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商现状调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商以其经济性强、门槛低等特征,逐渐受到在校学生的广泛推崇和喜爱,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学生提升生活品质、增强经济收益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微商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却发现大学生微商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难以发挥“微商”模式在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对此,以宁夏银川市部分高校为例探析大学生微商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    键   词]  大学生;微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224-02
   微商主要指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以社交软件为平台,以社交纽带为媒介的新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主要包含创业者、服务者、传播者、消费者四大要素,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在微商运作体系中,代理商会取得品牌公司或厂家的代理权,并以微信朋友圈为主体,进行相应的宣传与营销,以此获得经济收益。然而微商由于产业模式不成熟,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囤货”“层级化”等问题,俨然成为从业者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同样,在大学生微商层面,传统微商的问题和痛点不断呈现,让大学生手足无措,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微商的宏观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应对策略的剖析研讨来解决大学生微商群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微商产业发展。
   一、大学生微商的宏观背景
   2015年中旬,国务院通过颁发《做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强调学校在面临就业压力的背景下,需要以创业创新为导向,推动学生创业,促进社会经济纵向发展,从而为保障社会稳定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新力量和新方向,同时也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微商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并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不仅需要从专业教育、能力培养、技能提升等层面出发,更需要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运作资金和创业经验,导致学生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活动。学生在从事微商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微商模式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创新创业功能,无法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压力。因此,需要从学生微商的发展现状出发,明确问题源头,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宁夏银川市多所高校进行调查,努力研究大学生微商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次调查是利用发放纸质问卷方式进行的,共邀请200名大学生微商参与调查,其中收到的有效问卷190份,覆盖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和多个专业的学生。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微商中,有30.5%的学生是男生,其余为女生。大一、大二、大三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占20.25%、30.72%、49.03%,其中财会类和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所占比重最高。
   二、大学生微商的发展现状
   (一)逐级增长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30%的学生认识2~3位从事微商活动的学生,42%的学生认识4~5位从事微商活动的同学,28%的学生认识6~7位从事微商活动的学生。其中自己从事微商的学生占49.34%,在年级比例上,从事微商的学生处于大一学期的占20.25%,大二学期的占30.72%,大三学期的占49.03%。从事微商活动的大学生中51%的大三学生认为微商是自己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途径,而12%的大一学生则认为微商只是贴补日常生活的兼职。因此,在观念认识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对微商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也是大学生微商规模呈现逐级增长的主要原因。
   (二)客户固化
   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微商中,有45%的学生以朋友和亲属为销售对象,55%的学生以学校同学为销售客体,存在销售客体狭隘及短促的问题,而这种“杀熟”特征也是传统微商所存在的主要特点,是影响学生获取经济收益的最大阻碍。如果宣传策略或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导致大学生微商既定的营销模式受到冲击,使学生的客户群体逐渐流失,并且很难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根据问卷调查,在从事微商的学生群体中,有46%的学生好友规模不超过600人,54%的学生微信好友低于200人。从经济学层面来分析,有限的客户资源将使学生难以获得较高的商品转化率,从而使从事微商学生的经济收入普遍维持在固定的范畴内。根据调查数据可知,47%的学生月盈利维持在600元以下,30%的学生月盈利维持在600~1000元之间,20%的学生月盈利可维持在1000~1500元之间,而只有3%的学生可突破2000元大关。由此可发现大学生微商群体整体的经济收入较低,这与其客户群体的固定有一定的关系。
   (三)从业主体
   大学生微商的从业主体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从学科专业和学生生源两个层面来分析。(1)专业层面。从事微商的学生群体中,有67%的学生是财会类和市场营销类等专业的学生,其中财会类的占52%,市场营销类的占48%。由于财会类和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会计学、营销学等专业知识体系,且学科专业与市场、创业、经营的关联性较大,因此他们更渴望提升自己、检验自己,从微商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33%的学生来自文史类专业,该部分学生在微商活动中积极性有限,没有扎实的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知识,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相对有限。(2)生源層面。从事微商的学生群体中,有42%的学生来自乡镇,58%的学生来自中小城市,虽然二者差距不大,然而城市学生在微商应用和营销层面却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在性格特征层面,68%的学生性格积极、乐观,32%的学生较为腼腆内向,其中性格积极外向的学生在经济收益上有明显的优势,客户规模较大,而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月收益维持在500元以下,朋友圈规模普遍低于200人。此外,在微商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认识差异。67%的学生认为微商逐渐没落,难以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流方向,33%的学生认为从事微商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磨炼身心,可以提升自身的沟通表达、分析思考、经营管理、组织宣传等能力。    (四)基础薄弱
   以宁夏银川市的部分高校为例,大学生微商群体在微商产品的选择上,普遍会选择成本较小、收益丰厚的护肤品、食品、服饰、充值卡等商品,其中以“美妆产品”较具代表。然而由于针对微商产品的法规和市场监管手段还不够完善,导致不少厂家以会员制、层级制、低价制的方式推广一些“三无”甚至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害到大学生及其客户群体的切身利益。首先质量较差的商品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微商的信誉,破坏大学生的社交关系,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而层级制(上下级代理制)极有可能使学生沦为不良商家的营销工具。根据调查问卷能够发现,在放弃微商活动的学生群体中,有65%的学生是因产品质量不过关,商品转化率有限而放弃微商行业;78%的学生则对层级制感到绝望,认为整个微商体系已经“恶化”。此外,43%的学生认为微商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
   三、促进大学生微商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订出相应的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增强微商运营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实效性。对商品不合格的厂家进行行政处罚,净化行业风气,杜绝层级化代理制度的盛行。其次,构建微商平台。市场监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应将厂家集中到特定的网络平台中,通过资格认证、协议签订等手段丰富大学生微商的货源供给,提升微商产品的质量。此外,如果大学生从事微商活动时发现产品问题,可通过平台获得赔偿,也可直接补偿给客户。最后,微信平台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通过构建相应的行业标准及营销标准,减少微商对普通用户的影响,增强微商活动的实效性。
   (二)加强学生教育
   微商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杀熟”“过度宣传”。这在大学生微商层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影响也更加深刻。对此,高校招生与就业部门应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微商的认识,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育体系,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明确微商营销的问题及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帮助学生提升经济收益。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不应限制学生人数和课程课时,应帮助更多从事微商的学生获得丰富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经济学知识。其次,在师资建设上,应引入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微商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微商活动,使其真正地掌握情感营销、事件营销、线上线下营销的诀窍,进而解决大学生微商所面临的客观问题。譬如针对“朋友圈好友规模有限”的问题,教师应将“口碑营销”模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口碑营销”来扩大目标客户群体的规模,进而使客户成为商品推广的抓手,提升自身的经济收益。最后,在理论研究层面,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意识。
   (三)构建保障机制
   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微商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理论传授、能力培养等层面的工作,更要构建出相应的保障机制,增强学生参与微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首先,构建指导团队。高校应引导微商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性格特点、生源特性,形成切实可行的指导体系,通过在线沟通的方式引导学生优化营销机制,解决现实问题。譬如对营销类专业学生来讲,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知识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微商营销的质量,然而如何使理论应用于实际却是学生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问题。对此,教师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而对文史类或其他专业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其次,构建激励制度,即将大学生微商作为创新创业工作的主体内容,使学生在从事微商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经济支持和保障,从而收获从事微商行业的信心。
   微商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创业知识和养成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缓解高校所面临的学生就业问题。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大学生微商却面临诸多的问题,难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保障微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效性,对此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学生教育、机制构建、环境营建等层面出发提升学生的经济收益,使大学生微商得到真正的发展,继而实现学校的创业教育和人才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蒲玉,李晓洁,葛炬.大学生以“微商”为平台创业实践调查: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业,2016(12):168-169.
   [2]高崇,李敏.做生意和做朋友:“大學生微商”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关系变迁[J].新闻界,2016(6):53-58,64.
   [3]江泽文,吴泽琪,彭鑫威,等.大学生微商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以昌北八大高校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6):217.
   [4]高雪平,章娇娇.大学生微商成功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大学生微商状况的统计调查[J].山西农经,2016(12):90-91.
  编辑 赵瑞峰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海南三亚地区高校为例,分析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探索从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和人才建设三个方面,以践行“五化模式”,即服务内容项目化、服务形式基地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技能专业化、服务时间长期化,优化“五个机制”,即优化人员招募机制、成员培训机制、项目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  [关 键
期刊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要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实现中国经济全球化,势必需要更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全国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了以提升能力、服务经济为主题,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的课程建设。在这场课程变革运动中,处于服务地位的高职英语教学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却也与时俱进,努力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建设添砖加瓦。  [关 键 词] 本土化研究;实用英语;“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校企合作是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确立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保障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要,达到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目的。当然,校企合作主体责任明晰。它是由多主体共同推进的一项系统化工程,更是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新方向。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表现之一,为校企合作注入了新鲜活力,但就目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现状而言,其合作现状有效性并不高,产教融合形式化,需要民办
期刊
[摘 要] 大数据背景下,怎样才能让学校元的主体与企业元的主导融会贯通,避免现实中很多职业学院人才模式培养中的校企两张皮问题、校企合作内卷化问题等一系列未解决的校企合作中疑难性问题。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除了由集团办学的优势以外,四元驱动理论下主要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三联模式。  [关 键 词] 四元驱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1],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院校开展学校、专业群的“双高”建设。课程改革是专业群建设的重点环节,是有力支撑专业群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专业课程在进行模块化构建时如何优化设计,如何有力支撑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依托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经验,在资源库SPOC建设的基础上,分析课程建设
期刊
[摘 要] 对高职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内在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从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分析得出,学生课堂玩手机主要来源于课堂无聊、听不懂及不能更好地自我管理。应对此现状,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考勤考核方案,让学生成绩出在课堂,让课堂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无处遁形;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落细、落实、落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
期刊
[摘 要] 近年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高校在学生资助、医保和在校生征兵工作实施中也是以学籍信息作为基础,因此学籍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变得日益重要。根据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结合本校工作实际,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学籍管理工作应从学籍管理的理念、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等途径进行探索和
期刊
[摘 要] 观察幼儿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采用轶事记录法对大班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进行观察,从四个方面分析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大班幼儿;图画书阅读;轶事记录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106-02   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离不开观察幼儿,
期刊
[摘 要] 视频处理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当前自媒体时代培养了很多企业不可或缺的岗位,但当前大量需求视频编辑制作的人才市场仍然缺乏专业技能度高的“零距离”实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组建团队,开展以视频为方向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探索,根本上转变了重书本知识和课堂讲授、轻项目化技能实践的课程开发弊端,实现课程的三个“无缝对接”,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
期刊
[摘 要] 为实现民族地区学生精准资助,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网”“情”“申”举措,拓展资助途径,并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推进发展性资助,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学生;精准资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130-02   一、目标思路:特殊时期下推广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