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而行,探究自由发展的音乐欣赏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第七届全国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在深圳大学拉开序幕,在美丽的深大校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千余名小学音乐教师共同感受了21节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音乐优质课。作为聆听的一员,此次的音乐教学盛典传递给我最大的信息就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正逐渐回归本真,寻找音乐的本质,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也让正埋首于音乐欣赏教学课题研究的我备受鼓舞。因为,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中,一直在努力做到:如何在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作品中挖掘其音乐性,从而培养学生聆听的兴趣及习惯。如何整体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在长达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且行且思,并在以下三方面达成了统一的认识。
  一、激发动机,引起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和探究欲
  现代教学推崇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日渐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而如果学生没有探究欲就不会有自主的探索活动。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理论的阐述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占很大的比重,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就要在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动机上下工夫,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
  以五年级《影视音乐》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体现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烘托情感、渲染气氛、刻画内心这三大作用,其中刻画内心这一作用比较内在,不容易挖掘,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播放了电影《英雄》中的一个无声场面:秦军大兵压境,势如破竹般扑来。将士们纷纷中箭,屋内,残剑正奋笔疾书。屋外,飞雪、无名奋力挡箭。画面定格于一个血红的“剑”字。欣赏了无声画面,让学生描述画面表现了什么。如果给这段画面配乐的话,我们应该考虑哪方面因素?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画面的理解。第二个问题,因为之前已经有对其他音乐作品的分析,主要从速度、力度及音色、情绪等方面进行考虑,于是,经过积极的讨论,基本达成了共识:速度稍快,力度强,音色比较低沉、情绪激烈等,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回答,所以对学生的第二个答案,我没有作任何评价,而是又抛出了三段音乐:富有江南小曲风格的《纸风车》、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十面埋伏》,还有一段原配音乐,让大家欣赏后作出选择:哪段音乐最适合这幅画面,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根据前面的回答,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十面埋伏》,理由就是体现了战争场面。我依然不置可否地跳过了评价,因为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回答。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三段音乐分别与画面结合起来,体会实际效果:第一段极富喜剧效果,引起哄堂大笑,有同学说如果让周星驰来演就能用这段音乐;第二段让学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大有驰骋沙场,奋力杀敌之势;第三段比较复杂,难以用语言表述。这时,有同学犹豫地在下面嘀咕,用第三段的感觉也不错,挺心酸的感觉。“心酸”这个词引发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此时,我抛出最后一张牌,向大家介绍了《英雄》的背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的英雄们虽个个武艺高强,但依然无法改变赵国即将灭亡的结局,他们心中充满悲凉,回顾自己的战斗经历,又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让学生完整地欣赏第三段音乐与画面相配,听完后,许多同学产生了新的深刻感悟。
  二、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欣赏过程中的探索精神
  学生想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师想象的多,关于音乐、歌曲或者其他相关的事物等。让学生了解并不难,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却不容易,这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允许学生了解各种相关事物时,也应给学生提出各种相关问题的机会,因为问题是探索的开端,所以课堂上有必要设置“疑问”环节。
  在三年级研究课《花之舞》一课中,我们觉得让学生感受、表现圆舞曲非常有必要,但经过第一次实践,有的老师找来圆舞曲的图像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圆舞曲的相关知识,课堂气氛沉闷。事后我们提出建议:我们面对的不是初高中学生,让三年级学生接受大容量的音乐知识太理性化,不如选择一首合适的、能体现圆舞曲基本特点的曲子,让他们在欣赏中自己发现、解决,教师只要在关键时候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来引导。经过研讨,整个活动慢慢呈现,从《胡桃夹子》的故事导入到欣赏其中的一个场面:玛丽梦中来到童话王国,在那里,受到了百花仙子的热情欢迎,许多花仙子都围着玛丽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她们的舞台步,提问:发现她们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学生的认识比较感性,发现是圆形的。接下来教师示范动作,再次设问:每个圆形由几步完成?学生发现是三步,其实这已经归纳出了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圆形、3/4拍,再来完整地介绍《花之圆舞曲》。之后,师生可以来感受一下学跳圆舞曲(手指代替):3拍画一个圆(顺时针),当学生已经能跟随音乐从容表演的时候,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边听边画,动作会有什么变化?共出现了几次,出现的顺序是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圆舞曲的特点渐渐具象,学生也沉醉其中。
  在欣赏并学唱《堆雪人》一课时,我用复习《铃儿响叮当》并变换节拍演唱歌曲,来感受不同情绪的雪景,在导入欣赏后,我让学生注意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堆雪人的,以及他的歌声中出现了什么。学生们都竖着耳朵仔细倾听,生怕漏掉了什么。之后在一阵七嘴八舌中,我把歌词中出现的铁锹、雪球、北风、雪花图片在黑板用磁钉按先后顺序一字排开,并按歌词节奏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它们的动作,马上有一个机灵的学生听出来了:“老师,它们动作的节奏是一样的。”说着还把节奏拍了出来。在解决完节奏后,我又把四句歌词的旋律贴在对应的图片下面,让学生去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次,他们的发现更让我惊叹不已。“老师,前三句的形状都是——\/,好像走着走着掉到一个坑里,不过很快又爬上来了!”“老师,小铁锹要铲雪的话就要从下面往上铲,所以旋律是—— / ,雪花应该往下飘,所以旋律是—— \ 。”(怕我不理解,还夸张地做了铲雪、雪花飘的动作)这时有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虽然期望值不高,但我还是请他站了起来):“老师,我想给它们的高低排排位置。”这句话勾起了我的兴趣:“怎么样给它们排呢?”“北风在天上吹口哨,所以它站的位置最高,雪球在地里,所以位置最低了。”这时其他学生也争先恐后地补充:“铁锹在雪球上面,雪花飘在空中,比北风低点。”
  教师之教在于相机诱导。这节课中,“仔细观察旋律,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恰如钥匙,打开了学生们灵感的源泉,学生们的童心自由涌动,也就在此刻,创新的体验生发了,灵感的种子一路疯长——也就不难理解一个学生提出“给它们排高低顺序”这样一个大胆的建议了。这时我继续鼓励“诱导”:你想怎么排?为什么要这样排?听到他的回答,我们只有惊叹和赞赏。他们是那样的聪明啊!
  三、充分预设,多层次感受作品主题
  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不注重音乐主题的演唱和记忆,存在不完整聆听的普遍现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取决于教师在备课中对整个教学的种种预测:学生的身心特点怎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如何?什么地方会产生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预料到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再确定其方法或手段,做到备学生,备自己,这些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在《美丽的夏牧场》这节课中,审美情感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首先,通过教师有感染力的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审美心理,在演唱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听唱与模仿的学习能力,结合奥尔夫乐器演奏,巧妙地融入多声部,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感念,感受多声部音乐魅力。在欣赏中、活动中、参与表现中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突破歌曲学唱重难点。
  回归本真,找寻音乐本质,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需要把每一节音乐欣赏课当作终点又是起点,踏踏实实,贴地而行,才能沿着教育的地平线,追寻音乐自由发展课堂的真谛!
其他文献
<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中专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把听力教学课上成听力测试课,教学活动不能被教育测量活动所取代。作为中专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如果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绝不可能培养出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涉外商务英语专门人才,而且与培养目标相悖。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加深了对中专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理解。    一、选择适宜的听力材料是上好听力课的第一步    听力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在
卢书记指出:关键是要保证“两税”及时足额入库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保证增值税和消费税及时、足额入库,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这也是保证国家按基数返还和各级财政支出的需要。希望
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教师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体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内的一门科目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本文笔者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文主要从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基本内涵,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主要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制约条件进行了分析
物理学科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使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物
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关系到城市美化,也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环境保护也受到了政府
2011年我校组织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成立课题组,探索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经过两年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课题组利用找问题一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成果转化,通过这一实践
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最为需要的一种能力,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创新能力尤为关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而良好的学习
与春同行周德宏映山红已经染红了山坡,染红了满塘的清水,染红了春日的晚空。春风悠悠从林间小路上吹来,从冬的背影时吹来,吹绿了遍野的小草,吹绿了柔软的柳枝。守了一冬炉火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