亮。   1998年5月底,我和同事应邀随沙捞越州政府工业发展部助理部长沈庆辉先生前往斯里阿曼达雅族长屋出席达雅节庆典。在长屋长廊里,宾客济济一堂,屋长热情宣布中国驻古晋总领事等来宾出席祝贺节日,并介绍长屋达雅族和睦相处的情况,宾主讲话完毕,宴会开始,客人与主人边攀谈边享用“因奈”(母亲之意)细心准备的菜肴,独特的烤鱼块,香喷喷的竹筒饭……人人鼓腹欢腾的样子,令人难忘。
  音乐有多个民族的特色
  沙捞越州副首席部长兼社会与乡村发展部长丹斯里拿督阿玛阿弗烈查布曾经说,沙捞越的音乐在种族和谐混合通婚的影响之下,产生了以本身的音乐为主,并吸收其他民族音乐的特色,形成一个音乐的大熔炉,真是名副其实。
  古晋是一个多民族的音乐大熔炉。那里各民族联姻者众多,一个家庭有华族、伊班族或马来族的成员不足为奇,多民族的音乐自然应运而生。笔者在古晋时,经常被那里的民族音乐所感染。那铿锵有力、节奏感强烈的土著人的古典音乐常使我停步聆听,他们的乐器——沙贝弹奏出的美妙声音扣人心弦。随着优美的音乐声,人们常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尽情享受劳动和丰收之快乐。
  沙贝是达雅族民间古典乐器,已经在当地流传逾两个世纪,在漫长的岁月中,为犀鸟之乡奏起无数美妙祥和的乐章。在如今急管繁弦的音响追逐中,他们的演唱是那样地美妙动听,叫人如痴如醉。那酷似中国古典乐器琵琶的沙贝,外表看起来虽不显眼,却是当地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有人说沙贝像吉他,不过这种用手工制造的木制弦乐,可以弹出人们的情感和特性。
  在古晋,笔者几次应邀出席马来朋友的婚庆。马来族的传统音乐自有特色,具有浓厚的道德和宗教意义。华裔把遥远的中华传统音乐带到南洋,与当地音乐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光彩。在中华传统音乐中,以广东音乐在当地影响最大。在古晋老市区行走,会时不时地听到悠扬悦耳的潮州音乐。笔者曾应邀出席古晋潮州公会的潮剧欣赏会,有白发朱颜的老人全神贯注地演奏潮州音乐,若银铃般清脆的“扬琴”,高亢悠扬的“二弦”,那低回深沉的“胡弦”,那美妙动听的音乐,至今还萦回在耳边。
  一年一度的古晋节热闹非凡。每年古晋节从8月1日开始至8月底结束。古晋节的第一天,南北两市市长共乘敞篷车会见市民。入夜灯火辉煌,搭台唱戏,欢歌燕舞,节目丰富多彩。夜市小食店比比皆是。除了古晋节外,达雅人的丰收节、马来人的开斋节、华人的春节,都是全城、全州的法定节日,各族朋友互相祝贺。春节的开门迎宾,开斋节的门户开放,丰收节长屋的盛宴,已成为“猫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猫城”,华族与其他民族親如一家,100多年来,从没有发生过种族摩擦。华族与其他民族风雨同舟,艰苦奋斗的历史成为他们共同的骄傲和财富。笔者旅居“猫城”多年,感受到市民的热情友好,以及宽容、平和、朴实的友谊,笔者还特别感动于这个城市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温馨清雅、静谧安详的氛围。
  马来西亚的“一国两制”
  沙捞越州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一个州,面积为12万多平方公里。沙捞越州被称为“犀鸟之乡”,堪称热带雨林天堂。那里蓝天白云碧水悠悠,树木花草郁郁葱葱,山丘丛林错落叠翠,自然资源蕴藏丰富,风土人情别有一格。
  1994年7月,笔者到古晋上任不久,沙捞越州内阁文化、青年兼体育助理部长叶金来对我说:“我们马来西亚早就实现‘一国两制’了”。我想,他说的“一国两制”当然指沙捞越州和沙巴州在马来西亚内的独立性。
  沙捞越州和沙巴州的确与西马各州不同,有其历史渊源。历史上两州均属文莱苏丹统治。1841年文莱苏丹将沙捞越的主权割让给英国人詹姆士·布鲁克,同年布鲁克建立了沙捞越王国。1941年日军侵占沙捞越,统治3年多之久。日军投降后,沙捞越沦为英国殖民地。1963年9月16日沙捞越州在古晋中央广场举行沙捞越加入马来西亚的庆典,同时宣布沙捞越在马来西亚内独立。根据两州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签订的条约,他们在移民、土地、森林等方面保留相对的独立性。
  笔者在古晋国际机场看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景象。从西马来西亚入境的马来西亚人抵达古晋机场时,照样进入国际厅,用护照或身份证在古晋移民局办理入境手续,出境也是如此。记得有一次,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访问沙捞越州,州政府在古晋机场组织隆重热烈的欢迎,机场鸣放礼炮,检阅仪仗队,外国领团也被通知前往机场欢迎。
  马来西亚的成立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过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1年马来亚联合邦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第一次提出了“马来西亚联邦”的政治概念。即把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自治邦、文莱保护国以及沙捞越、北婆罗洲(后改称为沙巴)两个殖民地,合并组成一个政治体。东姑的建议立即得到英国的支持。同年11月东姑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哈罗德在伦敦会谈,对马来西亚计划达成协议。随后派遣一个联合民意调查团到沙巴和沙捞越鉴定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两邦大多数人民认为在适当的条件和保证之下,原则上赞成加入马来西亚。当时东姑向沙捞越人民联合党保证,沙捞越在加入马来西亚后将保持其独立地位,不会失去自治权利。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1994年8月,中国在“猫城”建立总领事馆后,总领事馆在颁发签证、开展商务和文化交流以及领事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在任期内研读各地风情世态,广泛接触当地官员和人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03年笔者重游“猫城”时,沙捞越州元首授予PBS荣誉勋章,这也是对笔者促进中国和马来西亚友好合作关系的一种肯定。
  ·作者系中国驻古晋首任总领事
  ·来源:《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新加坡是华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一方面继承、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本地化”的过程,形成、发展出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质。  2017年5月底正好是中华传统佳节——端午,笔者平生头一次于国门外过这个突显中国文化的节日,参加了当地小区和校园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亲身感受到异国他乡浓浓的粽香味、锣鼓喧天的龙舟味……  提到端午习俗,赛龙舟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活动。与中国乡土文学中保留的民俗不同,在新加
期刊
Supply & Demand Information
期刊
近日,为了给巴黎气候大会“献礼”,世界数名顶尖摄影师一同展示了一组揭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人类行动而造成恶果的照片,提醒世人珍爱环境,保护地球。图1为《都市丛林》,摄于泰国曼谷,图2为《煤炭问题》,摄于印度尼西亚。
期刊
2015年10月16日,印尼雅万高铁项目“花落”中国;12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磨丁至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12月19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泰国举行。中国高铁项目一个接一个在东盟落地生根。  泛亚铁路建设现曙光  2006年11月10日,亚洲18个国家的代表于韩国釜山正式签署《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定》(下称《协定》),筹划了近50年的泛亚铁路网计划最终得以落实。按照《协定》,泛亚铁路包括
期刊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将成为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并列的第五种SDR篮子货币。该决议的通过,对中国来说又是一个被称为载入史册的事件,将会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菲律宾中央银行行长泰坦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决定符合市场预期和各经济体决策者的期待,投资人民币也符合菲政府为提升外汇
期刊
马新高速铁路是一条拟建的高速铁路,将连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  由马来西亚杨忠礼集团在1990年代末期提出修建,因经济原因而搁置。  1998年首次提出  1998年,吉隆坡机场快铁通车之后,杨忠礼集团向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医生提议兴建一条连接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高速铁路。由于当时马来西亚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关系一般,因此马哈蒂尔拒绝了这个提议;这样做也能保护马来西
期刊
On 11 May 2017, H.E. Mme. Yang Xiuping,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China Centre (ACC), met with Datuk Seri Mohamed Iqbal Rawther, Deputy President of China-ASEAN Business Association (CABA). Mr. Fung
期刊
在留学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体验一番留学生活。除了欧、美、澳等传统热门留学目的地,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受到很多中国学生的青睐,中国留学生前往东南亚国家留学的势头迅速增长。  陈妍(化名)是一家国际教育集团的中国代表,主要负责泰国斯坦佛国际大学对中国的招生工作。据她介绍,自2014年起,泰国斯坦佛国际大学每年在中国招生总数较上一年增长7倍,中国留学生在该校国际学生中比例占到40%。  苏杭(化名
期刊
近年来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突飞猛进,并开始走出国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盟国家成为“中国高端制造”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站点。2015年,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崭露头角的“中国高端制造”,除了地上跑的高铁,还有天上飞的卫星。  2015年11月21日0时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遥38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老挝一号”通信广播卫星,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为老
期刊
“We should devote ourselves to constructing ports in Beibu Gulf and to developing maritime economy. We often say that you’d better build roads first to become rich, but in the coastal areas you have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