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种先天性胰胆管发育异常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导致胰液与胆汁相互反流,反复刺激胰管及胆管,可引起胆总管扩张、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石症、胆囊癌及反复胰腺炎等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皮肤黄染、发热等,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治由此引发胆道疾病的有效手段。本例患儿以反复腹痛发作为主要表现,2年内发作急性胰腺炎7次,借此病例学习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文献,对以后儿科临床工作中遇到儿童反复腹痛发作问题有提示作用。
   关键词: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急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6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7-0054-04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简介
   男,12岁。主因“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2年,腹痛1天”入院。入院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及呕吐。既往:患儿自2018年8月因“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后,2年内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7次,均以中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经住院治疗好转。
  1.2 体格检查
   精神状态欠佳,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麦氏点压痛(-)。全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心、肺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末梢暖。
  1.3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7.9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71.30%,淋巴细胞比值21.90%,C反应蛋白2.580mg/L。生化:血清淀粉酶315.00U/L,胰淀粉酶243.60U/L,脂肪酶391.50U/L。电解质、心肌酶谱、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1.4 影像学检查
   腹部彩超示:胰腺体尾部增大伴回声减低,胃肠道未见明显扩张,右下腹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明显包块及肿大淋巴结。MRI示:胰腺体尾部形态饱满,胆总管与胰管汇合长度19mm,胰胆管合流异常可能。
  1.5 治疗
   入院后予以暂禁食水、补液、抑酸等对症治疗,入院第四天复查血清淀粉酶65.00U/L,胰淀粉酶33.00U/L,脂肪酶58.20U/L,患儿腹痛缓解,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予以出院,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后追访患儿病情变化,患儿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外科,入院后查无手术指征,转入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后出院。
  2 讨论
   2012年日本发表了一篇《日本胰胆连接不良临床实践指南》[1],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相对系统的阐述。其将PBM定义为: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解剖连接;十二指肠乳头状括约肌(Oddi括约肌)共同通道异常长,对胰胆交界处无收缩作用,导致胰液和胆汁反流、混合和积累,在胆道和胰腺产生各种病理改变;有伴有胆管扩张的病例(先天性胆道扩张),也有非胆管扩张的病例。目前,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否具有遗传性还暂无准确定论。
  2.1 诊断
  2.1.1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解剖学诊断
   正常情况下,胰管与胆管合流于十二指肠降段内后侧壁内,共同长度在4-12mm。胰胆管合流异常时,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且汇合处距离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15mm,通常形成一条异常长的共同通道,是一种先天畸形[2]。
  2.1.2 PBM的影像学诊断
   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影像学诊断,必须在直接胆道造影(如内镜逆行胆道造影、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术中胆道造影)上发现异常长的共胆管和(或)胰胆管之间的异常结合[3]。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B超、CT等,但因其影响因素多,检出率低,故而相关报道很少。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P)可清晰地观察整个胰胆管形态,一直被作为诊断PBM的金标准,ERCP可看见扩张成囊状或梭状的胆管,但由于ERCP有引起术后胰腺炎等风险,临床多采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MRCP是一种无创胆胰管系统成像技术,可以清楚显示胰胆管解剖结构及汇合部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如果影像学上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且共同通道成人长度≥15mm,小儿≥5mm即可诊断为胰胆管合流异常[4]。
  2.1.3 PBM的超声学诊断
   超声简单易行,是筛选PBM的重要有用工具,适用于各种年龄阶段的患者,尤其对于胆管扩张型PBM,超声下可见扩张的胆管呈囊状或梭状,对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炎等也有重要意义。
  2.1.4 PBM的实验室诊断
   大多数情况下,无症状期患者血液实验室检查不会出现异常结果,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表现时,可有血清淀粉酶、胆红素升高。胆囊或胆管胆汁内胰酶值异常增高证明胰液排泄通道异常,同样可以提示胰胆管汇合处Oddi括约肌功能受损,可以辅助诊断。
   国内有学者认为[5],因为胰胆管末端解剖或生理的改变,导致胆汁和胰液排泄方式改变,这是引起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临床表现的关键点,胰胆间反流程度和相关临床表现更应该被重视,胰胆反流的诊断更具临床价值,胰胆管合流异常解剖改变类型对手术有重要参考意义。
  2.1.5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症性损伤。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特点。儿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符合以下3个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1)与急性胰腺炎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3倍正常值上限。(3)增強CT/MRI或腹部超声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2.2 胰胆管合流异常机制分析
   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括约肌(Oddi括约肌)从胆管末端包绕胰胆管交界处,调节胆汁流动及防止回流,同时阻止胰液流入胆管,共同通道过长使得括约肌的作用并未达到胰胆管交界处,无法正常调控胆汁与胰液排泄,导致相对性功能受损,胰液胆汁相互回流[1]。
   有学者认为胆胰返流还与壶腹隔膜功能受损有关,曾有实体标本研究指出,主胰管开口处与胆总管之间有一很薄的作用如活瓣的隔膜组织,即壶腹隔膜,其覆盖在胰管口,胰管内液体流出时将其推开,而当胆管内有液体向胰管内流动时,会将其关闭。在胆管内的灌注液能向胰管内反流的标本中,壶腹隔膜功能与结构因胰胆管汇合处过长而出现缺陷,因此可能出现胆汁反流入胰管现象,引起胰腺炎,故此“活瓣”很可能是防止胆胰返流的重要结构[6]。
  2.3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分类
   根据是否伴有胆管扩张,可将此病分为胆管扩张型与非扩张型,一般认为当胆总管最大直径< 10mm,且胆总管形态基本正常时,诊断为无胆道扩张的PBM[7],但是这一标准又存在争议,因为它可以随着被测对象的大小和测量和图像采集的方法而变化[8]。胆管扩张型PBM较多见,其临床表现通常为腹痛、呕吐、发热、黄疸、继发性腹膜炎、腹部肿块等,腹痛主要以右上腹为主,黄疸呈间歇性,继发胆囊癌、胆管癌时黄疸可进行性加重,偶有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可为肿大的胆囊;胆管未扩张型PBM患者,临床表现相对隐匿,一般仅表现出轻症胆管炎或胰腺炎症状,成人期才诊断为PBM,导致诊治相对较晚,胆道系统因长期反复刺激,其胆道肿瘤发病率较胆管扩张型患者明显要高。
   根据胆管-胰管汇合方式可将PBM分为以下3型:(1)胰管汇入胆管,即P-B型。(2)胆管合流入胰管,即B-P型。(3)复杂型[9]。不同汇流形式的胰液回流到胆道的数量和时间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有关,且有研究表明PBM患儿新生儿期已经存在慢性炎症,无论上述的哪一种汇合方式[10]。
  2.4 PBM的并发症
  2.4.1 急性胰腺炎
   PBM经常伴有急性胰腺炎,发生在大约9%的成人患者和更高比例的儿童(28%-43.6%)中[1]。PBM引发的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倾向于一过性或轻度但易复发的临床病程。胆总管梗阻或远端胆管原发性狭窄继发胆管压力增高、蛋白质栓引起的嵌塞均被认为是PBM相关急性胰腺炎的原因。蛋白栓是胰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大多数蛋白栓会自发溶解,这就解释了PBM的短暂和间歇性症状。有报道指出ERCP可看见放射性透明蛋白栓,但目前尚没有CT或MRCP相关报道发现蛋白栓[13,19]。
   回流的胆汁可能激活胰酶,特别是磷脂酶A2,从而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8]出现腹痛、呕吐和黄疸等症状。目前尚没有报道提出PBM患者是否有更高的患胰腺癌可能。
  2.4.2 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结石
   通常,胰管的压力高于胆管,所以一般在PBM患者中,胰液更容易流入胆管中,且这种返流是持续的,胰液在胆管内胰酶被激活,产生溶解卵磷脂等强细胞毒性物质[20],胆管黏膜遭到破坏,引发胆管炎,还可进一步导致胆管弹性纤维断裂,胆管逐渐扩张,如远端存在梗阻,胆管内压急剧上升,则极有可能发生胆管穿孔。脂肪酶被激活后,其可将三磷酸甘油降解为甘油和硬脂酸。降解产物与钙结合会形成柠檬酸结石及硬脂酸钙结石,进而发展为胆结石[12]。
  2.4.3 胆管癌变
   在PBM患者中,持续的胰胆反流常常导致胆道癌。长时间的胰液刺激,可以诱发胆道慢性炎症、上皮化生甚至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生,胆囊黏膜细胞增生、化生可视为癌前病变[20]。有国外文章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患儿更容易患胆囊癌,年龄更小,约7-19岁[14]。且在没有胆道扩张的PBM患者中更为多见,与其症状隐匿,发现延迟有关。
  2.5 治疗与预后
   由于PBM存在可引起胰腺疾病及胆系疾病等并发症的危险,随着病情迁延,胰液持续回流至胆道导致急、慢性炎症,如胆管炎、胆管穿孔等,胆粘膜上皮反复受损后愈合,与DNA突变一起促进胆道系统癌变[11],而癌变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胆汁刺激胰腺则引起急、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因此提倡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12,13,16,20]。
   小儿PBM的治疗强调胰胆分流、胆道系统重建术。术中胆管造影对于手术安全和降低术后胆管炎、肝内结石和肝内胆管癌的风险是必要的[16]。术后强调进行长期随访,因为剩余的胆管仍存在恶变风险,无论是否伴有胆管扩张。胆管未扩张的PBM患者,有学者认为在40周岁前预防性胆囊切除术是最佳选择[17],如果只进行胆囊切除术,更强调需要长期仔细随访,早发现可能的胆道恶性肿瘤的发展[18]。但是否在儿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尚无准确定论。
   对于由PBM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当早期行手术治疗[15],在炎症1周左右,腹腔内虽有炎症、充血、粘连,但粘连较疏松,可以分离,尤其炎症3-4d,组织水肿、充血明显,但反而更有利于组织分离。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建议:除伴有急性胆管炎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无论轻重,都建议保守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淀粉酶、脂肪酶指标下降,更适合手术治疗[19]。
  3 随访与总结
   本例患儿急性胰腺炎符合以上所描述的胰腺炎反复发作伴有胰酶增高表现,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但考虑到后期潜在并发胆道系统病变风险,故与家长沟通,建议早期手术治疗。后随访至今的一年内患儿未再出现腹痛等症状,尚未手术。
   由于胰胆管合流异常尚未引起足够重视,PBM的诊断表现为低诊出率、高误诊率的现象,尤其儿童PBM。这是对儿科医生的一项挑战,借此病例共同学习以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提示我们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如有遇到胰腺炎患儿,尤其表现为胰腺炎反复发作或慢性胰腺炎时,应考虑到胰胆管合流异常等解剖学异常因素,对于PBM患儿的治疗应做到病情个体化、情况特殊化、考慮长远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以后的临床工作起到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Kamisawa T, Ando H, Suyama M, et al. Working Committee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Japanese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Japanes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J Gastroenterol. 2012 Jul;47(07):731-59.
  〔2〕Kamisawa T, Kaneko K, Itoi T,et al .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and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Aug;2(08):610-618.
  〔3〕Kamisawa T, Ando H, Hamada Y,et al. Japanese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2013.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4 Mar;21(03):159-61.
  〔4〕黄金鑫,赵中辛.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03):232-234.
  〔5〕孙海,张长云,李宏,余浩,张丰深.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MDT讨论[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0,27(07):867-872.
  〔6〕黎冬暄,汤礼军,黄竹,等.胰胆管合流部解剖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MRCP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06):668-670.
  〔7〕Yoshimoto K, Kamisawa T, Kikuyama M,et al. Classification of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and its clinical features in adults.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9 Dec;26(12):541-547.
  〔8〕Kamisawa T, Takuma K, Anjiki H,et al.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 Nov;7(11 Suppl):S84-8.
  〔9〕祁春春,蔡小泥,张诚,等.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策略并文献复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03):206-208.
  〔10〕Aota T, Kubo S, Takemura S,et al.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biliary diversion operation for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in adult patients. Ann Gastroenterol Surg. 2019 Feb 19;3(02):217-223.
  〔11〕Horiike M, Morotomi Y, Takemura 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onfluent form of pancreatic and bile duct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A case series study. Ann Med Surg (Lond). 2021 Feb 23;63:102180.
  〔12〕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肝胆学组.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712-2715.
  〔13〕Ono A, Arizono S, Isoda H, et al. Imaging of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Radiographics. 2020 Mar-Apr;40(02):378-392.
  〔14〕Hyv?覿rinen I,Hukkinen M,Kivisaari R,et al.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in biliary malignancies. Scand J Surg. 2019 Dec;108(04):285-290.
  〔15〕胡文江,王燕鵬,刘军.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国际外学杂志,2015,42(06):379-382.
  〔16〕Hiramatsu T, Itoh A, Kawashima H, et al.Usefulness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children with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J Pediatr Surg. 2015 Mar; 50(03):377-81.
  〔17〕申铭,张俊,秦仁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3):244-246.
  〔18〕Aoki T, Tsuchida A, Kasuya K,et al. Is preventive resection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necessary in cases of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without dilatation of the bile duct? Jpn J Clin Oncol. 2001 Mar;31(03):107-11.
  〔19〕杜奕奇,李维勤,毛恩强.中国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意见[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70-1775.
  〔20〕Kamisawa T, Honda G.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Markedly High Risk for Biliary Cancer. Digestion. 2019;99(02):123-125.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标准要求不断革新的背影下,以往教学课堂中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输已经无法满足学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基于深度融合的视角,从真实情境创设、知识自主建构、实验方法优化、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化信息技术融合,提升物理课堂实效,使物理课堂更具“物理味道”.  关键词:技术融合;教学;物理味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5-0062-03  基金项目:厦门市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物理实验
摘 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上只是利用图示显示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加速原理,然而这种微观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觉非常抽象,影响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了使微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制作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的演示教具,模拟物理现象,进一步发挥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演示教具;带
借助于MV-代数的自同态引入并研究了MV-代数上的广义(→,⊕)-导子,得到了其等价刻画.此外,给出了MV-代数的广义中心主导子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广义(→,⊕)-导子与MV-代数其它导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强主中心广义导子的不动点集给出MV-代数成为Boole代数的等价刻画.所得结论推广了MV-代数上的导子,并借助导子深入刻画了MV-代数的结构理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创设单元统摄下的真实情境问题,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模型构建、分析和推理,同时针对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可
假设C是有限域Fq上的[n,k]线性码,如果码字的每个坐标是其它至多r个坐标的函数,称C是(n,k,r)线性码,这里r是较小的数.本文在代数函数域上构造出了局部恢复码,它的码长不受字符集大小的限制,实际上,它的码长可以远远大于字符集的大小;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广义Hermite函数域,得到了一类广义Hermite函数域上的局部恢复码.进一步地,通过构造子码的方式改进了广义Hermite函数域上的局部恢复码的最小距离的下界.
教材分析:《电功率》这一节内容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核心教学知识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了关于“电功率”的概念界定,并且给出了计算公式.电功率的计
期刊
摘 要:2021年湖北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卷第15题,是一道涉及相对运动图像的试题.试题以相对运动速度图像为载体呈现信息,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多方面能力.相对运动是重要的知识点,贯穿于物理学的始终.然而,相对运动并未列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及考试大纲的内容.在应用相对运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时,学生表现无奈、茫然,教学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相对运动作为陈述性知识,信息输入存在障碍;二是相对运动
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形式审查工作重点,一方面调查统计了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不予受理情况,另一方面以地方省属高校为案例,从形式审查角度对2021年度
利用李群分析法研究修正Broer-Kaup-Kupershmidt(mBKK)方程组,求得方程组的李对称.根据Ibragimov定理证明mBKK方程组具有非线性自伴随性,并由此构造方程组对称对应的无穷多守恒律.