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视野下海绵城市的设计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绵城市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及设计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整体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使城市整体规划更加合理的重要理论支持。主要以风景园林为切入点,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风景园林的合理设计,充分体现出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价值及意义,使风景园林设计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在美化城市形象及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此需要有效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及建设。从目前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来看,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在进一步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因此,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进行更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为更有效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支持及依据。
  一、海绵城市理念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风景园林这种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并且在提升城市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及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尤其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风景园林进行创新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尽快实现。有效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及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活动方面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并且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景观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粉尘,阻挡噪音,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宜居生活環境。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其核心就是注重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可拓展性,借助科学合理的计划突出城市的生态宜居特点。就这一点来看,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共同点,最终的目的都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另外,通过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的分级设计,可以对环境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更加科学直观的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消除外部干扰,创建更加优质化的生态系统。在绿色城市建设背景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更需要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与风景园林理念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将这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更加具有科学性的风景园林设计,突出绿色城市建设的主题[1]。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
  应用优势及作用
  之所以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只是因为风景园林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由于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及价值。
  (一)海绵城市理念有利于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增强
  对于当前城市内的风景园林工程而言,其表现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改善区域内空气质量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风景园林内的湿地、绿地及植被等在水源涵养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可以更加具有预见性及科学性地创造出具有海绵城市特点的相关区域生态系统。将城市周围水资源及植物资源具备的水源涵养能力作为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基础,使储水功能得以实现,使区域内涵养水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使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二)海绵城市理念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
  相关研究表明,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使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这表示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宜于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另外,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使雨水涵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对局部气候的调节使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改善,减少空气中的扬尘与浮尘。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同样可以得到这样的效果,有利于风景园林环境的改善,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目标。
  (三)海绵城市理论有利于新海绵体的创造
  在当前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选择使用比较先进的LID技术 ,以构建出更加科学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多元化海绵体。这些多元化的海绵体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可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园林内部的可渗水土地面积得到拓展,减少风景园林设计及后期养护中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风景园林的作用发挥出来[2-3]。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中,可以将其建设成为具备良性循环状态的系统,使园林中的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之前实现循环利用。为能够使这种循环利用得以实现,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合理进行设计规划,在风景园林内部配备相关的储水设备与导水设备,使雨水可以浇灌在相关地块中。另外,在风景园林中配置的相关储水设备要确保可以快速吸水,还要具备理想的储存效果。在雨季到来时,利用这些设备可以进行雨水的储存,并且在雨季过后可以对这些雨水进行持续性的使用。通过这种循环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浪费,使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一项目的可操作性及实践性比较强,有着比较重要的价值。在这方面,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对收集到的水进行过滤,确保水源的质量。同时,由于风景园林工程特点的影响,储水设备不能占用观赏区域内的面积,需要注意在道路周围选择适当位置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渗滤沟。这样在降水后可以快速进行雨水收集及过滤,为后续的雨水利用提供支持。这种设计可以使海绵城市理念中的环保、可持续利用及循环利用特点体现出来,也使得风景园林设计得到满意的成果。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海绵城市理念,在当前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力度,并且需要以实际的城市地理情况为依据,使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就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而言,为减少道路用地情况,可以将道路设计成环形、网形式,利用曲线及折线代替传统直线路网。另外,在对道路的间隔带进行设计时,应当注意使排水量得到保障,确保可以正常排水。同时,在道路的两侧位置可以配置密度比较高的连续性或分散性植物,选择质量及性能都比较理想的路面材料,使雨水水质得到改善,在降低雨水径流量的情况下,使路面材料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在园林内部的道路铺装上,选择的主要材料就是草皮及嵌草路面,在铺装时需要考虑留下一定空间进行植被及草皮的种植,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使风景园林内部的道路设计更加合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绿地是设计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依据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绿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尽量不要过多改动园林内部原有的自然地形,而是需要利用原有地形走向及地貌,将自然风景与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结合,形成更合理的绿地区域。比如,在实际的风景园林中,往往都会有一些面积比较大的绿地,针对这种情况,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场地内的原有树木根系,对绿地区域内的蓄水区进行合理设计,根据这些汇集雨水的相关区域,对相关的绿色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设计。此外,在风景园林的绿地设计中,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需要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及掌握园林内部的地下管网及排水口位置,并且要在结合场地内风景园林规划的基础上,对流水通道进行合理布置。这样不但可以使场地内的排水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使绿地中的地形变化得到保证,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美观性。此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所选择的有关植物及人工湿地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场内雨水净化及利用,需要设计人员对这一方面加强深入研究。
  (四)海绵城市理论在生物循环运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生物循环运行系统属于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注意在这一方面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设计。比如园林中的广场及停车场等区域,在进行铺装时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渗水性的材料,以防止由于集中降水导致大面积积水问题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风景园林的实际设计中应当尽量配置比较完善的雨水循环系统,主要就是用来收集雨水进行植物灌溉。同时,水面的长时间蒸发有利于良性水循环的形成,可以使雨水径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减少对自然降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另外,通过收集雨水进行景观植物的灌溉,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部水资源消耗,降低风景园林的维护成本。比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实际建设规划中就形成了全方位的海绵体,在公园内设置雨水收集、循环过滤以及湿地净化与再生水应用等相关设施,具备比较强的养水及节水能力,有利于资源的节约,还能够使公园整体上更加具有多元化的美感,整个公园设计都比较成功[3-4]。
  四、结语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为能够符合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及要求,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适当的理念进行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当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认知并熟练把握,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有效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使风景园林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并且体现出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功能,保证风景园林设计取得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獻:
  [1]史健.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0(9):141-142.
  [2]刘汉宇,张雯.基于海绵城市理论视域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路径探析[J].西部皮革,2020(14):19,21.
  [3]单淑斐.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析[J].居业,2019(12):12-13.
  [4]彭小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03-104.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更新行动是一个对当前城市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其通过征收、改造、投资以及建设等行动对城市中一些已经衰落的地方进行功能性的恢复与替换,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城市既有实体的拆迁与改建,城市生态、文化环境以及游憩环境等的完善与创新,以社区邻里为中心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以及社会情感等的存续与变化。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城市更新工作方面的试验,李克强总理提出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别墅庭院的要求从简单的居住需求进入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类有着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天性,而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精神寄托成为大多数人的缓压“良药”,家就是心灵的“港湾”,因此对于别墅庭院的意境营造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以别墅庭院和意境的概念为切入点,在认识意境营造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从设计构成和景观元素等方面探索别墅庭院的意境营造。  关键词:意境;现代别墅;庭院;景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通过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促进低碳清洁产业发展,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途径;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态环保观念越来越强,这就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通
摘 要: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景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合作,通过设计公共艺术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赋予城市艺术气息。基于此,结合北美部分城市的公共空间案例,从艺术与建筑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探寻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价值和主要特征。  关键词:公共空间;视觉艺术;当代艺术;景观建筑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普遍认为公共空间是公共场合的通用名称。然而近年来,公共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内涵,如今世界范
摘 要:公共艺术离不开城市,可以说城市是城市公共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公共艺术的发展和起源,是一个清晰且必要的研究角度。而在思考一门艺术现存形式的时候,追根溯源反而更能凸显这门艺术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建筑  一、启蒙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起源是可溯的,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出现早期的公共艺术了。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摘 要:新地域主义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该地区的建筑设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广西传统建筑设计的特点可以看出,广西传统建筑蕴含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楼式建筑风格突出,材料使用因地制宜,但是缺乏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基于此,分析新地域主义在广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乡土情结的融
著名建筑家、建筑学者汉宝德先生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切入,深度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形式中的“生命”意象、空间中的“生命”追求和自身演化中的“生命”特征,提出了“生命的建筑”的概念,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质与独特美感,也对“文化”的中国建筑史述、史观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同时,对于近年建筑学界所注重的“生命”关怀也提供了一个“科学”以外的“艺术”视角.
摘 要:如何立足于“十四五”规划,放眼2035年远景目标,向建设世界一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再出发,成为了人们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圆明园遗址公园应紧紧抓住升格为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三山五园示范区”和马首铜像入藏的机遇,高水平地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发展背景,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针对圆明园遗址公园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高水平建设圆明园遗址博物馆、建立圆
摘 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基础物质满足后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儿童也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来实现全方面发展。把动物元素运用在儿童广场设计中,能够起到引导儿童兴趣的重要作用,这种儿童广场是能够满足儿童认知、发展、探索等多种需求的环境媒介载体,呈现着环境与儿童、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更是代表了地域环境、文化、经济发
摘 要:当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各个城市都开展了内部的更新活动。其中老旧小区在绿化、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要针对老旧小区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究其改造的策略与方法,以为老旧小区的改造作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老旧小区;室外空间;环境改造  老旧小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老城区和中心区,土地利用较为紧张,设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