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未来进程,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因此,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法制建设 现状 培养路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51-02
  一、法律意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公民尊重、维护和执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具备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积极维护法律尊严的前提。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对法律及现象规律的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的反应,它是对法及其现象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在体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培育其正确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做尊法、学法、懂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培养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这一精辟的论述中,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构成法律意识的内涵。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全民之举,而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全局之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大学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法律知识的拥有者、法律意识的先行者、法律文明的传播者,是法治精神、理念的践行者。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才能保证依法治国未来的进程顺利进行,促使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尽快实现。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现状及存在问题
  1.法律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基础薄弱,法治认同感缺失,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阶段的活跃期,思想波动较大,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形成了亵渎法律的意识,难以做到自觉的遵守法律制度,履行维护法律权威的义务。多数学生分不清违法与犯罪的區别,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亵渎法律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在现实生活当中形成正确的法律的权利观念,对于权利意识的严重缺乏使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进行运用,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合法权利,甚至肆意践踏别人的合法权利,缺乏最为基本的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缺乏对法律的基本信仰,维权意识较差。大学生法治信仰不坚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治建设关注度不足。有大多数同学对“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缺乏全面理解,对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总体目标、具体行动等只是一知半解。大学生知行脱节,对法治的认同极少付诸于实践。实际生活中却缺乏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对法治的认同并没有表现于日常行为中,实践法治的主动性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法律信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曲解了法律信仰。因此,存在着盲目性及过激行为。现实生活中好多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无视法律的尊严,有的以身试法。由于对法律知之甚少,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不会选择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很多时候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更有甚者采取极端手段反而害了自己。
  四、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由于大学生在观念认知层次存在的局限性特征,因而无法准确认知学习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大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思考问题比较单一。由于受年龄及经验和心理状况的约束,遇到事情容易变得盲目,无所适从,想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往往会走极端。有的片面认为只要自身做好守法公民,就不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来建构基本法律意识,有的无法认知法律知识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而在具体建构基本法律意识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逃避和懈怠心理。
  2.高校影响因素。现阶段,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骤增,使得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书,而轻视了法律知识的学习。高校的法律教育没有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实践中只是片面追求学识与能力的培养,却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继而无法对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恶性刑事案件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性和处置性干预。导致高校在校生在法律知识理解和法律意识认知层次发生显著偏差,大学生在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条件下,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虽已初步形成,但长期受“人治”传统思想的影响,有法不依、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大学生学法产生消极影响,也会让他们由崇尚法治、期待法治转变为对法治的失望、不信任甚至产生反感,使他们对“法律权威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淡”的法治观念产生动摇,从而影响他们法律素质的养成。同时,西方发达国策形态多样的思想流派和学术观点,对我国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认知与建构层次日渐遭遇着多样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意识建设行为造成了显著阻碍。
  五、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升路径
  1.进一步加强法律课堂教学,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律信仰。首先,高校要重视《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重视和完善课堂教学是培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加强法学基础知识学习,改革完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其次,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信仰,不断提高大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通过各方面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再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改革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方式,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一些法治热点问题及典型案例带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法律知识,更要引导大学生尊重和崇尚法律,树立法律之上的观念。最后,教师应引导大学生运用现代法治理念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所蕴含的价值观,最关键的是使学生感知法律的公平性、神圣性和权威性,激发他们对法律的高度认同感,对自由、平等、正当权利的追求以及对法律的信任、忠诚,最终演绎为对法律的崇敬和信仰。   2.加强校园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主导性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是其参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首先应不断提升大学法律课堂的教学水平,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教育者自身应首先明确“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并牢固树立法治信仰,这样才能发自内心的引导学生去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并最终形成对法治的认同与信仰。仅靠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公共课来传授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适当增加诸如《宪法学》、《民法学》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并提高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教学方式的改革至关重要,应充分运用引导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3.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机制体制,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层面,树立法律尊严和权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同时发挥网络科技等新媒介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层面,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改革传统法律教育方式,探索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辩论、法庭旁听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家庭层面,家长要加强家庭责任感,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社会、学校对子女进行法律教育,形成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法律素质教育体系。
  4.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增强法制实践能力。在进行法律实践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可以将日常生活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法律基础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和法律有关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法律的基本知识。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各类课堂活动对法律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另一方面,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增加法律实践经验。学校有很多关于法律的社团,社会上也有很多法律援助的机构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积极参加,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这样一来也能够大大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加强法律实践能力,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法律理论知识学习。而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法律实践。
  参考文献:
  [1]宋丽.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2]张新慧.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途径[J].[J].法制博览,2015(36).
  [3]聂杜娟.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5.
  [4]杨延圣.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其他文献
“全国30家城市党刊 共寻城市幸福元素”活动自2012年10月启动,历时5个多月,依托各城市党刊在当地的权威性,引领性,影响力,辐射力,经过当地城市推荐,城市党刊征集,专家评议等阶段,最终
以不同生境(野生、露地栽培)条件下红长春花和白长春花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总量、根冠比、各部位的生物量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白花长春花相比,红花长春花的根、
研究了G101号油葵品种7种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形态、光合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G101号油葵创高产的最佳密度为7.2~7.8万株/hm2,并提出相应的生理指标
金丝瓜属葫芦科南瓜属1a生蔓性草本植物,是西葫芦的一个变种,颜色金黄,呈长椭圆形,其果肉经蒸煮或冷冻可搅拉成丝状,因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蔬菜中的营养佳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产量、产油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
【摘 要】我国对德语的学习并没有英语那么普遍,德语是一门小语种,学生在学习德语时全靠课堂上教师对德语的教学。所以,急需要好的德语教学方法来提升德语语言的学习。学生想要学好德语,就要重视在德育课堂上的学习。这几年我国学习德语的热潮越来越提升,怎样才可以高效的学习德语,是值得探索的一项难题。本文介绍了德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德语特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提出了提升德语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德语;课堂
2012年,江干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要求,全面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
介绍了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该技术与其它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新技术,如: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基因组原位杂
【摘要】作业的布置是对教学的巩固与补充。在大班额的环境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创新。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对如何创新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做了详细阐述,值得借鉴。  【关键词】大班额 数学作业 布置批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79-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优化是课堂教学的必
NEA是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远缘杂交的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的一类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材料,叶色深绿,营养体旺,不育性稳定彻底,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达100%,完全不同于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