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思维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理念,以构造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和全课程教育为基石,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思想,使学生在提升核心素养的同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精准思维”成为改革的新动力,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新要求,既要精准把握事物的矛盾,又要有指向性的处理问题,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精准思维 高校 课程思政 建设策略 研究
  高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以精准思维为引领,由细节处入手,摒弃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的工作方式,精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此找准定位,快速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信息闭塞、工具落后,整体方向出现偏差,方法缺少科学性、有效性等等,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流畅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具体到实践中,需要在学生需求的辨别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中,体现出精准思维,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准确地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精神需求,发掘各种课程包含的内生及外生思政资源,与此同时,构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体系,以此促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学生接受到正确的引导,进而形成向上的道德修养,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1 在学生需求识别上把握“精准”
  高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精准辨别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将价值观念的塑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传授相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向上发展。具体到实践中,鉴于我国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等,准确辨别教学对象产生的数据资料。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留下大量多模态数据资料,包括影音、文字、视频等多种样式,涵盖班级课堂、社团、党团支部等不同场所,思政建设者应在全链条信息搜集基础上挑选、辨别,能够展现大学生精神与行为总走向的“数据印纹”,全面具体地了解大学生的精神与行为情况,为实现特性化、定制性教学打下基础。针对全数据展开深入分析,精确解析教学对象的各种需求,思政建设者应合理使用相关技术,通过静态信息解析和不同场所间资料的动态关联解析,在最大限度上解析混合在巨量数据中的学生需求,并使用可视化途径辩证展现学生需求发展的层次性特点及蜕变过程,进而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和阶段性。
  2 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贯穿“精准”
  课程思政实践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鉴于此,需要在精确辨别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各学科课程内容的特点,深度发掘其蕴含的内生及外生思政资源,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将价值观念的塑造渗透进课堂教学,在传授教育内容时,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革新传授形式、提炼传授内容、丰富传授途径,保障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涤和价值引导。具体表现为,紧紧掌握传授内容的向上政治方向,使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重点关注思政教育内容的精确传授,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导向,借助思政教育内容的团结力、高尚性来收获学生的关注,与此同时创新传授形式,依据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精确辨别和深入分析,选择形式多变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办法,强化思政教育内容渗透。依据大学生群体对传播媒介的运用实情,构建一个整体性宣传讲解平台,以更加直观性、具象性的讲解形式,精准渗透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思想文化需求,真正做到思政教育深入骨髓。
  3 在教师能力塑造上要求“精准”
  高校教师应具备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准确认识到各专业、各学科所具备的思政教育职能,始终做到育人育才并驾齐驱,课程讲解与思政教育双管齐下,明确我国高校建设始终走在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上,并主动担任起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此外,应不断完善教师实行课程思政建设素养,逐步强化教师团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大相径庭,研究方向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方面却是一致的,也是坚定不移的,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才能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担当力。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素养培育体系,由各职能部门牵头,在各专业学科的支持下,具有指向性地细化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并使各育人团队协调配合、合理分工,根据他们的专业背景、岗位特点、学科优势等内容,打造更为优质的育人矩阵,基于专业化视角,充分发挥出教师团队的价值,以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精准思维”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也为学生的正确向上发展保驾护航。高校要以精准把握学生需求为切入点,在各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渗入精准理念,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以期打开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林于良. 以精准思维推進高校课程思政建设[N]. 山西日报,2021-01-12(010).
  [2] 李昌超.《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光华法学,2020(01):135-142.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预设环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1-0149-01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出了一种单镜筒双光束激光通信方法及其在实兵对抗伤情模拟中的应用方案,设计了一种单镜筒双光束结构,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被分成发散角不一样的内外两部分,内环光斑能量密度
摘 要 传统的数学课堂不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能吸引高中生对课程知识开展能动性的思考以及探索,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怎样强化知识讲解的创新性,给学生开展更优质的课堂教学。基于高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能力差异,数学教师要立足新课改革新教学理念,打造全新的知识探索平台。因为解题技巧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内容,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对农村高中生进行解题技巧的培養,这样能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符合教学改革提出的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学生的教育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教育以指导学生就业为主,面对“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分析了湖南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简述了互联网时代给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并针对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应对目前就业环境这一问题
针对传统实数相位屏法中只能表征湍流扰动而不能综合表征强激光在大气传输时导致的能量衰减、湍流扰动和非线性热晕效应等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复数相位屏表征的强激光大气传输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多元化价值体系的影响下,学习、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工作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为此将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新时期下的演变趋势,探讨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学生可以依靠网络渠道从网上搜
摘 要:疫情是属于突发事件中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危害性使得高校的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管理体制、应急处置能力、思想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项考验,可通过组织的领导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化、将防控体系进行网格化、思政教育立体化,关怀人文文化。  关键词:疫情背景 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模式 分析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就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的严重危害,
2005年11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加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很明显,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对于纺机行业来说,既有预料之中的困难,也有意料之外的机遇.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前三季度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出继续减速,各项指标低位
期刊
红外图像仿真在红外导引头设计、仿真训练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针对如何生成高分辨率、视觉特征可控的红外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渐进式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图像仿真方法。本文利用舰船模型的红外图像数据集训练了图像合成网络,输入随机特征向量,输出高分辨率的红外仿真图像;设计了图像编码网络,实现红外图像到特征向量的转换;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在特征向量域找到了控制红外图像角度特征的方向向量,并据此生成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